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細膩,糯而不甜!建新巷的這碗糖粥,讓人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說起糖粥

肯定是老蘇州們小時候的最愛

豆沙非常細膩

香甜軟糯的口感

再加上小圓子的嚼頭

真的是超實在的滿足感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不過印象裡

糖粥都是挑著駱駝擔子

走街串巷的賣

養家餬口還可以

要是想靠它發財

基本沒戲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不過萬事沒有絕對

就是這小小的一碗糖粥

有一位蘇州阿姨靠著它

竟然年入上百萬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食客對這碗糖粥的評價是

有蘇州的味道,非常正宗

豆沙非常細膩,也不是十分甜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這家店的老闆是

“70後”的蘇州人潘文文

她從最開始一兩個蘇州小吃做起

到現在店裡能提供

四五十種不同風味的蘇州小吃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最火爆的時候

一年的營業額超過一百萬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潘文文告訴記者

她的小店經歷了三次搬遷

從最早的平江路再到大儒巷

最後又搬到現在的建新巷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一路走來

她從一無所知的門外漢

到現在成了蘇州小吃的行家

其中艱辛從頭上的白髮就可見一斑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潘文文本來是紡織廠的女工

下崗後 從零開始創業

2008年8月8號上午8點

潘文文在平江路上

一間二十個平方的老屋裡

開起了小吃店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當時平江路上做餐飲的並不多

特別是蘇州特色小吃更是沒人做

從開始的糖粥小餛飩

到後來品種越來越多

口味也慢慢獲得食客的認可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一年經營下來

小店有20萬的營業額

當時房租只有兩萬

加上僱一個人幫忙

收入還是挺可觀的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不過兩年之後房租漲到五萬多

潘文文覺得壓力太大

只能搬到了大儒巷

從那時開始小店生意突然暴漲起來

達到年入百萬的最高峰

每天絡繹不絕的遊客

讓潘文文忙的腳不沾地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不過三年後

由於街巷改造加上房租上漲

她又把店搬到了建新巷

這裡遊客相對少了很多

營業額斷崖式的下降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為了把生意做下去

她想到周圍居民和上班族比較多

相應調整了食物品種

慢慢的 店裡的生意又重新好了起來

雖然沒有之前那樣的火爆

但難關總算是熬過去了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現在潘文文的願望

是把這家店

做成老蘇州都認可的館子

讓更多蘇州老味道傳下去

豆沙细腻,糯而不甜!建新巷的这碗糖粥,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校審:li、dong

◇更多內容請關注蘇州生活資訊頻道19:30播出的《樂惠蘇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