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張嘴罵“傻X”那一刻,我徹底蒙圈了……

懷舊的情緒總能引來“網友的集體淚奔”,比如前些天還珠劇組二十年後再聚首,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回憶!

節目中,晴兒王豔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迎來老佛爺趙敏芬的驚喜出場,兩人激動得相擁而泣,即興表演了一段催人淚下的告別戲碼。

在節目的最後,節目組為王豔設置了一個更大的驚喜:來自兒子球球一段VCR!

片中,12歲的球球向母親表達內心真實的愛與情感,更是讓王豔哭的稀里嘩啦,她說:“球球是個特別淘氣的小男孩,我從來沒見過他這樣一本正經的說話!”

當孩子張嘴罵“傻X”那一刻,我徹底蒙圈了……

觀眾看到這一幕都連連感嘆:這個小男孩真是長大也懂事了,搖身一變成了小暖男,要知道跟小時候的反差可真大!

還記得球球7歲那年,同媽媽一起參加的某檔鄉村生活體驗的真人秀中,把富家小公子的習氣表現得淋漓盡致:狂妄自大、嬌生慣養、目中無人……

特別是他媽是“豬頭”那一句,更是引起了網上的大片爭議,大家給了這個富家小公子一個大大的差評:小小年紀竟然如此沒禮貌,對著媽媽說髒話,真的是教育失敗啊!

其實,不只是明星家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爆粗口的煩惱。

小朋友為什麼愛“罵人”?遇到這種問題家長應該如何做引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孩子爆粗口

那是因為他正處於成長敏感期

小敏家孩子哼哼今年3歲半。有一天哼哼正在看動畫片《熊出沒》,突然嘴裡蹦出一句:“媽媽,光頭強是不是傻x啊?”這十足讓小敏嚇了一大跳:家裡的教育氛圍一直很好,怎麼孩子突然來了這麼一句,這是跟誰學的?小敏非常困惑……

“臭屁股蛋” “打死你”“大傻帽”……這些聽上去既不文明甚至有些可怕的言辭,總是不經意地從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嘴裡冒出來,讓家長們措手不及。

澳大利亞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有42%的孩子從3歲起就已經會罵人,這表示孩子從學說話開始就同時在學罵人了。

心理學上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會出現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

這個時期被稱為敏感期。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敏感期階段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為止。

如果對任何一個敏感期進行壓抑,都會成為孩子性格成長髮育中的缺陷,甚至演變成人性弱點。所以,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不同敏感期的特點和處理方法,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寬鬆的環境至關重要。

而在孩子3歲到5歲這個階段,正處於學習語言的初期。在接觸到一些髒話或者帶有詛咒的話後,他們喜歡不分場合地使用,越是被制止就越喜歡使用,而一旦過了這個階段又恢復正常。這個階段被稱為稱之為詛咒敏感期。

正如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中,面對愛罵“婊子”的女兒斯庫特,父親芬奇就會採取很有耐心的教育方式,他說:“說髒話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隨著他們的成長,等他們知道那樣並不能引人注意,便會自動改掉壞習慣。但暴躁的脾性卻不會。”

所以,家長不要在意孩子語言本身,而要在理解了其語言背後的心理後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孩子的“髒”話並不髒

他只是在模仿大人而已

@雪兒518:豆豆3歲時,某天吃晚飯,我剛把一盤蝦端上桌,他就發出一聲驚歎:“我靠!好大的蝦啊!”我跟他爸瞬間一臉懵圈。

我放下碗筷,儘量平和地問他:“豆豆,你剛才說了髒話,是不是從別人那裡聽來的?”

“什麼是髒話啊?”“呃,就是你說的‘我靠’。”

“哦……為什麼說它髒啊?”“這樣是不禮貌的,不應該這樣說話,會傷害到別人。”“林叔叔不是爸爸的朋友嗎,他為什麼要這樣說話傷害爸爸呀?”

原來,是孩子聽到了大人在對話時無意爆的粗口,他卻記在了心裡。

當孩子張嘴罵“傻X”那一刻,我徹底蒙圈了……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階段。很多時候,孩子罵人、說髒話大多是跟著大人“有樣學樣”。其實他在最初都不會太明白髒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當聽到大人以及看到影視劇裡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覺得新鮮好玩,就學了起來,只是一種簡單的模仿行為,而本質並不“髒”。

托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父母提出的要求真的不低,無論你多麼努力地給孩子“洗腦”,教給他們禮貌和教養,但你日常生活中某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會被孩子悉數模仿過去。

某檔親子真人秀中,戚薇在打麻將時狂飆髒話,遭到了老公李承鉉的警告:能不能注意下場合?他暗示老婆不當的言行可能會教壞女兒Lucky!

不要總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比我們以為的要聰明得多,總在不自不覺間超乎我們的預期。可能你覺得對成年人來說無傷大雅,無意中卻能在孩子身上無限放大。

心理學家艾普教授說:“如同水中的魚群群居群嬉一樣,孩子們會時時參照周邊的人們,互相觀察、互相模仿。”

和孩子日常接觸頻繁的家人,當著孩子的面可要牢牢管住自己的嘴:教養都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大人的問題。

當大人疏於對孩子陪伴

罵人是孩子在求關注的信號

孫瑞雪在《捕捉孩子敏感期》中提到:在這個階段,當孩子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有些話能夠像利劍一樣刺傷別人時,就會使用強而有力的語言來試探、發展自己的力量,觀察別人的反應。

在某種程度上,髒話確實正是一種很有力量的語言表達。

當孩子張嘴罵“傻X”那一刻,我徹底蒙圈了……

孩子在模仿和開口說髒話之後,會發現這種語言可以影響到別人的情緒,激怒對方還可以引起別人的關注,找到了可以控制別人的“力量”,並且非常好用。在家中,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很忙,無暇顧及孩子,不能陪他們一起做遊戲、談話,孩子就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

面對孩子並無惡意的“粗口”,要善於引導:

1、不要給予積極暗示

孩子張口說髒話,大人的第一反應很重要。一旦孩子無意間說了,首先要記住不能笑。因為大人無意的一笑,孩子會覺得你很喜歡他這麼說,受到了鼓勵,於是可能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2、弱化反應,轉移話題

大人的反映越強烈,越試圖壓制,孩子就越喜歡說。當聽到孩子說髒話的時候,只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這句話不太好,以後不說了好嗎?”就像在說“紅燈時不能過馬路”“垃圾要丟到垃圾桶”裡一樣平常。然後巧妙地轉移話題,談論孩子喜歡的其他事情,他的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過去了。

3、告訴他“髒話”的含義

打個比方,當孩子說:“你是大肥豬”時,大家要告訴他‘肥豬’是指不漂亮,別人聽了會很不開心。”

當孩子張嘴罵“傻X”那一刻,我徹底蒙圈了……

4、通過繪本等有趣方式教育

一些孩子屢教不改,對家長的常規教導不“感冒”。此時媽媽可以採取有趣的方式來教育,比如通過繪本講故事的方式教育他不能說髒話,如《大衛,不可以》,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5、多關心孩子

如果孩子在憤怒的狀態,家長要了解孩子的情緒,從導致孩子憤怒的事說起,先解決事情,再解決罵人的問題。在這之前大人要先冷靜下來,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又怎麼教育小孩呢?

賈靜雯女兒爆粗口

孩子罵人是發洩情緒的方式

前陣子,賈靜雯的大女兒梧桐妹,在INS上爆了一句粗口以示對新學期到來的不情願。這一行為遭到了大批網友的譴責,認為明星的子女應該注意言行,而梧桐妹當時並未意識到行為的錯誤,反而覺得很委屈。

當孩子張嘴罵“傻X”那一刻,我徹底蒙圈了……

孩子在6歲以後,進入了小學階段。一下子接觸到太多新鮮的東西,隨著年紀增長,他們可能會開始說實質性的髒話,比如“傻X”之類的,也明白了這類話是罵人。

他們的心理和成年人說髒話差不多,主要是發洩情緒,表達不滿,往往帶有攻擊性。看到被罵的人做出強烈反應,孩子就會很滿足。

孩子學會了髒話之後,他感受到髒話可以支配自己的語言情緒。然後當孩子處於憤怒等消極的情緒時,因為表達能力有限,可用詞語匱乏,就會藉助髒話的方式來宣洩情緒,這也是孩子直接的表達情緒方式,也是孩子的天性。

當孩子張嘴罵“傻X”那一刻,我徹底蒙圈了……

對於孩子說髒話罵人,父母必須重視,但須方法得當,而非一味地“不準說髒話!”

1、適當的批評

孩子長期說髒話屢教不改,家長的批評非常必要。但一定要適度,最好採用一對一的方式,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免得傷了他的自尊心;大家在批評時,語氣要嚴肅認真,但不要進行打罵。

2、定規矩

媽媽應該嚴肅告訴孩子說髒話是“違規”的,鼓勵寶寶以後不說這個詞,做到了媽媽給個小獎勵;如果再犯同樣的錯誤,就會適當給予懲罰。

3、告訴孩子其他表達情緒的方法

如果孩子已經能夠順利的父母交流溝通。這時候爸媽就要和孩子說我知道你想用這些詞語表達你的情緒,但是除了用這些詞之外,用其他的次可能效果更好,別人也不會覺得粗俗。

最後,找出孩子說粗話的原因,如果是身邊親朋好友,那麼勸誡他們在孩子身邊的時候注意自己的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