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必失,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智慧,几句牢骚话带来的牢狱之灾

人们常说祸出于口,一时的口舌之快往往会招致始料未及的灾祸,所以老人们经常会戒训晚辈——多听少说。但即使是非常智慧的大豪们也不能轻易做到谨言慎行。公元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三年,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大文豪苏轼就因一时的牢骚之言而扯出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案子——乌台诗案。此案最终不仅仅使苏轼自己遭受牢狱之苦,降官流放,而且还牵连了一众交情甚好的友人,这件事对苏轼带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啊!

言多必失,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智慧,几句牢骚话带来的牢狱之灾

苏轼石像

其实此案的起因仅仅只是移职湖州的苏轼在到任后向宋神宗写的谢恩上表中发了几句牢骚而已,但就是这几句牢骚,被一直看不惯苏轼,正暗暗找他茬的御史何正臣、李定逮了个正着。于是何正臣几人商议借"苏轼上表用语暗藏讥刺朝廷"之意,给苏轼定了若干条罪名,上报给了宋神宗。御史们还收集了苏轼之前写的大量诗词,一篇篇的端详细看,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一百多首符合他们心意的诗词。在这些诗词中,苏轼都曾或多或少写了些暗射朝政,抒己不满的词句。这些发现可是不得了的,宋神宗为此大为恼怒,于是命御史们严肃处理这起案子。

言多必失,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智慧,几句牢骚话带来的牢狱之灾

苏轼诗词作品

而当时在湖州的苏轼尚不知自己一时的多嘴竟给自己和亲友带来了诸多麻烦。苏轼的好友王诜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知不妙,于是赶紧联系了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听后又立即派人前去湖州告知哥哥苏轼。湖州的苏轼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大惊失色,心中更是懊悔不已。可是事已至此,除了跟随皇帝派来的钦差回京听候发落,已无他法。在途中苏轼真可谓是胆战心惊极了,甚至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但是清醒过来一想又怕自己这一死可能会连累众多的亲朋好友,所以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老老实实的回了京都。回到京都,苏轼什么都来不及做就被逮捕送进了御史台的监狱。

言多必失,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智慧,几句牢骚话带来的牢狱之灾

苏轼

在狱中,苏轼接受了审讯,御史们要求苏轼自己陈述罪行,可是苏轼觉得自己实在冤枉,便只说了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御史们对苏轼的表现很是不满意,于是拿出了他以前写的那些诗词,指给他说:"这些诗词中是不是都在暗暗映射朝廷,表达你的不满?"御史们将诗词一一指出,容不得苏轼否认,最终他只能说:"是"。苏轼心想,我也不过是表达表达自己的建议罢了,并没有任何嘲讽朝廷的意思啊!当然苏轼也知道,那些御史是不会听他解释的。之后,御史中丞李定将苏轼供认不讳的案情上报给了宋神宗,宋神宗听后恼羞成怒,告诉李定一定要查出与苏轼互通书信之人。

言多必失,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智慧,几句牢骚话带来的牢狱之灾

苏轼书法作品

乌台诗案是一起多人受累的大案,这一点苏轼似乎早有预料,否则当初也不会因为怕连累亲友而不敢自尽了。王诜、王巩、苏辙、黄庭坚、司马光等一大批人都受了此案的牵连。宋神宗大怒,本是要严惩苏轼的,但是苏轼是当朝有名的学士,在朝在野都极有声望,兼之吴充、曹太后、王安石等人纷纷上书为其求情,所以宋神宗最终并没有治罪太严,满朝商议后决定将苏轼流放至黄州。

言多必失,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智慧,几句牢骚话带来的牢狱之灾

为苏轼求情的王安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苏轼求情的人中多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而一直与苏轼交情甚好,诗词互答的保守派却是默无声息,丝毫不敢为苏轼上书求情。而且经此变故,对苏轼也不能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诗词作品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差异,诗词的风格由少年时的无端感叹,逐渐转向了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洒脱,他的诗词更加成熟而具韵味,这也就造就了我们后人所了解的那个苏轼。

言多必失,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智慧,几句牢骚话带来的牢狱之灾

苏轼书法作品

不知遭此横祸的苏轼在流放至黄州的途中是否有过反思检醒,而作为后世人的我们确实应该以史为镜,从苏轼乌台诗案中受到一两点的启悟,谨记"谨言慎行"这四个字。虽然乌台诗案的指控对苏轼来说十分的牵强,但是苏轼也确有不妥之处。说两句牢骚话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皆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郁闷了当然要想办法纾解,但是苏轼的不妥之处就在于选错了倾泻郁闷的对象。宋神宗是大宋朝的皇帝陛下,是无人敢违逆的天下之主,每日管的是天下大事,这样的人又怎会听苏轼的牢骚之言呢?所以苏轼当在乌台诗案的遭遇中学到许多,作为后世人的我们也是如此不但要学会谨言慎行,也要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倾吐郁闷的对象,因为一旦选择错误便会祸事连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