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属 又译二硕齿兽,是兽孔目异齿亚目的一个属,生存于二叠纪的晚期,大约2亿5500万年前,是二叠纪合弓纲中最繁盛的物种之一,化石发现于非洲与亚洲。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合弓纲 Synapsida

目: 兽孔目 Therapsida

科: †双齿兽科 Diictodontidae

属: †双齿兽属 Diictodon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的化石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身长约45厘米,四肢健壮,向身体两侧延展,手掌各有五根锐利指爪。根据双齿兽的肢体特征,例如高度特化的肌肉、宽广的手掌,它们被推测可能是穴居动物。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与人类的比例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的模型


双齿兽具有相当大的头部,前端为喙状嘴。上颌嘴侧有一对长牙,雄性个体的长牙较大。颌部骨头已经简化,某些骨头有助于听力。它们被推测有敏锐的嗅觉与听觉。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拥有许多类似哺乳类的特征。双齿兽被推测是种穴居动物,生活方式类似现代地鼠。在双齿兽的化石发现处,曾发现洞穴痕迹,某些洞穴可达1.5米深,但洞穴之间没有互相连接。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可能是群居动物。某些双齿兽的化石接近泛滥平原,它们可能被冲进洞穴的洪水所淹死。在二叠纪晚期,盘古大陆有广大的沙漠地形。双齿兽可能生存在沙漠中的洞穴,以少量的沙漠植物为食。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双齿兽是草食性动物,它们始使用喙状嘴以咬下植物。如果双齿兽生存于沙漠环境,由于沙漠的植被稀少,它们可能具有高效率的消化系统。由于双齿兽是穴居动物,它们可能还会以富含水分的树根为食。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三尖叉齿兽



小巧的远古“地鼠”-双齿兽


水龙兽


双齿兽属于异齿亚目的二齿兽下目,因此与演化成哺乳类的犬齿兽类是远亲。

某些二齿兽类演化出较大的体型。其中的水龙兽、布拉赛龙更成为三叠纪早期的优势陆栖动物。

在三叠纪晚期的诺利阶,二齿兽类的优势草食性动物地位,被原蜥脚类恐龙所取代。


名词解释:

犬齿兽亚目 以类似狗的牙齿命名。拥有几乎所有哺乳类的特征。它们的牙齿全部分化,脑壳往头后方突起,多数以直立的四肢行走。犬齿兽类仍然卵生,就像所有中生代原始哺乳类一样。

水龙兽属 存活在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早期,约2亿5000万年前,化石分布于南极洲、印度、南非。草食性动物,有短胖的四肢,体型接近现代的猪,不同种的水龙兽的大小有着差异。

合弓纲 也被称成兽形纲,是羊膜动物的一纲,包含羊膜动物中所有与哺乳类关系较近的物种。合弓纲是羊膜动物的两个主要演化支之一,另一个演化支为蜥形纲。它们在头骨的两侧各有一个下颞孔。

合弓纲出现在3亿2400万年前的晚石炭纪,并成为二叠纪中到晚期的优势陆地动物,数量众多且多样化。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时,许多早期合弓类动物消失,少数物种存活到三叠纪,而主龙类爬行动物迅速成为三叠纪的优势陆地动物。合弓纲在三叠纪以后渐趋绝灭,只有少数物种存活到白垩纪。

原蜥脚类恐龙 生存于三叠纪晚期到侏罗纪早期。它们在三叠纪的时候,通常是所处环境的优势草食性动物,并快速地演化为大体型,但是到了侏罗纪被真蜥脚亚目所完全取代、并且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