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地流行骂人,越挨骂越高兴,千年奇俗暗藏玄机

骂人,通常被视为不雅、素质低的象征。下到祖国花朵,上到八旬老人,不骂人是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可河南这地方今天就可以骂人。

不仅要骂,还要狠狠地骂。骂人是上不了台面,可要骂出风格,骂出水平,还真是难度不小。梁实秋在《骂人的艺术》中谈到,“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不骂人的人。骂人就是有道德观念的意思,因为在骂人的时候,至少在骂人者自己总觉得那人有该骂的地方。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

河南这地流行骂人,越挨骂越高兴,千年奇俗暗藏玄机 |这就是河南

因“骂”成名的地方是东常村和西常村,位于灵宝市区西南20公里处。两个村子将这“该骂”和“不该骂”区分得明明白白,在农历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六的耍社火时间,就可以“狠狠地骂”。这种骂,不仅不招人恨,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在2007年还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这地流行骂人,越挨骂越高兴,千年奇俗暗藏玄机 |这就是河南

“骂社火”是两村约定俗成的,从正月十一闹到正月十六。骂者反穿羊皮大袄,扮成动物,用灵宝方言指名道姓骂。为啥要先扮成动物呢?首先是扮丑,既然扮成动物,不是人,说的不是人话也就不能见怪

骂家先行出马,讲究的是个骂虚不骂实,专骂对方的社火头子,目的是为了激怒对方村答应一起耍社火。

河南这地流行骂人,越挨骂越高兴,千年奇俗暗藏玄机 |这就是河南

在这里,骂是一种学问,一种技巧,斗文斗武、斗丑斗富,两村各显其能。

斗文:社火牌子的文字意境得高,讲的是文字的巧妙;斗武:骑手要身手矫健,讲究的是马上的功夫;斗富踩杆、花车得气派,讲究的是底气的有无;斗丑:骂的人要装扮怪异,丑不可言,讲究的是个自黑的艺术

怎么样,没两把刷子,这“骂社火”还真骂不来。

河南这地流行骂人,越挨骂越高兴,千年奇俗暗藏玄机 |这就是河南

梁实秋说“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骂社火同样也有重要标准,“三骂”和“三不骂”准则要牢记在心。

三骂:人缘子、村盖子和社火头子。村中有影响力、有身份的大户人家就是人缘子,村盖子指村中公权的干部。至于骂的内容,则是抨击社会的丑恶现象,如不忠不孝、违法乱纪等。

而老实人、出嫁的女人,外来的异性人,则不在被骂的行列内。

河南这地流行骂人,越挨骂越高兴,千年奇俗暗藏玄机 |这就是河南

骂社火不是避重就轻,而是真枪真刀,越有身份、越有地位越挨骂。通过抨击社会不良现象,借用“骂社火”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骂社火,是河南灵宝地区独特的民主监督活动。

骂社火的习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乡土文化和乡镇旅游越来越被重视,曾经面临失传的骂社火,也伴随时代发展被注入新的时代活力,被更多人所了解。

点击进入 微话题聚合页,一起来聊优秀的大河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