南湖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加速跑”

從備案到項目開工,浙江佳科碳纖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只用了18天時間,比省規定的100天整整提早了82天。充分利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紅色代辦等“線上線下”服務,南湖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現“加速跑”,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總時間少於60天,竣工驗收階段少於30天。

日前,嘉興市松立電器有限公司辦事員許敏傑來到南湖區行政審批局,拿走了剛剛辦好的項目施工許可證。如果不是正好來市區辦事,這張證原本可以通過快遞送達企業。“從備案到拿到施工許可證,感覺整個過程非常方便。”許敏傑表示。

松立公司是位於新豐鎮的一家節能燈具生產企業,新上項目是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擴大產能的重要決策。許敏傑表示,現在申請項目審批真的很輕鬆,她坐在辦公室就可以通過網絡遞交備案所需的所有材料,記得跑南湖區政務數據局(行政審批局)那次,還是因為原件複核。“平時我們鎮上的紅色代辦員龔良一直跟我保持聯繫,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直接問他。項目審批有什麼最新進展,他也會主動通過電話、微信告知。”許敏傑感嘆近幾年行政審批效率的飛速提升,幾年前為了公司股權變更,她曾抱著三四十頁的材料跑了好幾個部門,反覆多次遞交材料。

審批流程多、反覆遞交材料、費用高,這是投資項目方在審批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在今年的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中,南湖區政務數據局(行政審批局)針對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審批環節上精簡優化,在服務水平上提升創新,切實讓企業少跑腿、零跑腿。

“依託網站,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完成投資項目的各類審批。”區政務數據局(行政審批局)投資項目科工作人員介紹,利用嘉興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和浙江政務網的兩網聯通,如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多個業務都可以在網上完成。比如說遞交材料,以前要到環保、建設等部門分別遞交材料,現在只要在網上一次遞交即可,各部門都能信息共享,做到統一受理、並聯審批、實時流轉。像金地風華房產公司,1300多張圖紙全部實現網上遞交,而以前這些圖紙必須要打印出來,遞交到相關部門。

去年3月中旬,南湖區在全省甚至全國率先推出“無差別全科受理”,併成為全省26條改革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利用該優勢,除了“一個系統”統一管理投資項目審批,南湖區還以“一個窗口”提升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並出臺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施辦法,以“一套機制”規範審批運行,以基礎數據目錄的梳理和各類空間規劃實現“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

只有瘦身減負才能讓企業輕鬆奔跑。對此,南湖區在政府內部實施了一場“自我革命”,在“減”字上做好文章:減事項,如民用建築不再單獨進行節能評估等;減環節,取消施工合同、中標價備案等事項,單獨辦理的城鎮燃氣工程、城市道路工程等專項竣工驗收備案環節也一律取消;減材料,取消單獨辦理的質量安全監督和人防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等環節;減時間,企業投資民用建築類項目、一般企業投資工業類項目均壓減至47個工作日,企業投資小型工程項目壓縮至36個工作日;減費用,全面推行施工圖網上聯審,並實行政府購買服務,僅去年,南湖區就受理施工圖聯審項目391個,為企業節約費用900多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