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丙環唑和吡唑醚菌酯混用治小麥病毒嗎?

用戶5802866262237


不管用!就像是人感冒了吃腸炎寧一樣,連最起碼的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都達不到,但是對小麥的紋枯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有效。分別來介紹一下它仨吧。



一,苯甲丙環唑

苯甲丙環唑,它是一種復配劑,是由苯醚甲環唑和丙環唑復配而成,屬低毒三唑類殺菌劑,有內吸治療的雙重作用,滲透性強,防效快,效果好。

苯甲丙環唑可被作物的根莖葉吸收,並且能在作物體內向上傳導,損壞病菌細胞膜的生理作用,導致真菌死亡,主要是對真菌病害起作用。如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疫病等,及果樹的斑點落葉病,黑星病,炭疽病等效果好。


苯甲丙環唑在作物發病初期用藥效果明顯,又耐雨水沖刷,用藥2-3小時就會被吸收起作用。

二,吡唑醚菌酯

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也是真菌性殺菌劑,有一問答我已做過詳細介紹,這裡不再囉嗦。

三,小麥病毒病

小麥病毒病種類繁多,比較重要的有黃矮病,叢矮病和土傳花葉病三種,但很少發現,一般感病性強的品種,旱播的田塊和蚜蟲等刺吸害蟲危害嚴重的年份,病毒病發生率較高。


目前小麥病毒病沒有很好的藥物可治療,主要是通過加強傳毒病蟲的預防來減少傳毒機會,叢^_^從傳播途徑上杜絕病毒病的流行,主要是用吡蟲啉,啶蟲脒,菊酯類農藥等來做好"一噴三防"工作。

小麥病毒病還要通過土壤處理來防治病毒病,前茬作物收穫後要及時翻耕土地,偏晚播種小麥,以減少害蟲傳毒的機會,及時清理田間及周邊雜草,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澆水,培養出抗病較強的壯苗。

再就是選擇抗病毒的小麥品種,做好拌種,一旦發現有病毒病的症狀,及時噴施殺蟲劑和病毒A,病毒靈,嗎啉胍等病毒抑制劑。



總而言之,小麥病毒病以預防為主,切斷媒介為主,用捏兩種殺菌劑來治療小麥病毒病,純粹是天方夜譚,省省吧!


努力就好123456


我是王中海,專注於農民科學輕鬆種田。

病害分為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生理性病害,防治各種病害所選藥劑也不同。

吡唑醚菌酯和苯甲丙環唑這兩個品種都是治療真菌性疾病。

吡唑醚菌酯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吡唑醚菌酯經過藥效試驗表明對多種真菌病害都有效果,特別是對黃瓜白粉病、霜黴病和香蕉黑星病、葉斑病、菌核病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苯甲丙環唑用於防治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別是對於小麥全蝕病、白粉病、鏽病、根腐病、水稻惡苗病、紋枯病、香蕉葉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苯甲丙環唑可以有效地防治大多數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

這兩個藥劑都是用於治療真菌性病害,對病毒病無效。






王中海


不能。只能用促進性營養劑,調節劑。


北方農村網科技總顧問


小麥有病毒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