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盒馬要做超大型APP,線下業態無側重,均為低成本流量來源

侯毅:盒馬要做超大型APP,線下業態無側重,均為低成本流量來源

近一年來,盒馬迭代出盒馬MINI、盒馬菜市、盒馬裡等七大業態,是不確定何時跑通模式之下的多賽道嘗試,降低單一業態試錯風險;還是整體佈局、層層遞進,最終做出生態聯盟?其創始人侯毅終於給出答案。

在盒馬裡·歲寶開業現場,侯毅表示,“盒馬既然做了這麼多業態,都是要做成功的,即使今年不成功,我們明年也許就做出來了。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各業態沒有側重、只有難度大小,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除盒馬鮮生外的六個新業態中,盒馬mini單店運營成本是大店十分之一,日均銷售超過十萬元,使它成為盒馬內部認可、率先跑通店型的業態;盒馬菜市放棄標準化運作、允許各區域運營的試錯模式進駐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其中上海、西安等地的盒馬業態實現盈利;而曾受到外界質疑的盒馬F2,如今已開出二店,大概會在兩個月內,調整成熟後於上海、北京快速發展。

如此推動多業態佈局的目的在於,盒馬希望從根據業態劃分客群逐步轉變到以消費場景對標相應需求,通過盒馬MINI、盒馬菜市、盒馬鮮生、盒馬F2等多個業態觸達到顧客生活、工作、社交等多種場景中,最終使其成為盒馬聚攏線下資源的低成本流量來源,而盒馬APP則會成為一個超大的平臺型APP。

“未來的5G時代,誰能把體驗的流量匯聚到你的APP之上,未來這一定是APP之王,所以盒馬的終極目標,我們希望把線下的流量轉變成盒馬的流量,為消費者提供線上跟線下的不一樣的服務。”侯毅說。

而此次盒馬推出的最新業態盒馬裡·歲寶,從業務層面來看是對傳統購物中心的一次改造嘗試、例如週期性更新簽約商戶、提供到家試衣服務等動作均有其內在邏輯。而就整體規劃來看,盒馬裡·歲寶更像是盒馬進行平臺化運作的一次試水,其中涵蓋招商、運營、物流、品控等多個節點。

據盒馬官方表示,通常購物中心開業後,需要2-3年“養商期”,積攢客流、培育商圈。但盒馬依舊其線上運營能力和盒馬鮮生的聚客能力,預計只需要半年培育期,是傳統購物中心的1/5。更為重要的是,盒馬希望能夠以盒馬裡·歲寶為孵化器,培養品牌、商戶等合作方成為新IP,最終為盒馬貢獻流量、豐富其生態圈。


超大型平臺APP

孵化自有、合作新IP


盒馬“野心”,正在逐步趨於明朗。想做超大平臺性APP的構想,便是此次新業態落地時,侯毅給出的答案。在他看來,“盒馬體系中未來將會誕生無數個超級IP,它們會與盒馬共同構建生態閉環。如果需要的話, 盒馬也會對這些超級IP進行投資。”

這實際上解釋了盒馬生態的重要底層邏輯,即以盒馬APP為線上聚點,在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的同時,輻射更多線下業態。在此過程中,盒馬會不斷迭代新物種進行填充,最終使其滲透到顧客的多個消費場景之中,成為盒馬的低成本線下流量來源。

按照上述規劃,盒馬一方面需要孵化更多新業態,並使其具備差異化競爭力,從而兼具話題性、品牌型以及集客性。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融合更多品牌、商戶,推動它們在盒馬體系中成長為IP,達到吸引客流,同時提升盒馬業態差異性和獨家性。

就拿此次開業的盒馬裡·歲寶來看,它是盒馬與歲寶百貨合作培育的社區型購物中心,選址於深圳市蓮塘街道,整體經營面積4萬平方米,約有10萬種商品,其中近半已實現線上線下打通購買。

舉例來說,盒馬根據其大數據統計發現,70%以上的用戶會進行跨品牌點單。為此它們將其移植到盒馬裡之中,使消費者可以同時在奈雪的茶、半飽江湖、利寶閣等多個餐飲品牌中一站式下單購買。而不用像外賣平臺那樣,需要一個商家下一個獨立訂單。

據瞭解,盒馬裡項目籌備於兩年前。其團隊最早在上海的盒馬上海灣店,嘗試做了美容、美髮、美甲、健身、親子、修理、保潔、洗衣等社區生活所需配套服務的運營操盤,迭代一年多之後,才認為該模式可以用於改造購物中心業態。

侯毅認為,近年來,大量5萬平米左右的社區型購物中心投入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但社區型購物中心“離用戶近”的優勢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仍是一片藍海。為此在盒馬裡·歲寶的設計過程中,突出“社區生活中心”是其重要賣點。例如它們以“盒馬管家”命名的超級服務檯集合了家政保潔、配鑰匙修褲腳皮帶打孔等民生服務,便是由盒馬統一標準、設計運營。

從試營業一週的數據來看,盒馬裡·歲寶線上客流與線下客流持平;6個親子教育商家還沒正式開業,已經拿到1000筆訂單。可以說效果符合預期。盒馬裡認為,依靠線上運營能力和盒馬鮮生的聚客能力,預計只需要半年培育期,是傳統購物中心的1/5。

同時,這些植入於盒馬內部的商戶、品牌,則有可能成為盒馬孵化的又一個IP。比如說蟲蟲繪本館,是盒馬從上海引進的一家創新業態。據其首席執行官張嘉恆表示,“才開業剛6天,我們已經有了超過200多個會員,營業額就不說了。我們昨天是(盒馬裡商家中的)銷冠。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傳統的商業體很難做到這麼快。”

這意味著,類似於蟲蟲繪本館的企業受益於盒馬流量,有可能會跟隨其開店而開店,有利於盒馬藉此做出與傳統業態具備差異性競爭力的品牌組合。而據盒馬透露,它們也會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對類似IP進行投資,孵化其成長。那麼,盒馬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綜合性APP平臺。

“ 所以當你有新的價值誕生的時候,有不一樣玩法的時候,這些品牌商願意跟我們一起去試,就有利於推動盒馬體系中誕生出無數個超級IP。所以,盒馬鮮生裡面我們已經有很多戰略合作伙伴了,這些企業我們都願意投資。而阿里巴巴的核心是“造一個生態體系,我今天同樣打造一個盒馬裡·歲寶完整的生態體系,讓盒馬裡這種新的業態快速成長,需要由大量的IP來構成。”侯毅在採訪中表示。


“老城改造”更難

新創更多業態


“阿里巴巴我們有銀泰,叫老城改造。它跟重建最大的不一樣是,老城揹負了沉重的財務KPI指標。比如說原來一個mall一年可以賺兩千萬,給你改改,不賺錢了,這個就會超級有壓力,所以老城改造更難。但新城改造改了不賺錢,你說可以我們創新去試,建一個新城,所以老城改造很難。”侯毅在發佈會現場談到。

這裡透露出的關鍵點有兩個,一個是盒馬的業態佈局、開店邏輯發生變化,大概率或放棄老城改造。此前,盒馬鮮生落地初期,協同實體零售商改造老舊門店,使其獲得線上增量曾是盒馬對接線下、加速開店的重要賣點。

但如今看來效果並未完全符合預期,比如說新華都、三江購物等企業也在出售區域內與盒馬成立的合資公司股份。“不是每一家零售企業都能經受住盒馬的培育期和業績壓力,所以退出也很正常。”一位區域零售企業高管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侯毅認為, “到店與到家,是消費者基於不同生活方式時候的不同需求,沒有好或不好。但是,實體店零售效率一定不如電商,這是不能否定的客觀規律。所以我不認為做了到店好以後,實體店的第二春又誕生了。”

在他看來,實體店的清晰定位應該有三點。首先是品牌價值。比如說盒馬裡開業一個月後,3公里範圍內的人基本都知道了,但如果是電商就會很困難。其次是體驗價值,即在盒馬裡增加大量消費者需要的日常休閒、體驗,打造社交場所,使實體店發揮最大的體驗感,吸引更多消費者到店。

另一個則是盒馬在佈局初期或將不以營收業績等KPI為核心指標。換句話說,盒馬給新業態留出了儘可能多的試錯成長空間。

比如說盒馬希望各地區盒馬菜市團隊能夠自主運營,摸索出更多的解決方案,從中選取具有普適性的操作思路,進而向全國推廣。這裡所說的操作思路,一方面是指盒馬菜市自身的品類佈局、選品依據、運營思路等。另一方面則是指盒馬菜市與盒馬鮮生、盒馬小站等業態在不同區域的組合邏輯。

在此基礎上,侯毅表示盒馬未來將會推出更多的創新業態。因為盒馬的夢想是將年銷售額做到一萬億元,這遠遠不是一個盒馬鮮生能做到的,而是由盒馬鮮生、盒馬MINI、盒馬菜市、盒馬小站等多個業態根據相應的商圈、人口密度、消費場景來組合完成。

同時,盒馬也希望藉助更多的線下業態為其供應低成本流量,從而推動盒馬APP成為侯毅所說的“超大平臺型APP”。【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