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我们心灵中的北大吗?还我心目中的北大?

(备注:此文不是蹭流量,更不是我为了证明什么,仅仅只是对心目中那个北大的膜拜)

今天北大处理翟天临的处理公告:太杯大了?

我在网上重新查了北大的精神?

你还是我们心灵中的北大吗?还我心目中的北大?

北大之精神

北大精神指的是百余年来北大人立学、办学、求学、治学的价值追求。最早为蔡元培提倡的构成了北大生命线的“精神自由,兼容并包”精神。

目录

1

北大精神

北大精神指的是百余年来北大人立学、办学、求学、治学的价值追求。最早为蔡元培提倡的构成了北大生命线的“精神自由,兼容并包”精神。[1]

中文名

北大精神

提出者

蔡元培

确立时间

2014年9月3日

核准部门

教育部

涵义

2014年9月3日,教育部正式核准颁布《北京大学章程》,章程序言对北大精神作出了全面概括,即“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弘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体现了百余年来北大人立学、办学、求学、治学的价值追求。[2]

引申

为国家图富强是大学的历史责任。严复曾说,“民智者,富强之源也”。京师大学堂正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强学”“原富”的语境下创办的。从蔡元培改革北大欲“与柏林大学相颉颃”的理想,到胡适呼吁“用国家的大力来造成五个十个第一流大学”的愿望,再到党中央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是中国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北京大学章程》提出,“追求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走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道路”,正体现了埋头苦干、改革创新的图强精神。 [2]

民主是大学办学和管理的本质要求。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深深地扎根于民主治校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北京大学章程》关于民主制度的设计不仅体现为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的选举民主,还体现为学术委员会所注重的基层学术民主,校务委员会在扩大社会参与基础上的协商民主,以及监察委员会对学校机构及人员的监督式民主。[2]

北大精神:民族与个人的双重意义

北大的诞生就是很血腥的,戊戌变法的其他成果都被废除了,只留下了京师大学堂。所以,北大从一开始就仿佛禀有一种使命,它是中国近代社会阵痛的产物,是一种转型的象征——从漫长的封建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这种转型是很痛苦的,用鲁迅的话讲,挪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北大的诞生,同一个民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了。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会冲向前线,在和平时期会默默反省,在转折的时期会出现呐喊,在正义的力量被压制的时期就会有人拍案而起。比如五四运动,一方面是新文化,一方面是救亡。前面是学生,背后是陈独秀、胡适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和老一套的封建的东西决裂。近代中国那种痛苦的命运,对北大精神的塑造很有关系。

谈北大有一种沉重感,根源就在于北大精神。现在是精神危机时期,精神危机是一百年来中国社会转型出现的一个全新问题。我们在物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精神支柱快要没有了。实利主义、功利主义、追求表面文章,成了这个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人们都在追逐物质的东西,而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北大精神在这个时期就有了它特殊的含义。社会上关于北大一个小小的事情都会被炒得很厉害,为什么?因为北大是一面镜子。北大精神有一种召唤性的力量,进入北大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责任,秉承了这个精神,就会有所追求。象牙塔中总要保留一些精神的东西,年轻人总要有一些激情和梦想,否则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一种损失。社会上有许多庸俗的东西,即使是在大学校园里也有,因为大学校园也是社会。而且现代社会的腐蚀能力很强,很难完全保持距离。这时就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超越的力量,一种清高的力量,能够让我们说“不”,让我们和庸俗的生活拉开距离。贪生怕死是人之生物本性,但是精神的力量就是能让人舍生取义。

总是把北大与精神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北大精神中,一个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的苦难相联系的爱国精神;一个是做人的精神。一个人一辈子不年轻一回是一种损失,一个社会没有一群可爱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种损失。大学不一定要和社会拉平,我们应该有一种精神贵族的情结。

你还是我们心灵中的北大吗?还我心目中的北大?

从长远来说,从一个民族来说,需要有一个精神的支柱。北大就应该提供这样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要致力于建设,不仅需要工科人才,也需要管理人才,需要对社会有构想的人。大学是一个社会理想的孕育场所,大学提供了一个承认精神自由合法性的场所。如果没有了精神,北大将不再是北大,和一所普通的高等专科学校没什么区别,无非是训练一个人找到好工作的职业训练所。只为了找工作其实是不一定要上大学的,上大学就是为了让人的精神更高贵,让人对人生、对世界有更宽广的理解。现在,有很多大学生的家境比较贫寒,想尽快工作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有更高的追求。如果你将来成了决策者,在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时候,在大学受到的教育就会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你是要把古建筑拆掉还是恢复原貌?是要修一条笔直的马路还是适应生态环境修一条弯曲的路?是把路灯修得高大明亮还是追求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这都取决于现在的教育。今日社会中的实利主义和浮躁作风,就是因为现在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一代人,是在唯唯诺诺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生活的时候只知道先把肚子吃饱,要先让烟囱冒烟,要每个人都当螺丝钉,要每个工厂都按流水线运行起来。他们的精神不会说“不”。社会上不断树立道德楷模,恰恰就说明没有了道德。所以我们今天讲北大精神依然沉重,我们的民族依然危难——精神危难。我们不仅自己要做高尚的人,还要为民族精神的复苏贡献力量。这就是北大精神——关乎社会的民族精神,关乎自己高贵追求的个人精神。

你还是我们心灵中的北大吗?还我心目中的北大?

那年读历史,尤其最让我振奋激动不已的是五四期间的老师和学生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爱国运动,那个时代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无论是全校师生义无反顾的抗击卖国军阀的壮举,还是德先生和赛学生的太学术交流,还是抗日战争和解决战争的抛头颅洒热血。北大人之始终引领着我们民族的志气和风向。我记得第一次去北京除了第一站是没有选择火车站外,下车是直奔北大而去的情景依然难以释怀。咱没有机会和能力上北大我们很遗憾,但去看一下未名湖也了却少年之梦。至于后来常去北京只要有空总去北大转转,因为那是我们心灵最强大的归宿,即使我们不能深交,但希望自己觉得有神交。

仰慕它是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说其有划时代的意义亦不为过。

仰慕它更因为一些名字——蔡元培、陈独秀、夏元瑮、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任鸿隽、马寅初、陶孟和、刘文典、陈垣、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马衡、康心孚、辜鸿铭、刘师培、黄侃……

今天看北大的处理结果?

你还是我们心灵中的北大吗?还我心目中的北大?

我弱弱的问:这是北大高层的决策吗?还是临时工的决策?

问题出在哪里,责任人是谁?解决方案是什么?最大问题不是翟天临,他是引爆点而已。北大应该感谢他,在问题找寻问题,凤凰涅槃,重新出发。

我们做企业管理培训的,管理上处理问题最基本原则我们都熟用。

那就是三不放过:

1.原因不放过?

2.解决方案不放过?

3.责任人不放过?

我相信[北京光华管理学院]的管理大师岂能不知。

咱们小时候的神一样的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最懂管理的大学)

处理问题基本原则都没了,北大的的五四精神哪里去了,

严谨性哪里去了?不破不立的格局哪里去了?这还是原来的北大吗?

模糊、立场不坚定、处理暧昧唯一的解释就是不想、不愿、傲慢。

我们的理想无情的摧残!!!

北大我们的膜拜的精神家园啊!

我们国民的脊梁啊!

北大最伟大的校长:蔡元培

心在滴血!

为北大精神奋斗的北大人在滴血!

我们希望我们国家强盛,民族强大,但民族最强大的是人文要自强。

期待精神北大回归!

全国民众一定不认可这样的结果!

相信伟大的结果迟早会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