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為了保證文章的閱讀性,本次文章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將主要講述世界各國販賣假冒偽劣商品的數據情況、區塊鏈的六大特點、國家對區塊鏈的政策性支持、和傳統防偽溯源方式的弊端。第二部分我們將講述利用區塊鏈成功進行防偽溯源的案例。歡迎大家在微信公眾號裡搜索“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關鍵詞:區塊鏈 防偽溯源 信任 企業社會責任 良心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自2008年中本聰第一次提出區塊鏈應用概念,到今天為止,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支持的區塊鏈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已經算不上是新興概念了,但是目前各行業對區塊鏈實際應用價值的挖掘熱情依然有增無減。尤其是在商品防偽溯源方面,科技行業也積極開發區塊鏈潛質,力求消除人們因不透明而產生的憂慮、恐懼、和不信任,讓公眾分享科技帶來的成果。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偽劣商品橫行危害公眾生命健康

老話說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才是真“實惠”,但隨著社會的過快發展,企業的高速擴張,有些缺乏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為了一味追求財務目標卻昧良心生產魚龍混雜低質量產品,給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傷害,比如長生生物公司生產的毒疫苗讓近30萬兒童的家庭從此蒙上了陰影,即使國家對長生生物公司做出了嚴厲的處罰,深交所宣佈其退市,但是生命健康的傷害卻是一輩子的。除了毒疫苗,其他的還有塑料米粉、地溝油、假奶粉、假面膜、假運動鞋、假奢侈品等等。就連一些我們信得過的商家也時常傳出以正品的價格銷售假貨的新聞,當然了,這裡面也包含連企業都無法追溯產品來源的情況。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我們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的知識產權保護報告提取整理了2016至2018年打假數據(如下),數據顯示近三年制假販假涉案金額、人員、以及搗毀窩點數一直處於上升態勢,一方面反映了阿里巴巴利用高科技打假的不懈投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假貨市場屢禁不止的現實。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當然這只是假貨數字的冰山一角,2018年7月,世界經合組織(OECD)與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在每三年更新一次的《OECD-EUIPO報告:為什麼一些國家會出口假冒商品》報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假貨貿易額為5090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量的3.3%,遠高於2013年的4610億美元,而亞洲是假貨出口最大的根據地,排名前5名的是中國香港(10.1%),中國本土(8.7%),巴基斯坦(7.9%),柬埔寨(6.3%),和土耳其(6.0%)。所以防偽溯源在全球範圍內勢在必行。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區塊鏈追偽溯源概念的源頭

我們通常所熟知的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開放透明、自治、賬本信息不可隨意篡改、匿名性六大特點。其中上鍊不可隨意篡改信息這一特點是我們今天話題的焦點。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密碼學的再延展。實際上1991年Stuart Haber和W.Scott Stornetta 二人就已經提出了區塊鏈的原型,意在創建一個系統來改善文件時間戳經常被篡改的問題。只不過當時不叫Blockchain,而叫做Chain of Blocks。在中本聰最原始的區塊鏈白皮書裡,他利用哈希加密修改了運行邏輯並移除了添加區塊之前需要授信方簽名同意的原則,但是當時書中Block和Chain是分開的,直到2016年才稱作Blockchain。

現在一說到比特幣,大家直接聯想到的都是虛擬貨幣、投資增值這一類詞彙卻忽略了比特幣最原始的意義——它充當的是一個不可隨意篡改的超級公共賬簿,用來記錄整個網路上所有交易記錄。由於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分佈式賬本,再加上鍊上信息不易篡改、開放、匿名等特性,很快它就被呼籲運用到那些中間流程不透明,但是成品或服務卻關乎老百姓生命健康和企業聲譽的產業中。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國家層面對區塊鏈的政策支持

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嚴打假冒偽劣商品問題上一直保持與世界接軌。1987年9月中國就成為了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的正式成員,這一年起,每年的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都聯合相關部門向消費者宣傳法律知識並努力踐行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看到了區塊鏈對商品信息追溯的潛能,2015年我國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2016年12月,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寫入《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2017年原質檢總局、商務部等中央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重要產品追溯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標準化支撐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作用將明顯增強,將基本建成國家、行業、地方、團體和企業標準相互協同、覆蓋全面、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的重要產品追溯標準體系;2017年1月,工信部發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區塊鏈等領域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等要求;2017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2018年3月,工信部發布《2018年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推動組建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區塊鏈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這些國家級政策為區塊鏈的追本溯源在中國成功落地搭建了良好的法律環境。

傳統防偽溯源實現方式

為了和偽劣商品區分開來,傳統的防偽手段主要有激光防偽、條形碼防偽、紋理防偽、電話防偽、和二維碼防偽。偽劣產品之所以盛行,除了銷售價格和低廉的“犯罪”代價原因外,製假成本低、防偽技術易破解、裡應外合串通一氣也是重要的原因。激光防偽和紋理防偽除了極易被印刷模仿外,消費者肉眼也很難辨別出真偽,在鑑別百元人民幣時,有多少人會在收款時非常細緻的查看一條條紋理細節?條形碼防偽也並不是一種防偽手段,它實際上僅僅是攜帶商品信息的一種“身份證”,同時也非常容易被轉讓和複製。防偽標籤是我們經常在商品包裝上看到的一種防偽手段,但是噴塗虛假電話號碼和創建虛假驗證數據庫也經常會讓這種防偽手段形同虛設。


防偽溯源不透明?試試區塊鏈!


目前最常見的“防偽溯源”方式是二維碼,它是一種在二維方向上分佈幾何圖形來記錄信息,同時具有超容量、高安全性(融合數字簽名、安全證書等加密手段)、可視化納米級的圖形碼。看似無懈可擊的二維碼實際上也存在防偽溯源失效的問題——信任問題。例如去年8月廣西警方破獲的假冒洗髮水案件中,製假嫌疑人交代稱:“OEM商標和安全標籤都是從互聯網上以0.12元/套的價格購買來的,防偽二維碼同樣也是從互聯網購物平臺上買到的”;“一些防偽標籤製作公司為不良業務製作假的防偽二維碼,並將相關信息上傳到自己的網站,甚至掃描一些假的防偽標識條形碼進入正版公司的網站和數據庫,客戶往往會認為是真的”,此外,如果偽造者解碼正品的條形碼來複制二維碼,那麼消費者就很難做到分辨。所以信用、篡改信息、和人的問題得不到不解決,那麼防偽就無從談起

~~~~~第一部分(完)~~~~~

意猶未盡?下回我們將為你帶來成功利用區塊鏈防偽溯源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