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何事轻离别

文 | 烟雨客

有时常想,在信息交通不畅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告别的?一别经年寻常事,很多人,一别就是一生,再也不能相见。

就连明朝的状元杨慎,作别新婚不久的妻子,直到七十多岁去世,再也不曾谋面。近半个世纪的烟雨中,他们的缠绵相思最终归于何处?


烟雨夜读 | 问君何事轻离别



那些至情至性的文人,如何告别自己的知交故旧、心上之人?就如纳兰容若笔下所写,离别就如春恨,永远都在,都是无以言表的寂寥。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清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为何要轻于离别呢?竭尽一生,我们能见到多少次圆月,又有多少时间可挥霍。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说,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家道殷实的商人,为了茶叶,为了不嫌其多的钱财,告别新婚的妻子,寻求富贵。这份离别何其轻忽,白居易都为琵琶女觉得不值。


烟雨夜读 | 问君何事轻离别



但这就是宿命。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能够懂得的,是惺惺相惜的知音。

送韦城李少府

唐 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花鸟说不尽,深深离别情。这句被无数人称引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说出了人们的心声。

少年游·离多最是

宋 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烟雨夜读 | 问君何事轻离别



水流东西,行云无定,那个时时到梦魂中的人,是薄情,是深情?何时还能重逢,是明朝,还是来世?空自知一片真心,也许终究付于了逝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到而立之年就早逝的王勃,位列初唐四杰之首,一篇滕王阁序,让阁以文传,诏令、战火,也阻挡不了后人的重建。他在年纪轻轻之时,就已明白,这天下只要有一个知己,何止天涯比邻,就连炎凉的人间,也是春风骀荡。


烟雨夜读 | 问君何事轻离别



女冠子·四月十七

唐 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也许,在我们看来寻常的日子,在不同人心目中,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相逢,还是别离,都让人记忆深刻而清晰。别离日,魂断时,月如常,心已碎……

唐代诗人高适在与董大作别时, 曾感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实,也许大名天下知,知心却无几,在他而言,应更需要值得相知的人知吧。

杨柳枝 / 柳枝词

唐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二十年前的那次别离,就如心底隐秘的伤口,每逢阴雨天气,依然会隐隐作痛……


烟雨夜读 | 问君何事轻离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