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一座廢棄皇城的新生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從中都豐鎬遺,實冠天下,到一頁風雲散,湮沒黃塵古道,鳳陽明中都歷經六百多年。六百多年裡,明中都命運多舛,於斷壁殘垣間訴說著盛衰事。

今年2月19日,2018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揭曉,安徽省鳳陽縣明中都遺址入圍終評名單。此次,明中都遺址強勢吸引著世人目光,向保護性發掘和開發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鳳陽明中都宮城航拍圖

輝煌:故宮的前輩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鳳陽明中都宮城午門

傍晚的餘暉抹在這高大的城牆上,和著麥浪的顏色溢出絲絲暖意,一個少年躺在城牆上,看風吹麥浪,看天空蔚藍,看鳥兒啼囀飛舞,享受著黃昏中的恬適。

“那時的城牆好長”,當年的少年,如今已娶妻生子,正帶著一家三口,來到明中都外金水橋的挖掘現場,望著前面的城牆,一番感慨,他家住在城牆附近,從小就對城牆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金水橋發掘現場

從承天門一路向北走,便是外金水橋。河床之上,有七座橋的單拱橋券出現,是為“七龍橋”。“這七座橋整體構成中軸線上的外金水橋,最中間一座為御路橋。各橋在建造上暗含了等級秩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明中都考古項目負責人王志說。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明中都模擬沙盤

從金水橋前行近百米,便是午門。目前明中都殘存的城牆主要位於午門及兩側。城牆下方的須彌座石刻,鑲嵌著長達四五百米的漢白玉浮雕,各樣花紋生動精美,近一半為龍鳳石雕,其他為獅子、雲、方勝等裝飾。據考古人員瞭解,南京明故宮午門須彌座上嵌有少量花飾,北京故宮午門石雕花飾更少。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全國最大的蟠龍石礎

在午門側邊洞裡,能清楚地看到明初的磚塊,磚塊上刻有“南昌府南昌縣”“吉安府廬陵縣”“安慶府太湖縣”等字。“明中都修建的這些磚材,是從各地徵調來的。”王志說。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建造明中都的牆磚來自全國各地

在鳳陽縣博物館,一進門,一塊巨大的蟠龍柱礎映入眼簾。這塊柱礎便從明中都遺址中得來,柱礎外圈直徑1.9米,礎面雕飾祥雲紋圖案,礎槽精雕蟠龍飛舞,是目前全國最豪華罕見的都城金鑾殿的大石礎,也是鳳陽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而北京故宮太和殿石礎直徑僅為1.6米,且是素面。

遺址考古讓古都重現六百年前的恢宏。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螭首石雕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公元1369年,朱元璋以鳳陽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調集各方能工巧匠百萬人,大興土木,採用九宮八卦的理念,嚴格遵循“左祖右社”的規制,精心佈局午門至洪武門之間的中軸線,並佈局了一條東西向的副軸線,與中軸線交叉於大明門前。此建築“令天下名材至斯”,木構建築“窮極侈麗”,彩繪鮮豔奪目,石構建築“華麗奇巧”,雕鐫圖案精美絕倫。有詩描繪當年的盛況:“中都豐鎬遺,宮闕兩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極。”明中都宮城佔地面積為84萬平方米,比北京故宮多12萬平方米。《中都志》稱它“規制之盛,實冠天下”。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須彌座上雕刻精美的石雕

中都由於興建和使用時間短暫,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規劃上的某些佈局,特別是宮殿佈局,為後來改建南京都城宮殿和營建北京都城繪製了藍圖,製作了樣板模式。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上:明中都宮殿石臺

下左:明中都出土的龍紋瓦當

下右:明中都出土的鳳紋瓦當

廢棄:皇城的悲傷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東華門北包磚繪圖和字磚拓片

經過六年的緊張施工,至洪武八年(1375),中都城“功將完成”,朱元璋卻在洪武八年第二次親臨中都返回南京的當天,突然下詔停止役作。這一“驚變輟中途”之舉,在歷史上空前絕後。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博物館復原當時的建造場景

那朱元璋為什麼要罷建中都呢?一說為“以勞費罷之”,而另一說為因“厭勝”,使朱元璋大怒和懼怕,致使罷建。罷建後的600年間,明中都經歷了鉅變。到清代康熙年間,移鳳陽縣治於舊皇城內;乾隆年間,撤禁垣、鐘樓等取磚建鳳陽府城;咸豐三年間,太平軍焚燒龍興寺、鼓樓等。文革期間,原來的宮城城牆被拆毀殆盡。這個堪稱我國曆史上最為豪華的都城,大部分宮闕殿宇現已盡毀,現僅存午門、西華門和長約1100米的城牆。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東華門北墩臺及門洞俯瞰

這1100米城牆,便是眼前這片被保護起來的城牆。走在城牆邊上,須彌座上的精美雕刻,牆面上開著紫花的草,磚上的斑駁裂痕,讓來往的人不由感慨,恍惚中置身一種“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被推倒”的畫境之中,不覺一股悲傷瀰漫。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東華門南門洞內清理出的“白玉石”路面

發掘:遺址的新生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明中都城遺址公園效果圖

2019年2月19日,2018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揭曉,安徽省鳳陽縣明中都遺址入圍終評名單。在此之前,明中都遺址公園1982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進入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並開始建設,2017年成為安徽首個國家大遺址公園。隨著故宮規劃等優勢力量的加入,鳳陽當地有關部門已醞釀出邊考古、邊保護、邊展示的想法,讓遺址“活”起來。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王劍英手繪的明中都地圖

而明中都的發現與保護,不得不提到一個人―― 王劍英。王劍英(1921-1996),江蘇人,我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和明史專家。1969年,49歲的王劍英來到鳳陽,在五七幹校勞動。當王劍英先生聽說離鳳陽府城不遠還有一座“縣城”時,便利用空閒時間去看,從此撩開了明中都的神秘面紗,搶救了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沒有任何測繪工具和儀器的情況下,最初他靠兩條腿測算距離,後又拿皮尺、推著自行車靠數軲轆轉的圈數測量了中都城的幾乎每一處遺址,他這種土辦法測出的距離,竟然與後來用現代儀器測出的結果完全吻合。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上世紀70年代,王劍英在明中都遺址

1975年,王劍英先生的著作《明中都城考》面世。面對還在大規模破壞的中都城,他憂心忡忡地帶書稿去北京拜訪了相關專家和領導,促成國家文物局安排專家組專程到鳳陽考察,阻止了對明中都的繼續破壞,同時也讓學界首次深入認識了明中都。1982年,在王先生的努力呼籲下,明中都皇故城與皇陵石刻終於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此獲得了較好的保護。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清理奉天殿遺址

作為後來發掘保護明中都的人,王志自2015年便來到明中都遺址。三年多的時間裡,有太多的謎團吸引了他不斷尋找答案,“沒挖掘前,總以為它的佈局和想象的一樣,以為承天門和午門一樣大,以為金水橋就是五座”,王志說,“沒想到,隨著挖掘的深入,發現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同樣感到驚喜的還有鳳陽文管所工作人員劉欣。2016年劉欣來明中都實習,後來便留在了這裡。奉天殿發掘時,劉欣負責對磚石瓦片進行挑揀、分類、稱重,過手的磚瓦不計其數,幾十斤的大磚塊,她毫不猶豫搬起,一副女漢子氣概。

出於對明中都的考古熱愛,王志將網名改為“志在中都”,劉欣則叫“欣系皇城”。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考古隊隊長王志(上)和隊員劉欣在工作中

在考古隊的工作站,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給文物拓片,“拓片是能給文物二次生命的一項傳統技藝”,他們保護的不僅僅是這些文物,還是碑刻技藝、石雕技術、一段歷史等……這些都為今後的研究、教育、發展留下了一份依據。

三月春暖花開時,明中都將迎來一批國內知名規劃設計師,他們會對古城遺址重新設計,未來的鳳陽明中都遺址公園,將會是另一番熱鬧景象。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明中都瓦當拓印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版權須知:未經本刊書面許可,任何人或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本刊圖文內容。

画报聚焦 | 明中都:一座废弃皇城的新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朋友圈✬

評論功能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文字: 殷豔萍 劉潤宇

圖片: 周誠 胡昊 劉心珠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畫報》開放辦刊,將面向社會徵集優秀文章和精美圖片,期待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倚馬可待的你;期待一部相機掃天下,大美安徽盡收鏡中的你;《安徽畫報》等你來激揚文字,行攝江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賜稿熱線:0551-64376898

洽談合作:136656977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