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和昆蟲綱的詞源說明與定義

昆蟲和昆蟲綱的詞源說明與定義

圖1. 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在漢語中,“昆”從“日”音kūn,本意是兩人在陽光下行走。在“昆蟲”一詞中,昆為引伸意,表示眾多。“昆蟲,言眾蟲也。” “蟲”的繁體字是“蟲”,在漢語中為一象形字,金文的“蟲”字像頭部為三角形的蛇形。隸書中作“蟲”。“蟲”字後泛指動物或特指某一些動物。漢語中帶蟲字旁的字詞不一定是指昆蟲,如“蠅”、“蚊”、“蜂”、“蛾”、“蝴蝶”、“蜜蜂”、“蜻蜓”、“蠼螋”等是昆蟲,但“蝦”、“蟹”、“蜈蚣”、“蜘蛛”、“蚯蚓”、“蛔蟲”等不是昆蟲。還有些指昆蟲的字詞不帶蟲字旁,如“孑孓”(蚊子的幼蟲)、“豆娘”、“跳甲”、“虎甲”、“薊馬”、“油葫蘆”等。

在《柯林斯簡明英語詞典》中,insect在用於指動物時有2個義項:

①any of a class of small air-breathing arthropods,having a body divided into head,thorax,and abdomen,three pairs of legs,and(in most species)two pairs of wings.【“insect”是小形呼氣節肢類中的動物,它們的身體分成頭、胸、腹3個部分,有3對足,大多數種類還有2對翅。】

②any similar invertebrate,such as a spider,tick,or centipede.【(與上述)類似的無脊椎動物,如蜘蛛、蜱或蜈蚣。】

“insect“一詞源自拉丁語“insectum”,意為有切刻的或區分開的身體【The meaning “with a notched or divided body”.】insectum源於insetare,後者是個中性單數被動完成分詞,由IN(into)+sectare(to cut) 構成,其字面意思是"cut into,cut up",即“切入”、“刻進”、“切成”,因為昆蟲的身體明顯分為3個部分。仿insectare的希臘語詞叫ἔντομον【éntomon(insect)】,也是“cut into sections”【切分為“幾個”部分的意思】。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用ἔντομος(éntomos)一詞用來指insects這類動物。

昆蟲(insect)一樣,昆蟲綱(Insecta)在不同文獻中的定義和範疇也不盡一致。下面是“Insecta”(昆蟲綱)的3種不同的定義。

一、廣義的昆蟲綱

(=六足綱)(Insecta sensu lato=Hexapoda)。昆蟲綱包括無翅部(Apterygota)和有翅部(Pterygota)的所有六足節肢動物。其中無翅部有:①彈尾目(彈跳蟲)(Collembola,springtails),②原尾目(原尾蟲)(Protura,coneheads),③雙尾目(雙尾蟲)(Diplura,two-pronged bristletails),④石蛃目(Archaeognatha,jumping bristletails),和⑤衣魚目(Zygentoma,silverfish)

二、狹義的昆蟲綱(Insecta sensu stricto,即包括無翅部的石蛃目、衣魚目和外翅部的所有目,不包括原尾目、彈尾目和雙尾目3個類群【它們被認為是並系的內口綱(paraphyletic Entognatha)。

三、最狹義的昆蟲綱(Insecta sensu strictissimo,僅僅只包括有翅部(Pterygota,winged insects)的各個目。

最廣義的昆蟲綱的範疇涵蓋所有的六足類動物(hexapods)。傳統上人們又把昆蟲綱分為無翅部(Apterygota)和有翅部(Pterygota)。但是,現代系統發生的(phylogenetic)研究表明,無翅部的5個目並不是單系的(monophyletic),所以不能把它們放在一個分類階元中。狹義的昆蟲綱包括那些具有外口式(external mouthparts)的六足類動物。在這個意義上,狹義的昆蟲的等同於外口綱(Insecta=Ectognatha)。最狹義的昆蟲綱的範疇僅僅只涵蓋有翅部,即有翅的或其祖先是有翅的(次生無翅的,secondarily wingless)六足類動物。

從實際意義上來講,大多數昆蟲學家還是願意採納廣義昆蟲綱的定義。在我個人的印象裡,從80年代至今,歐美很多昆蟲學教科書和相關專著都採用廣義昆蟲綱的定義。今後我們將要討論的昆蟲或昆蟲綱的範圍也是六足綱的範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