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开元寺东塔石雕唐三藏与法显的西游之路

在西塔那边我们有看到大大的孙悟空和小小的唐僧,而在东塔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白鼻子的和尚,在他的手上牵着一个尖嘴猴腮的猴子。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塔石雕唐三藏与法显的西游之路

宋代话本,大唐西域里的唐三藏到了西域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白衣秀士猴行者,然后白衣秀士猴行者陪着他到印度取回了真经。然后在他回来的路上,在他们两个遇见的地方,孙悟空跟他古德拜了,没有陪他到长安去。

所以再后来泉州文革的时候两派在开元寺这边打仗,流弹打中了东塔这一层的唐三藏的鼻子,而孙悟空不在,所以没法救他,所以他的鼻子变成白的了。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塔石雕唐三藏与法显的西游之路

这位就是写了大唐西域记的唐僧——唐玄奘,是他自己写的。

在东西塔的两两一面的两尊神佛里面都有自己的联系在。那有谁配与这一位伟大的圣人,伟大的旅行家,伟大的翻译家放在一起呢?

那就是法显,法显和玄奘都曾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法显,俗姓龚,平阳武阳人,东晋高僧,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六十五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

六十多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

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塔石雕唐三藏与法显的西游之路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3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东晋义熙七年八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坐上商人的大舶,循海东归。不料行程中又遇大风,船失方向,随风飘流。

正在船上粮水将尽之时,忽然到了岸边。法显上岸询问猎人,方知这里是青州长广郡(山东即墨)的劳山。时为东晋义熙八年七月十四日。

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在这十三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

他在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抓紧译经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佛国记》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别名有《法显行传》、《法显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竺记》等。它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的极为重要的史料。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塔石雕唐三藏与法显的西游之路

法显去印度时,正是印度史上的黄金时代——芨多王朝有名的超日王在位的时代,关于芨多王朝古史缺乏系统的文献记载,超日王时的历史,只有依靠《佛国记》来补充。

中国西域地区的鄯善、于阗、龟兹等古国,湮灭已久,传记无存,《佛国记》中所记载的这些地区的情形,可以弥补史书的不足。《佛国记》还详尽地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迹和僧侣生活,因而后来被佛教徒们作为佛学典籍著录引用。

此外,《佛国记》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中国与印度、波斯等国的海上贸易,早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而史书上却没有关于海风和航船的具体记述。《佛国记》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

《佛国记》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记载求法经验、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现存最古的典籍。书中内容保存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

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近代并有英、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法显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远途陆海旅行的惊人壮举,他留下的杰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

76岁的他走过了玄奘走过的路上丝绸之路,走过了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而且根据大海海时代的洋流的记录推算,大家给出了一个基本可信的新大陆的地点,南美洲。他有可能去到了南美洲,基本上实现了世界环游。所以说他是比玄奘还要伟大的旅行家。

他到了青岛崂山,然后又坐船回南京,在南京他翻译完所有的经典之后,写了一本书,叫做佛国行。

做完那些事情之后,他离开南京,云游四方,86岁圆寂。

而印度这个奇葩的国家一直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想到要给未来留点什么。未来的子孙们怎么知道这个国家以前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从来不记录历史。

万幸他们找到了这两本书——大唐西域记和佛国行。里面详细地记录了他们的先人以前是怎么生活的,因此他们的历史就此构筑在了这两本书的框架上。印度真是这么一个奇葩的国家。

泉州西街开元寺东塔石雕唐三藏与法显的西游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