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城白銀的工業旅遊


銅城白銀的工業旅遊


銅城白銀的工業旅遊



銅城白銀的工業旅遊


白銀這座西部城市,原本是騰格裡沙漠與黃土高原過渡帶上的戈壁荒灘。20世紀50年代礦石開採者掘開這裡的厚厚岩石,驚天一爆,產出金銀銅鉛鋅,爆出一座西部新城,被冠以“共和國有色金屬的長子”“中國銅城”。白銀因礦設企,因企設市,是全國唯一以貴金屬名稱命名的城市。往昔的崢嶸歲月被資源枯竭的現實替代,白銀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發展工業文明特色旅遊,成為助推經濟轉型的一抹亮麗風采。

礦山公園銘記歷史

銅城白銀的工業旅遊


白銀火焰山國家礦山公園是全國首批28家礦山公園之一,於2015年建成,近年來不斷完善其陳展內容、擴大其展覽規模、豐富其旅遊內涵,成為遊客熱捧的愛國主義參觀基地。

走進礦山公園,以“中華第一爆”命名的主碑雕塑映入眼簾。碑體上是張揚的蘑菇雲造型,19.56米的高度寓意著1956年白銀大爆破,銘刻著共和國有色金屬工業起步的創舉。公園草坪間,五步一景,陳列著蒸汽機車、剷車、裝運機、球磨機等機器設備,經歷歲月,鏽跡斑斑,這些“退役的英雄們”,彷彿在休息、在回憶。

礦山晶體造型的博物館裡,一件件實物、一張張照片、一幅幅影像,再現了白銀艱苦卓絕的創業史。破舊的挎包、竹編的防塵帽、灰暗的礦燈,還有老式三角板、量角器、螺絲刀等,讓人不禁遙想起宋叔和院士等老一代人當年探礦時,沒有現代化的先進儀器,沒有高精尖的機械設備,卻創造出的震驚世界的場景。

來到火焰山露天採礦坑,巨大的採礦坑,深深嵌入地表裡,坑底積聚著雨水,像一汪湖照著昔日裡的天光雲影。礦山山體岩石條塊清晰可辨,斑駁陸離,色彩斑斕,赤紅橙黃。這個巨坑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展現了老一代白銀人戰天鬥地的精神,令人的思緒穿梭於歷史的深邃中浮想聯翩。

美麗轉型再啟征程

銅城白銀的工業旅遊


在礦山公園新布展的綠色展廳,通過聲、光、電、多媒體等高科技,將影視資料、模型、實物等有機結合,立體化展示了白銀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啟綠色轉型的景狀。

白銀市確立了由資源枯竭型城市向旅遊工業和其他產業多向發展的規劃。白銀高科技農業示範園、銀西工業園、銀東工業園、汽車城等一系列工農業、第三產業的融合良性發展,讓白銀市煥發新活力。白銀市深部及外圍找礦令人矚目,發現多金屬礦床。利用科技創新為驅動,實施資源擴張、技術提升、產業集群“三大戰略”,開發銅基、鉛基、貴金屬、稀土能源、稀土發光、稀土研磨等“十大產業鏈”,有色金屬生產擴大到200萬噸以上,精深加工率達到40%以上,把白銀打造成國家級有色金屬新材料基地。

變廢為寶,添綠增彩,白銀人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修補傷疤,治理廢礦、廢渣和汙水,使多年的不毛之地披上滴翠的綠衣。土地復生,綠意蔥蘢,清風徐徐,芳香撲鼻。發展工業旅遊,褪去鐵骨錚錚的鋼硬,讓四方遊客感受綠色柔美的親和。綠色轉型,白銀將是一座生機盎然、不會枯竭的富礦。

陶瓷小鎮創業創新

銅城白銀的工業旅遊


白銀市所轄的平川區,陶土資源豐富,窯火延續千年。到了上世紀90年代,原靖遠陶瓷廠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陶瓷生產企業,奠定了平川區西北陶瓷重鎮的地位。市、區兩級精心謀劃,搶抓國家建設特色小鎮機遇,打造集陶瓷研發生產、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陶瓷特色小鎮,成為工業旅遊的創新亮點。

走進800多平方米的陶瓷小鎮陳列館,古陶瓷片古拙悠遠,彩陶敦厚朴素,西夏瓷意蘊獨特。最醒目的是天目釉瓷和隴鈞瓷,這是陶瓷企業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數萬次的試驗,利用當地優質材料,特殊配釉、燒成工藝,使深藏在歷史深處的名貴油滴釉種再現光芒。尤其以鈞瓷為代表的窯變瓷系是一個奇蹟,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自然之手的創造,展現出令人叫絕的色彩和圖案,這是今日創業者創新的新產品,鑄拙成奇,絢爛大器。

在“樂陶陶”陶吧,一群可愛的孩子手上塗抹的全是泥巴,他們在專業陶藝師現場指導下,泥塑、印模、繪畫、施釉,構思巧妙、想象豐富。大師園裡可沒這麼隨意,工藝美術大師們拉坯捏製,精雕細刻,研發出數碼陶瓷、文化刻瓷、仿古彩陶、紫砂陶、結晶釉等新產品。

陶瓷小鎮上,遊客還能行走在熾熱的窯爐邊,想象高達800℃至1250℃的窯溫;在窯爐大煙囪下,仰望55.9米的高大煙囪;陶都廣場上,仿古人“摔碗酒”的精彩表演、現場泥塑小人的絕活展示、現代韻律的小提琴拉奏,都讓這顆工業旅遊明珠,熠熠生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