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啟智:人心才是最後的依靠!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趙簡子派尹鐸去守晉陽,尹鐸請示道:“您是打算讓我抽絲剝繭般搜刮財富呢,還是將晉陽作為保障之地?

(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趙簡子答道:“作為保障。”尹鐸到達晉陽後,輕徭薄賦、實行仁政。於是,趙簡子對兒子說:“一旦晉國發生危難,不要嫌尹鐸地位不高,也不要怕晉陽路途遙遠,一定要將那兒作為歸宿。”

趙簡子去世後,趙襄子主政。智伯無故向趙氏索地遭到拒絕後,率韓、魏兩家甲兵一起攻打趙氏。趙襄子出逃,問隨從道:“我到哪兒去呢?”隨從說:“長子城最近,而且城牆堅厚完整。”趙襄子說:“百姓精疲力盡地修完城牆,又要他們出生入死地守城,誰能和我同心?(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隨從又說:“邯鄲城裡倉庫充實。”趙襄子說:“搜刮民脂民膏才使倉庫充實,又因戰爭讓他們無故送命,誰會和我同心?(浚民之膏澤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還是投奔晉陽吧,那是先主的地盤,尹鐸又待百姓寬厚,人民一定能和我們同舟共濟。”於是逃往晉陽。

智氏、韓、魏三家兵圍晉陽,引水灌城。水淹至距城頭只餘六尺,城裡鍋灶都被泡塌,四處蛙蟲孳生,人民仍無背叛之意。趙襄子派人與韓、魏密商,以“唇亡齒寒”之理相勸,約定共攻智氏,最終大敗智家軍,殺死智瑤,將智氏滅族。

(典出《資治通鑑卷一·周紀一·威烈王二十三年)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趙氏知堅城實倉不足為憑,選擇以民心作為最後依靠,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也就可以預期了。

讀《諮治通鑑》,品歷史故事,悟人生智慧!(第三篇)敬請關注《讀史啟智》!

讀史啟智:人心才是最後的依靠!

讀史啟智:人心才是最後的依靠!

讀史啟智:人心才是最後的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