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情懷:童年的供銷社

供销情怀:童年的供销社

供销情怀:童年的供销社

童年的供銷社

單位:浙江省嘉善縣畜牧獸醫局

供销情怀:童年的供销社

我出生在浙江省嘉善縣東風公社禮豐大隊,童年在“文革”中度過。供銷合作社的收購站幫我艱苦度日,下伸店(分銷店)伴我清苦成長。小時候最開心的是到街上去,到小店去。

“文革”中的供銷合作社擁有龐大的經營體系,壟斷了農村經營市場,左右了農民的日常生活。縣供銷合作社包括商業門市部、土特產公司、木材部、竹材部等。鄉鎮供銷合作社還管理街上的飯店、茶館、水果店、理髮店、攤位等集體單位,門面最耀目的有百貨門市部、肥料農具部、收購站。

那個年代商品緊俏,一部分生產資料和必需品是按計劃分配的。大部分商品憑票供應,有糧票、布票、肉票、糖票、煙票、肥皂票、棉花票、菜油票、柴油票、煤球票、火柴票、化肥票、農藥票等。百貨商品包括日用百貨、針棉織品、五金交電、茶糖菸酒、陶瓷文具、食鹽果品等幾類;土產商品有化肥、農藥、煤球、柴油、農機具、犁耬耙磨、鐵鎬鍬頭、鐵爐火筒、鐵鍋水桶、鐵搭鏵抄、鐮刀榔頭、掃帚畚箕等。

供銷合作社稱得上是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的後勤保障部門。

鄉鎮供銷合作社門市每逢集市,人來人往,扶老攜幼排隊搶購,成了街上最紅火熱鬧的地方。逢年過節,下甸廟一字街擠得水洩不通,棉布店裡人最多,母親帶著孩子購衣料找裁縫。布匹櫃檯沒生意時,常有年輕媽媽或老奶奶將嬰幼兒放在上面玩耍、逗笑,偶有小孩子在上面撒了尿,售貨員也不埋怨,有時還幫助換尿布。若在趕集時恰逢暴雨,門市部就成了鄉民們避雨的地方。供銷合作社的“賒欠”方式贏得了農民的廣泛信任,這也是農民樂意去供銷合作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農民買東西賒欠之後可以等雞下了蛋、賣了任務豬,再到供銷合作社結賬銷賬。

我父親是下甸廟供銷合作社的臨時工,主要負責稻草場,也在收購站幫忙。收購站的對面是生產部,南面兩邊分別是飯店(館子店)、藥材店、大餅油條店、圓店、棉布店、肉店、新華書店、輪船碼頭等。我曾隨父居住在稻草場的小房子和收購站宿舍,親眼目睹一字街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繁華熱鬧的景象。我還“參加”供銷合作社在飯店裡面召開的大會。偶見外公一個人在館子店喝小酒,一碟菜、一個“手榴彈”,自得其樂。新華書店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一般在櫃檯外瞅瞅,呆的時間長了,店員阿華會將書借給我看,但前提是不能弄髒弄破,也不能帶回家。我捧著一本圖畫小書,蹲在地上一直看到書店關門。書籍大多是革命年代的戰爭書,我曾經瞞著父母動用“小金庫”買了兩本,一本是《雁翎隊的故事》、一本是《追窮寇》,看了很多遍。

我在東風中學讀高中時專門到書店,阿華手裡買了《中學數學手冊》,至今保存著,視作珍寶。而那時父親有祖傳張籪竹器手藝,在供銷合作社竹行做開挖河道用的畚箕,掙錢買了半導體收音機。

人民公社的供銷合作社下轄多個下伸店,一般設在大隊所在地,借用村民開會的禮堂或生產隊的房屋,設施簡陋。下伸店裡面的醬油、菜油、醋、酒大多數是散裝的,用勺子打、瓶子裝。當時的物價都是定好的,很多年不變,單價都在幾角錢左右。

我印象最深的商品有火柴、食鹽、白糖、菜油、黃酒、麻餅、西湖肥皂,“利群”牌、“飛馬”牌、“新安江”香菸,還有山楂片、叉頭餅、“手榴彈”等。小店櫃檯上備有一盒火柴,用線固牢,方便吸菸人免費點火。另外,小店還兼有收購功能,生意興隆,堪為兒童樂園和老人落腳點。

那時,供銷合作社還有很多能人。我們禮豐大隊下伸店戴眼鏡的李永嘉撥算盤又快又準。我父親精通口算,曾與李永嘉珠算比試過一次,不分上下。一字街豆腐店裡面的阿三觀調到了小店做掌櫃,他認真買賣,鐵面無私。他的子女參加高考全部被錄取,其中兩個還到了美國工作。

當年的供銷合作社不但為鄉下人擺脫了困境,還為保護環境作出了貢獻。收購站中的廢舊物品,大多數是農民家裡的破舊物品或揀來的廢品。我記得小時候去收購站和小店最主要是為了將平時積累存放好的雜品和廢品賣掉,換來家裡的必需品,多餘的零錢買個糖、買張餅。廢電池、牙膏殼、雞胗皮、爛鐵釘、舊塑料、尼龍紙等是我的“小金庫”來源,平時到處尋找撿拾,一心想到小店裡換糖吃。

有一次,我從小店裡買回了幾角錢的豬肉和幾根“牡丹”牌香菸,父母親看見後傻了眼,盤問後方知我把家裡木箱子上的銅鎖繳了賣了。聽到供銷合作社收購“楝樹囫”,我把家裡的和鄰里的楝樹果摘了,等到曬乾想去賣時,下甸廟收購站卻停買,不收了。但是,洪溪收購站還在收購。隔天,我便與堂弟把攢好的“楝樹囫”賣了。那一次,讓我嚐到了掙錢的甜頭,也見到了父母臉上的笑容。聽說有人賣掉一張黃鼠狼皮發了財,我馬上討教誘捕黃鼠狼的方法,在屋後搭建鼠屋,可惜一無所獲。我上中學時,看見表哥偷偷養了幾隻兔子,兔毛繳到收購站拿到錢,很眼紅。上大學後,小姐姐就在家裡養兔剪毛,辛苦掙錢,貼補家用。90年代末,洪溪供銷合作社曾創辦養兔基地、成立長毛兔合作社,我發揮工作優勢和專業特長,全力幫助,以報當年之恩。

我平時回禮廟村老家總要到下甸廟一字街看看,如今房屋破舊,店門關閉,有點淒涼。

今天翻閱著當年父親身先後兩次入股下甸廟供銷合作社的社員證,熟悉的身影和麵容浮現在眼前:張寶觀、姚永泰、錢炳榮、趙新初、趙定山、徐鳳嚴、張根福、錢忠祥、夏惠良、王松明、許劉妹、劉玉坤、胡聖榮、施海榮、李永嘉、朱三觀、朱德觀、老汪伯伯、搖面阿屠、阿華、老顧、小蔣、小三子……

長輩們,你們能看到、感應到我的回憶和思念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