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區塊鏈(Blockchain)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

區塊鏈就是一種網絡技術,通過程序員敲代碼形成的網絡,各方相互合作交易均可直接對接完成,不需要靠第三方平臺,也就省去了中間的一些程序和費用(省時省力還省錢),但為了合作或交易的安全,系統會將每一個參與者的動作廣播給所有參與者,保障了整個過程的安全、透明,解決了信任問題。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信息不可篡改,公開透明,集體維護,有可靠數據庫的一種技術,通過增加信任,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能發揮個人和個體的價值上鍊,這裡的加密技術Hash(哈希算法),算力是權利。

我們用2個最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解釋。

區塊鏈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這種分佈式賬本的好處就是,買家和賣家可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人人都有備份,哪怕你這份丟失了,也不受影響。如借貸事項如下:我向阿梅借了10塊錢。阿梅在想:怎麼能杜絕賴賬呢?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除了用傳統文化攝持,借貸雙方如何能杜絕賴賬呢?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全村所有人都記下了:樂仔向阿梅借了10塊錢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如此,村(系統)中的每個人,共同認定記錄一筆交易。把“線下獨立記賬”升級為“線上全民記賬”,這種方式稱為區塊鏈技術!(有點像在群裡公佈信息@所有人)

我們再用談戀愛舉例。

建立一個簡單的區塊鏈模型,那麼在這個區塊鏈模型裡面談戀愛將會出現一下情況: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未來所有適齡男女戀愛,結婚的承諾全過程都被其他所有適齡男女共識,兩個人在一起發生的所有故事就會形成區塊。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其他所有男女就是鏈,如果有第三者來插足或自身違背另一半,其他人都能看到,以後就再也找不到對象了。

區塊鏈準確的說就是“全中心”體系,就是鏈上的每個節點都是中心。

試婚男女談戀愛,曬朋友圈,秀恩愛,承諾相愛一生一世並被其他所有適婚男女所知就是區塊鏈的應用。如果有一天某一方違背諾言,不要以為刪除照片就有用,因為樁樁件件都被所有適婚男女記錄在案。

不可刪除,不可更改,這就是區塊鏈技術。

若將此技術應用至商業領域,其對商業環境的“淨化”效果將可想而知,這也就解釋了區塊鏈技術為什麼這麼火。

應用場景:互聯網進入生態時代,其應用已滲透到金融服務、物聯網、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區塊鏈的出現,使得互聯網發展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秩序互聯網轉型,其以共享經濟與價值鏈接為主要特徵的“分佈式商業”模式,將催生大量的跨機構新型創新合作場景,構建起以區塊鏈技術為虛擬中心的新產業生態系統,將對經濟社會治理、產業變革與創新產生顛覆式影響。

注:區塊鏈世界裡流行著一個“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個區塊鏈系統無法同時兼顧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可擴展性(Scability)/ 效率、安全性(Security)。這也就意味著當你認定去中心化必須堅守時,你就被迫在效率和安全之間選擇一個犧牲。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Tips(更加詳細可略去不看)

舉個形象的例子。A 跟B借了100塊錢,並要找C當公證人,按照市場價A和B兩人一共要給C 10元中介費。於是A當著C的面向B承諾他下一個星期一定會還這100元。但是下個星期過完了A也沒有向B還錢。B 很生氣於是去找C希望C能證明A曾經向自己借過一百元。但是C卻不承認A 曾向B借過100元。可能有這麼幾種原因:一是A向C行賄,說如果C不承認A和B之間的借約,那麼A借來的100元可以跟C分。二是C因各種不可抗力因素失憶了,三是C打算以A和B之間的借約為籌碼狠狠敲詐B一番,如果B不多給幾塊錢C就不承認A與B之間的借約,坐地起價。於是B就很倒黴地要麼得多付錢,要麼就失去了100元。另一種情景就是B耍賴反悔聲稱A向B借了不止100元。無論哪一種情形都是很不公平的。

什麼是區塊鏈(Blockchain)?這是我見過的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那麼如果一開始A向B借錢時就採用區塊鏈技術的原理來記錄這次借約,情形又會是怎樣的呢?

A去找B借100塊錢。於是兩人請來了字母世界除了他們以外的剩下24個字母,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全部到現場見證A向B借錢,並且每個字母都把“某年某月某日某分某秒,A向B借了100元”這一事件及它發生的時間【時間戳】記錄下來。所以如果AB中有一人想使詐,想讓字母們記錄錯誤的信息,他必須賄賂字母世界一半以上的字母(大於等於13個字母)才有可能實現,這就是【51%攻擊】。因為賄賂成本極高,所以理論上來說沒有人會這麼做。“A找B借了100元”這一信息就會被真實地記錄下來。

A和B協商只花5塊錢作為中介費,要把這5塊錢分給24個字母,怎麼分配也是問題。全部平均分的話,無法激勵字母們提高工作效率,容易出現有的字母沒有幹勁,濫竽充數,隨便亂記錄(人民公社時期吃大鍋飯);所以要怎麼分配這5塊錢需要所有字母一起協商達成共識【共識機制】。所以說“共識機制”就是各方均同意認可的生產資料分配製度。目前區塊鏈技術中比較有人氣的分配方式有“

工作量證明機制POW】”, “權益證明機制POS】”, “股份授權證明機制DPOS】”,和“拜占庭容錯算法”。

因為記錄事件是在數字世界中完成的,所以達成的共識以及記錄的事件需要用計算機算法來表示。為了保護數據不被人盜取,保護用戶的隱私,就需要把原來用明文表示的數據信息按某種算法進行處理,把明文信息轉化成加密數據【加密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