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模式遭質疑,侯毅:2019年,填坑之戰

餐飲O2O(微信ID:coffeeo2o) 解鎖 新餐飲·新模式!

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模式遭質疑,侯毅:2019年,填坑之戰

演講:侯毅,盒馬鮮生CEO

作為新零售的標杆企業,盒馬的發展牽動著行業的神經。自2016年盒馬首店開業至今,新零售出現了諸多入局者,一時間盒馬成了很多傳統零售企業的學習對象。但業內也有聲音稱,盒馬將新零售帶入了“坑”。

面對質疑,盒馬鮮生CEO侯毅發表了題為“2019年,填坑之戰”的演講,全面剖析了盒馬對新零售本質的思考,以及如何把坑填上。

盒馬做新零售有3年多的時間,今天很榮幸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談一些感悟。

去年網上有很多文章說侯毅把大家帶進了坑,所以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2019年,填坑之戰”。

去年,有很多做新零售的創業公司都紛紛退出了,其中包括不少互聯網公司。它們做了各種類盒馬模式,現在基本上已經退出市場了。

很多企業學盒馬,買了大海鮮,放了餐飲桌,但到今年好像已經沒人再談了。

今天我們迴歸零售本質來看,新零售到底是什麼?新零售為什麼有這麼多坑需要我們去填?如果這些坑填不掉,那麼你只好退出市場了。

1. 包裝食品是否具有競爭力?

全包裝食品的銷售,在發達國家是很普遍的,但是在中國的超市行業,除了精品超市以外,盒馬是第一個推出全包裝食品的企業。

當時的爭議很大,今天爭議依然很大。因為食品一包裝,它的成本是大幅度增加的。

我們要考慮,這些商品消費者喜歡不喜歡?有沒有消費能力?

在核心城市,對時間要求更高的年輕群體,他希望食品更乾淨、更方便,他願意為包裝付出額外的成本。但是在不少城郊社區,包裝食品還是會受到限制。

2. 大海鮮還性感嗎?

在盒馬開出第一家店的時候,我說我們很幸運,

找到了一條跟其他超市大賣場差異化的路徑,因為超市大賣場沒有人自己做活的海鮮。

正因為盒馬學了臺灣上引水產,我們把它的做法引到超市,堅持把大海鮮做了下來。

事實上,消費者喜新厭舊,所以今天的盒馬大海鮮,雖然還在賣,但已經不是主力商品了。

3. 餐飲是否必須成為標配?

對於盒馬來講,餐飲這樣一個標配成為價值怎麼來體現,他的坪效是不是最科學?

我們發現在市中心做餐飲很好,因為中午有大量的人群會來吃飯,但是去了社區,你會發現週一到週五,中午餐飲生意很少。

所以我們需要反思,針對不同類別商圈的店,我們要高配餐飲,還是低配餐飲。

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模式遭質疑,侯毅:2019年,填坑之戰

4. 線上的物流配送成本能否覆蓋?

今天我們做新零售,很多傳統零售業都做了線上銷售。一個超市線上有無數的App,全部接進去以後,雖然有一些銷售,但是它的揀貨、打包、配送成本遠遠高於你獲得的毛利收入,所以好看不好用。

每單的毛利收入是客單價跟毛利率所決定的。今天的大賣場毛利率水平在18~20個點,客單價在50元左右,所以不管怎麼做,如果你免費的話,是永遠不會盈利的。

如果你希望線上做成功,假設毛利水平是20個點,客單價至少做到80~100元,你才能真正實現盈利。

但是如果做到這一點,25的毛利率還是大賣場嗎?絕對不是,那是精品超市。

如果還是大賣場,你能做倒25的毛利率,除非線上和線下是不同價的。如果是同價,你就要脫胎換骨,提升你的品質和毛利水平。

5. 盒馬的商品結構是不是最佳模式?

我們曾經很自豪,能將盒馬的模式拷貝到全國去,所以北京盒馬、上海盒馬、成都盒馬,幾乎都一模一樣。

在去年一口氣開了100多家店,進入了19個城市以後,我們發現,如果上海、北京、成都的盒馬是一樣的話,就要出大問題。

因為生鮮是高度區域化的產品,跟當地人的消費習慣是密切相關的。

今天的盒馬鮮生絕對不是單一模式就夠了,而是要因地制宜,回到零售業的基本理論。我們又叫定位理論,即針對不同的商圈,不同的城市,去做符合當地消費者收入水平、消費習慣所需要的機構配置。

盒馬走了3年以後,我認為零售填坑之戰,就是要回到零售業的本質,回到定位理論,回到品類規劃,回到價格策略,回到精準營銷,等等。

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模式遭質疑,侯毅:2019年,填坑之戰
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模式遭質疑,侯毅:2019年,填坑之戰

剛才講了,新零售有這麼多坑需要我們去填,我們有這個責任,去克服前進當中種種的困難。

新零售到底有沒有價值?我個人認為新零售取代傳統零售這是一種潮流,是不可取代的

我曾經認為,我們要改變傳統零售企業,今天看來馬車怎麼改變也不會成為汽車。

從頂層設計、技術角度、消費者角度來講,重新構造一個零售業才是未來,所以我想專門給大家講講新零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第一,新零售的銷售效率。

今天大家都用過手機購物,它的購物便利性要遠遠高於到店購物便利性,找一個商品搜索一下就可以了,它的銷售效率是最高的,所以我們認為它有幾個核心要點。

一是多線上渠道。比如家樂福,所有App都上,所以它的庫存可以在多個銷售渠道進行銷售。同樣的,盒馬在淘寶上會有,因為天貓超市生鮮是我們在負責;在餓了麼也會有;甚至未來在支付寶上也可以有。你完全可以在不同的渠道觸達消費者。

二是數字化的精準營銷。你知道你的商品要賣給誰?怎麼賣?他的接受能力是多少?正因為你有精準的數字化營銷,盒馬可以很自豪的說,我們的商品率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零售業。

我們知道這些商品可以賣給誰。例如,一個月以前我們推出一個豆漿,原來豆漿250毫升賣2.5元,我們做了750毫升家庭裝賣10.8元,而我們的豆漿從出來第一天開始就供不應求,每天搶完。

為什麼我們能推出消費者需要的商品?因為我們瞭解消費者要什麼。

原來沒人去做豆漿的家庭裝,我們做了家庭裝,做了無添加、無轉基因,還把濃度提升。大家一吃,這個東西是小師傅的味道,現在豆漿越做越薄,我們反而越做越厚。

家庭裝豆漿毛利率高,大家也很認可,然後我們把它對標牛奶,而不是跟原來的豆漿去比。買盒牛奶20塊錢,買盒豆漿10塊錢,便宜不便宜?很便宜。

三是全時段的客戶連接,包括社區購、分享購、團購等,你需要在任何時間都可以跟客戶進行連接,這會給零售效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可以在第一時間觸達你所有的客戶。

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模式遭質疑,侯毅:2019年,填坑之戰

第二,門店運營效率的提升。

在提升門店營運效率方面,盒馬已經實現了門店全數字化作業

每個門店員工配一個PDA手持終端,這個手持終端跟我們原來的截然不同,我們在上面開發了釘釘功能,所有日常管理下發,文件下發,平時開會、交流、溝通,全部在這上面解決。

現在,我們門店所有的排班、補貨全是自動化,還能根據庫存自動打折。門店還真正實現了一人多崗的工作制度,所以人工效率比別人高得多。

盒馬這樣一個完全基於AI的門店管理系統,我們基本上完成了。

第三,供應鏈效率的提升。

為了把商品品質做好,盒馬重構了整個鏈路,從源頭採摘-包裝-運輸-門店銷售,供應鏈全鏈路重新設計規劃,保證鏈路最短。

“買手製”如今是盒馬的核心,

把商品做好,才是今天新零售是否成功的關鍵,能否把這個坑填好,就在於能否把商品做好,把服務做好。

盒馬怎麼填坑?

盒馬的使命是把中國最好的農產品提供給所有的消費者,而不僅僅是北上廣深消費者。

盒馬在2018年嘗試的基礎上提出了分層運營體系,就是按照零售業的定位理論,針對不同的商圈、不同的收入水平去開發不同版本的店。

盒馬鮮生 主要在城市核心商圈、CBD;

盒馬菜市 取消餐飲,社區為主,引進了部分散裝系列,散裝的蔬菜,散裝的豬肉,散裝的蛋禽,讓商品更加接地氣,取消原來的包裝成本。

未來社區店的發展還會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說現做的豆腐、豆皮、麵條等等;

盒馬Mini店 500平方米,對原來超市結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變。

我們放棄了超市標品,裡面增加散賣菜的櫃檯,這種組合老百姓更加喜歡。今天做標品,我認為已經沒市場了。

盒馬小店能進駐很多鎮、縣,兩三萬人口,盒馬菜市進不了,我們有盒馬mini。

盒馬F2 便利店,圍繞office商圈的人群,解決他們早飯、中飯、下午茶的問題。

盒馬小站 在盒馬門店不能覆蓋的地方新創業態,因為盒馬鮮生最大問題就是速度太慢,一家一家去做,還要等到合適的門店。

今天的盒馬,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盒馬鮮生,而是全系列的,我們進駐各個城市,各種不同的商圈,不同的業態,迎合不同的消費群體。

新零售標杆盒馬鮮生模式遭質疑,侯毅:2019年,填坑之戰

所有這些業態的本質,我們認為是兩個:

一是按照當地消費者的商圈特性精準研究我們的商品配置;

二是用技術提升整體零售的效率。

正因為這兩個改變,讓我們看見了中國零售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像盒馬小站這樣的業態,我們今年在上海、北京要投入鉅額的市場費用,快速佔領這個市場,因為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既然來了,我們就一起來打一把。

盒馬已經進入了19個城市,我們會用盒馬小站全域性覆蓋掉,覆蓋完成以後,我們會投入鉅額的市場費用,快速把這個市場打開。

盒馬的2019年是捨命狂奔之年,我們需要用最快的速度讓盒馬的大門店增長至少一倍。我們希望銷售繼續保持去年百分之幾百的增長。

新零售是站在傳統零售業巨人的肩膀上誕生的新業態,盒馬最大的能力就是不斷學習,為此,我們會繼續努力。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