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从中都丰镐遗,实冠天下,到一页风云散,湮没黄尘古道,凤阳明中都历经六百多年。六百多年里,明中都命运多舛,于断壁残垣间诉说着盛衰事。

今年2月19日,2018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揭晓,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遗址入围终评名单。此次,明中都遗址强势吸引着世人目光,向保护性发掘和开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凤阳明中都宫城航拍图

辉煌:故宫的前辈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凤阳明中都宫城午门

傍晚的余晖抹在这高大的城墙上,和着麦浪的颜色溢出丝丝暖意,一个少年躺在城墙上,看风吹麦浪,看天空蔚蓝,看鸟儿啼啭飞舞,享受着黄昏中的恬适。

“那时的城墙好长”,当年的少年,如今已娶妻生子,正带着一家三口,来到明中都外金水桥的挖掘现场,望着前面的城墙,一番感慨,他家住在城墙附近,从小就对城墙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金水桥发掘现场

从承天门一路向北走,便是外金水桥。河床之上,有七座桥的单拱桥券出现,是为“七龙桥”。“这七座桥整体构成中轴线上的外金水桥,最中间一座为御路桥。各桥在建造上暗含了等级秩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明中都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志说。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明中都模拟沙盘

从金水桥前行近百米,便是午门。目前明中都残存的城墙主要位于午门及两侧。城墙下方的须弥座石刻,镶嵌着长达四五百米的汉白玉浮雕,各样花纹生动精美,近一半为龙凤石雕,其他为狮子、云、方胜等装饰。据考古人员了解,南京明故宫午门须弥座上嵌有少量花饰,北京故宫午门石雕花饰更少。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全国最大的蟠龙石础

在午门侧边洞里,能清楚地看到明初的砖块,砖块上刻有“南昌府南昌县”“吉安府庐陵县”“安庆府太湖县”等字。“明中都修建的这些砖材,是从各地征调来的。”王志说。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建造明中都的墙砖来自全国各地

在凤阳县博物馆,一进门,一块巨大的蟠龙柱础映入眼帘。这块柱础便从明中都遗址中得来,柱础外圈直径1.9米,础面雕饰祥云纹图案,础槽精雕蟠龙飞舞,是目前全国最豪华罕见的都城金銮殿的大石础,也是凤阳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北京故宫太和殿石础直径仅为1.6米,且是素面。

遗址考古让古都重现六百年前的恢宏。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螭首石雕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公元1369年,朱元璋以凤阳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调集各方能工巧匠百万人,大兴土木,采用九宫八卦的理念,严格遵循“左祖右社”的规制,精心布局午门至洪武门之间的中轴线,并布局了一条东西向的副轴线,与中轴线交叉于大明门前。此建筑“令天下名材至斯”,木构建筑“穷极侈丽”,彩绘鲜艳夺目,石构建筑“华丽奇巧”,雕镌图案精美绝伦。有诗描绘当年的盛况:“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明中都宫城占地面积为84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多12万平方米。《中都志》称它“规制之盛,实冠天下”。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须弥座上雕刻精美的石雕

中都由于兴建和使用时间短暂,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特别是宫殿布局,为后来改建南京都城宫殿和营建北京都城绘制了蓝图,制作了样板模式。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上:明中都宫殿石台

下左:明中都出土的龙纹瓦当

下右:明中都出土的凤纹瓦当

废弃:皇城的悲伤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东华门北包砖绘图和字砖拓片

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至洪武八年(1375),中都城“功将完成”,朱元璋却在洪武八年第二次亲临中都返回南京的当天,突然下诏停止役作。这一“惊变辍中途”之举,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博物馆复原当时的建造场景

那朱元璋为什么要罢建中都呢?一说为“以劳费罢之”,而另一说为因“厌胜”,使朱元璋大怒和惧怕,致使罢建。罢建后的600年间,明中都经历了巨变。到清代康熙年间,移凤阳县治于旧皇城内;乾隆年间,撤禁垣、钟楼等取砖建凤阳府城;咸丰三年间,太平军焚烧龙兴寺、鼓楼等。文革期间,原来的宫城城墙被拆毁殆尽。这个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大部分宫阙殿宇现已尽毁,现仅存午门、西华门和长约1100米的城墙。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东华门北墩台及门洞俯瞰

这1100米城墙,便是眼前这片被保护起来的城墙。走在城墙边上,须弥座上的精美雕刻,墙面上开着紫花的草,砖上的斑驳裂痕,让来往的人不由感慨,恍惚中置身一种“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被推倒”的画境之中,不觉一股悲伤弥漫。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东华门南门洞内清理出的“白玉石”路面

发掘:遗址的新生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明中都城遗址公园效果图

2019年2月19日,2018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揭晓,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遗址入围终评名单。在此之前,明中都遗址公园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进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并开始建设,2017年成为安徽首个国家大遗址公园。随着故宫规划等优势力量的加入,凤阳当地有关部门已酝酿出边考古、边保护、边展示的想法,让遗址“活”起来。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王剑英手绘的明中都地图

而明中都的发现与保护,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王剑英。王剑英(1921-1996),江苏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和明史专家。1969年,49岁的王剑英来到凤阳,在五七干校劳动。当王剑英先生听说离凤阳府城不远还有一座“县城”时,便利用空闲时间去看,从此撩开了明中都的神秘面纱,抢救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没有任何测绘工具和仪器的情况下,最初他靠两条腿测算距离,后又拿皮尺、推着自行车靠数轱辘转的圈数测量了中都城的几乎每一处遗址,他这种土办法测出的距离,竟然与后来用现代仪器测出的结果完全吻合。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上世纪70年代,王剑英在明中都遗址

1975年,王剑英先生的著作《明中都城考》面世。面对还在大规模破坏的中都城,他忧心忡忡地带书稿去北京拜访了相关专家和领导,促成国家文物局安排专家组专程到凤阳考察,阻止了对明中都的继续破坏,同时也让学界首次深入认识了明中都。1982年,在王先生的努力呼吁下,明中都皇故城与皇陵石刻终于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获得了较好的保护。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理奉天殿遗址

作为后来发掘保护明中都的人,王志自2015年便来到明中都遗址。三年多的时间里,有太多的谜团吸引了他不断寻找答案,“没挖掘前,总以为它的布局和想象的一样,以为承天门和午门一样大,以为金水桥就是五座”,王志说,“没想到,随着挖掘的深入,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同样感到惊喜的还有凤阳文管所工作人员刘欣。2016年刘欣来明中都实习,后来便留在了这里。奉天殿发掘时,刘欣负责对砖石瓦片进行挑拣、分类、称重,过手的砖瓦不计其数,几十斤的大砖块,她毫不犹豫搬起,一副女汉子气概。

出于对明中都的考古热爱,王志将网名改为“志在中都”,刘欣则叫“欣系皇城”。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考古队队长王志(上)和队员刘欣在工作中

在考古队的工作站,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给文物拓片,“拓片是能给文物二次生命的一项传统技艺”,他们保护的不仅仅是这些文物,还是碑刻技艺、石雕技术、一段历史等……这些都为今后的研究、教育、发展留下了一份依据。

三月春暖花开时,明中都将迎来一批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师,他们会对古城遗址重新设计,未来的凤阳明中都遗址公园,将会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明中都瓦当拓印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版权须知: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 殷艳萍 刘润宇

图片: 周诚 胡昊 刘心珠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画报》开放办刊,将面向社会征集优秀文章和精美图片,期待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你;期待一部相机扫天下,大美安徽尽收镜中的你;《安徽画报》等你来激扬文字,行摄江山。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赐稿热线:0551-64376898

洽谈合作:136656977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