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允文給朱標上廟號沒人反對?

小紅帽是誰啊


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在洪武元年就被立為太子,是朱元璋選定的繼承人。之所以朱標沒有能繼位是因為病逝,沒有等到繼位的那一天。朱元璋應該是想嚴格遵守宗法制,所以並沒有在自己的兒子裡再次選擇繼承人,而是直接選擇了他視為嫡長孫的、朱標的次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朱允炆也是長兄早夭,所以被視為嫡長孫。

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份是沒有挑剔的,就是正統的嫡系,所以在他稱帝后追尊自己的父親、故太子朱標為帝號也是能說得過去的事。一是因為朱標就是朱元璋看中的繼承人;二是朱標父是皇帝、子也是皇帝,自己命短也是可以被彌補的;三之所以沒人反對還有一個原因應該是朱標人緣好,史籍記載太子為人友愛,對兄弟們都很友善。這樣一來,朱允炆給自己父親上帝號是順理成章的事。

嘉靖的情況與朱允炆完全不同。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無嗣,需要選個繼承人。武宗的父親孝宗有兩個兒子,另一個兒子也就是武宗的弟弟朱厚煒是幼年夭折的。武宗無子嗣又無兄弟,他的父親孝宗的兒子也都死了,按遠近親疏就要往孝宗的兄弟裡去找孝宗兩個哥哥都已死且無子,孝宗的弟弟興王朱祐杬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裡的長子朱厚熙已死,弟弟朱厚熜十四歲已經繼興王之位。

朱厚熜繼位以後年號嘉靖,後世稱其廟號“明世宗”。朱厚熜之所以能繼位除了血緣關係之外,入承大統就是以孝宗為父,以武宗為兄,這樣的話,明孝宗才是他的“皇考”,宗法意義上的父親。所以嘉靖如果以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而以孝宗為“皇伯考”等於是打亂了世系的傳統,亂了統序,當然會遭到非議。


沅汰


朱標,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其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朱標是建文帝朱允文之父,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同父異母兄!

朱標自小便深的朱元璋的喜愛,朱標出生時,正值朱元璋率軍攻打集慶,朱標的誕生給正在打仗的朱元璋帶來了很大的歡喜,讓朱元璋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望。朱元璋得到消息後興奮地不能自已,隨後便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道:“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因此自出生以來朱元璋就對朱標報有著很大的期望!


朱元璋對朱標極為愛護,在大明王朝建立後就立了朱標為太子,同時選拔諸多的能臣干將來輔佐朱標,不僅有時任左丞相的開國功臣李善長任太子少師,更有開國軍事將領徐達任太子少傅,以及開國名將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以及一系列的能臣干將來輔佐太子。 同時為了讓朱標能夠順利繼承大統,朱元璋還聚攏了一幫以藍玉為首的武人班底來為之保駕護航。後來朱標還沒來的及繼承大統即染病去世了,這幫武人班底也因此遭劫。

朱標其人溫文爾雅,慈仁殷勤,《明史》中也記載道“太子為人友愛”,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方孝孺也評價朱標說“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受命巡撫陝西,返京不久後便身染重病,於洪武二十五年五月七日病逝。朱元璋為此痛哭不已,將他孝陵東,諡號“懿文太子”。朱標死後,朱允文被立為皇太孫。朱允文本是朱標次子,但由於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夭的緣故,朱允文便被朱元璋視為嫡長孫,其母呂氏在朱標的原配死了後便被扶正了。


朱允文從小便聰敏好學,極為孝順,朱元璋曾稱讚朱允文“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在朱允文十四歲的時候,朱標身患重病,朱允文為此形影不離照顧朱標近兩年,到了朱標病死後,朱允文亦曾因守孝時過度悲傷而消瘦不已。

朱元璋想要為皇位的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以此來杜絕未來皇位紛爭上的問題,因此雖然朱元璋對朱棣的軍事才能很看重,但為了王朝的利益,所以仍舊把朱標看為第一繼承人,但朱標卻盛年早逝,諡號“懿文太子”,按原則來說,嫡長子死後應嫡長孫繼承皇位,但朱標的長子也是早夭,雖然朱允文是朱標次子,但其為人處世頗有其父親的風範,朱元璋看其非常順眼,因此便將其當做嫡長孫看待。

建文元年,朱允文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廟號皇帝被供奉時的稱號,起源於祭祀與崇拜盛行的商朝,而太廟中供奉的皇帝的數量是有規定的,並非是每個皇帝都可以待在太廟裡。


根據《禮記.王制》:“天子七廟”即太廟只能供奉七位皇帝,“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中間是太祖,左邊三昭,右邊三穆‘’。除了太祖外,其他皇帝如果超出了與現任皇帝的親緣關係,就要把牌位從正殿拿出,放到偏殿裡去,而明朝則有些不同,正殿裡可以供奉九位皇帝,多出來的就要移到偏殿去。而朱允文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此時太廟中只有朱元璋一位皇帝,太廟中的位置還有很多,因此朱允文為朱標上廟號時無人反對。


籬上青


簡單來說,是因為朱允炆只有一個爹。

表面上看,朱允炆跟朱厚熜(嘉靖帝)都是給生父尊帝號、上廟號,但群臣對此的反應卻截然不同,朱允炆做得非常順利,大臣們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是一邊倒贊同;朱厚熜做得那就非常不順了,大臣分裂成兩派,反對派跟皇帝死磕,大禮議事件鬥了十幾年才以皇帝的勝利告終。

為何兩人做了一樣的事卻有不一樣的結果?是大臣們變了?其實是因為兩人的身份不同。

當上皇帝后追封先祖是慣例,從秦始皇那會開始,就有追封習慣了,只不過秦始皇只追封父親為太上皇而不是皇帝罷了。

漢朝還算講禮制的,認為劉太公沒什麼功績,也沒追尊其為皇帝,之後皇權逐步強化,事情就不同了,像朱元璋也是農民出身,他的父親朱五四唯一的功績就是生了朱元璋,朱元璋稱帝后,追封其為淳皇帝,廟號仁祖。

在這些好榜樣面前,朱允炆學習自然是很正常的,更何況皇位本來就應該是朱標的,只是天不假年,朱標英年早逝,皇位這才提前到了朱標兒子手裡(倒不一定是朱允炆),朱允炆尊父親為帝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鑑於先例很多,朱允炆在繼位的第一年就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再加上當時皇帝的標配,上廟號興宗,整個過程一帆風順,毫無阻礙。

可朱厚熜就不同了,因為他有兩個爹。

一個是他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另一個是他的宗父,明孝宗朱佑樘,這兩個爹是兄弟。

按照正常情況,朱厚熜是沒資格繼承皇位的,因為他只是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弟,但凡這兩個皇帝還有後代,皇位都輪不到他,可偏偏這兩個皇帝都沒後代了。

明孝宗只有兩個兒子,次子還早夭了,只有長子活到成年,就是明武宗,可明武宗31歲就去世了,沒有後代,皇位空懸。

皇帝絕嗣這事不少見,很多朝代都發生過,過繼一個就是了,放到明武宗這情況,首選當然是他的親侄子,輩分對的上,可他沒有兄弟,自然也就沒有侄子。

退而求其次,堂侄子行不行?不好意思,朱厚照死的時候,他最大的堂弟就是朱厚熜,時年15歲,還沒生孩子,堂侄子這條路也走不通。

只能再退,從明武宗的堂兄弟中選擇繼承人,最大的朱厚熜被明武宗選中,立刻上馬繼承興獻王爵位(朱祐杬已經去世),然後準備進京,朱厚熜還沒到北京,明武宗就上天了。

朱厚熜在宗藩入繼大統,這套方法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皇帝絕嗣又要有人祭祀的問題,所以繼任皇帝要尊先帝為父或者兄(看輩分),像朱厚熜這情況,是認明孝宗為父,以明孝宗兒子的身份繼承皇位的,明武宗是他哥,生父朱祐杬就成了他叔了。

這怎麼能忍,好好的爹怎麼就成叔了?當我外地來的好欺負?年輕的朱厚熜開始了自己的抗爭。

我們先來翻翻書,這種入繼都是有程序的,帝制時代第一次入繼是漢昭帝絕嗣,他的侄子昌邑王劉賀繼位,也是乖乖尊漢昭帝為父,只不過劉賀繼位不到一月就被霍光廢掉了,改立漢昭帝侄曾孫劉病已為帝。劉病已也是尊漢昭帝為父(輩分有點亂),再加上漢朝禮制較嚴,他沒有尊生父和祖父為皇帝,認了漢昭帝這個爹。

到劉病已孫子漢成帝的時候,絕嗣危機又來了,漢成帝比較有自知之明,死前收侄子為養子,死後養子繼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也有心把生父從叔變回父,可漢朝禮制實在不松,他最多隻能尊生父為恭皇(禮儀如同天子),而不是恭皇帝。

漢哀帝這口子一開,後面那些入嗣之君就蠢蠢欲動了,比如宋英宗,他的身份跟朱厚熜一樣,也是前任皇帝宋仁宗的堂侄子,生父是濮王趙允讓,宋英宗繼位後,就著手討論生父的身份問題,最終結果是稱為皇考(考指已去世的父親)。

宋英宗還沒尊生父為帝呢,已經跟大臣鬧得不可開交,史稱“濮議”,而朱厚熜的野心更大,他不僅想要他爹成為他爹,還想讓他爹當上皇帝。

大臣們如何能忍?擼起袖子,哦不,是拿起筆桿子就寫奏疏,給皇帝講道理,說禮儀不能廢,孝宗皇帝不能無後,沒人祭祀啊。於是君臣開打,是為“大禮議”,最終結果是朱厚熜追封生父為帝,上廟號睿宗。

總的來說,朱允炆和朱厚熜追封遭遇阻力的不同,是由於帝系變更與祭祀的關係,朱允炆追封朱標名正言順而且絲毫不影響帝系,朱元璋照樣有人祭祀,可朱厚熜追封生父,宗法上的帝系就由明憲宗——明孝宗——朱厚熜變成了明憲宗——明睿宗——朱厚熜,明憲宗無後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要麼期待繼任者老實(顯然朱厚熜一點也不老實),要麼就像宋高宗一樣,選一個世系非常遠且生父勢力小的,想改帝系起碼封五代的那種,所以宋孝宗壓根提都沒提尊崇生父這檔子事。


平沙趣說歷史



先來看看嘉靖給自己的生父追上尊號為皇帝為什麼會遭到大臣反對,就知道為什麼建文帝給自己的生父朱標上廟號沒有人反對了。

嘉靖的生父是興獻王,是憲宗的兒子,孝宗的弟弟。孝宗死的時候,只有武宗這一個兒子,而武宗死的時候才只有三十一歲,還年輕,卻沒有兒子,只能從宗室裡面找人來繼位。當時血緣上離帝系最近的,就只有嘉靖了,所以,當時只有十五歲的嘉靖被迎立為帝。血緣上,嘉靖是武宗的堂弟,是孝宗的侄子。

大禮議之所以能鬧起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廷和在起草詔書的時候寫了“倫序當立”四個字,嘉靖主要就是在這四個字上做文章。按照一般宗藩入繼大統的程序來說,都要承認為人後者為人子,也就是來主祭祀的,不能讓自己繼承的對象無人主祭。所以,一般入繼大統的時候,都要先默認自己已經被過繼給先帝做兒子,然後才能繼位。

如果武宗死的時候,還有其他的他的侄兒輩的選擇,應該是最合適的,但問題就在於,當時血緣上離得比較近的只有嘉靖,沒有子侄輩,也就是說,武宗也沒有合適的侄兒可以拿過來過繼給自己當兒子來繼位。所以,只能找嘉靖。按照為人後者為人子的邏輯,嘉靖和武宗同輩,但既然嗣位,就起碼要先承認自己為孝宗的兒子。


但嘉靖卻偏偏不肯。嘉靖就在倫序當立這四個字上做文章,而且做得很足。他的意思是,他不用過繼給孝宗當兒子,也輪到他來當這個皇帝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在血緣上最近,就應該是他,他比其他人都有資格。所以,他認為自己不需要先把自己的世系改到孝宗這邊來,也同樣可以成立。而且,他還認為,因為繼承皇位,就不承認自己的生父母,這是不孝,是違反儒家倫理道德的,理由很充分。

大臣反對的理由則是為人後者為人子,如果追尊興獻王為帝,這就不僅等於改變了原來的帝系,讓帝系變成了憲宗—興獻王—嘉靖這樣的世系,不僅讓武宗無後,而且連孝宗也無後了,也沒有人主祭了。這當然是不合禮法的。

實際上,嘉靖堅持的倫序當立的理由並不成立。曹魏明帝曹睿臨死的時候,因為他沒有兒子,繼位的齊王芳一般都被認為是任城王曹鍇的兒子,也就是曹丕的弟弟曹彰的孫子。但曹睿其實並不是單傳,曹丕的兒子當時就還有東海王曹霖還在,如果按照嘉靖的邏輯,曹霖血緣上就離帝系更近,比齊王芳要更近。因為齊王芳只是曹丕的侄孫、曹睿的堂侄,而曹霖是曹丕的親生兒子。後來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不久死去,司馬師剛一即位,就廢了齊王芳,改立的曹髦就是東海王曹霖的兒子。


所以說,本質上就是武宗死後內閣和皇太后在決定繼位人選的時候,本身就做了個錯誤的決定,詔書上也不應該多寫倫序當立這四個字,否則嘉靖的沒有這麼充分的理由來做文章了。如果內閣當時決定找一個比武宗低一輩的人來繼承皇位,完全沒有什麼問題,嘉靖就只能在蕃邸讀書、修道度過一輩子了。

從離帝系的血緣關係遠近來說,歷史上最遠的肯定要數宋孝宗了。高宗無子,孝宗從小就被選入宮中養著,而且他父親還活著。孝宗父親死的時候,孝宗自己都沒提出來要回去奔喪,但高宗立刻提出來要讓孝宗回去服喪,而且將孝宗的生父的爵位不斷提高,一直提到嘉王,等於皇子的待遇。孝宗繼位之後,也從沒提過要把自己的生父追尊為帝的事,哪怕是高宗死後,也沒提過。

再回頭看建文帝追尊朱標為帝,就非常合理了,而且在禮儀上沒有任何瑕疵,也不會改變帝系。朱標當了二十五年太子,建文帝也是朱元璋生前就立為皇太孫的,即便建文帝登基後將朱標追尊為帝,也沒有改變皇帝世系。建文帝不追尊朱標為帝,帝系是太祖—朱標—建文帝,他追尊朱標為帝,帝系也仍然是這個序列,不會有什麼變化。

而嘉靖追尊興獻王為帝,主要就是因為他改變了帝系,而且讓武宗和孝宗都無後了,這是大臣堅持反對的主要理由。從正統史觀看來,嘉靖的這個做法當然是違背禮法的,並不合理。大臣之所以不斷死諫,不但是因為他們要捍衛帝系,更是因為君子愛人以德,他們認為這也是在維護嘉靖帝的後世名聲。


蕭武



建文帝朱允炆的父親是懿文太子朱標,明太祖朱元璋長子,早在朱元璋稱吳王時代就是世子,朱元璋稱帝以後成為了皇太子,身居太子之位25年,不是英年早逝朱元璋駕崩之後就是朱標繼位了,因為他死的過早所以朱元璋將他次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後追封朱標為皇帝並且上廟號是很正常的事情,符合儒家傳統。

嘉靖帝的登基屬於小宗入大宗的外藩入繼大統,他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為一方藩王,並非是皇位繼承人,嘉靖帝也並沒有機會當皇帝,而人生的不可思議就在於此,明武宗死時無子嗣,而他是個獨生子也沒有親兄弟,就按照兄終弟及規則來說,在堂兄弟中挑選,這時候嘉靖帝就被選上了,嘉靖帝被迎進京城後,當時大臣的意思是將嘉靖帝過繼到武宗父親孝宗名下,兩個堂兄弟成為親兄弟,這樣繼位也合乎儒家禮儀,但是這樣嘉靖帝的生父就變成了叔父,也是當時大臣對少年天子嘉靖帝的一個下馬威,少年老成的嘉靖帝不同意,最終爆發“大禮儀”事件,圍繞著所謂的禮儀之爭,其實背後是大臣與嘉靖帝的爭權奪利,新舊勢力的對抗,歷時三年,以嘉靖帝勝利告終,父親被追尊為皇帝,並在嘉靖十七年上廟號睿宗,後入太廟祭祀,這樣根本不符合儒家傳統,所以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搞得沸沸揚揚的。

嘉靖帝追尊父親廟號,表面上是孝敬,其實是與大臣的一步步爭權奪利,加強集權樹立威嚴罷了,雖不符禮儀,但最後還是贏了。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建文帝朱允炆給自己的老爹朱標上廟號沒有人反對,這句話其實隱藏另外一層意思:為什麼嘉靖帝朱厚熜給自己生父興獻王上廟號卻會遭到大臣們激烈的反對,並最終引發了長達數年的“大禮議”之爭。

其實這個問題涉及到古代中國血緣與法統的問題。

建文帝的繼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符合封建禮法。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被朱元璋立為太子,是大明王朝未來的皇帝。但是,朱標福薄,還沒等到繼位就先去世了。


朱標去世時,已經有了孩子。因此,朱標的嫡長子是未來皇位的第一繼承人,而不是朱標的其他兄弟,這就是古代中國的嫡長子繼承製度。

所以說,朱允炆繼位的法理理依據,是朱元璋~朱標~朱允炆。因此,朱允炆給朱標上廟號,於情於理,合法合規。

但是事情到了嘉靖這裡,就不一樣了。

朱厚熜是以藩王的身份繼承皇位的,因為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後代,所以大臣們才決定要朱厚照的堂兄弟中找一個藩王想,最終他們找到了朱厚熜。


但是按照宗法,朱厚熜不能直接繼位,因為朱厚熜的父親只是一個藩王,不是皇帝。所以在朱厚熜繼位之前,要把他過繼給朱佑樘當兒子。朱佑樘也就是明孝宗,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老爸。這樣一來,朱厚熜就變成了朱佑樘的兒子,是朱厚照的親兄弟,在朱厚照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皇位的繼承以兄終弟及。

這樣就有個問題了,朱厚熜在法統變成了明孝宗朱佑樘的兒子,而他真正的生父就變成他的叔父了。朱厚熜要給自己的叔父進廟號,這個就不太符合封建禮法,因此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


當然,大禮議事件的背後,絕非簡單的封建禮法的爭論,本質上是皇權與相權之間的較量,這裡就不再多做討論。


小鎮月明


向敬之

首先更正,是朱允炆,不是朱允文,即明惠帝建文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下遺詔:“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明史·太祖本紀三》)

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建文元年“二月,追尊皇考曰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妣常氏曰孝康皇后”(《明史·惠帝本紀》)。

朱標劇照

朱允炆提出尊其父朱標為孝康皇帝,給廟號興宗,基本上是一次性通過,不像一百二十三年後,新即位為嘉靖皇帝要尊其生父朱祐杬為文獻皇帝、廟號睿宗那樣,掀起一場大禮儀之爭持續了三年半。

嘉靖皇帝即位,是因明武宗沒有子嗣,而被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的規矩,而以藩王入承大寶,而成為嗣皇帝的。他是武宗的堂弟,而非皇子,繼嗣孝宗。

而朱允炆不然,他是因為其父朱標——太祖的皇太子、大明朝的儲君,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而使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承襲帝位的。如果朱標不死,他才是第一繼承人,而朱允炆頂多能成為第二繼承人。而且,輔佐朱允炆的大臣們,顧命大臣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同秉國政,他們原來都是朱標的老部下,除了贊同,自然不會提出反對意見。他們不僅如此,還會大肆誇讚建文帝重孝道,告慰先帝,他們追尊朱標為孝康,即切合朱元璋的孝治天下政策,也符合朱允炆追思朱標早逝的衷情。

當然,也有人反對,那就是對朱允炆以皇太孫繼位的。朱棣發動靖難一役成功後,立即廢了朱標的追尊廟號,而是將其改為懿文太子。


以禮觀書


首先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何謂廟號:廟號是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

隋以前,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有的君主死後,會有多個廟號,廟號並不唯一,這是追尊、改諡等原因造成的。

科普完廟號後我們再來說下“禮法制度”,在古代中國君王大臣十分崇尚“禮”制,說的赤裸一點“禮”就是君王與群臣利益關係的紐帶,是一種平衡。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而朱標又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按照“禮”制朱標應當繼承大位,但不幸的是朱標英年早逝,於是皇太孫朱允炆便成為了第一順序繼承人,所以朱允炆稱帝后給其父親立廟號名正言順!本來朱元璋就已將其立為太子如果朱標多活幾年那麼天下就是他的。

我們再來說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其實本不屬於“皇族嫡系”他是以旁系藩王身份,過繼給明孝宗為嗣,成了朱厚照名義上的“親弟弟”,這樣以兄終弟及的形式,得以符合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傳位制度,從而登基做皇帝的。

嘉靖繼承大統之位後他竟然要為其親生父親建立廟號,這顯然不符合規矩,本來你過繼來的當上皇帝就已經令朝臣不滿,這時你還要將藩王定位先皇這明顯是沒事找事,於是乎不符合“禮”制的這一做法便遭到了群臣的反對。


爆炸史料


為什麼不反對?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 朱允炆是以什麼身份繼承皇位的

朱允炆繼位之前 他的身份是皇太孫 那什麼是皇太孫呢? 那就是皇太子的兒子 法定的二號繼承人

那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朱標 朱允炆的父親 朱元璋的嫡長子 大明王朝的第一任太子 第一順位繼承人 若不是早死 登基的就會是他 所以追封他是合情合理的

再說明朝另一個被追封的傢伙 興獻王 為什麼那麼地波折呢 很簡單 因為他到死都只是藩王 而不是太子 明孝宗朱佑樘只有朱厚照那麼根獨苗 然後朱厚照沒生出兒子死了 孝宗就絕嗣 為了大明王朝帝位的延續 大臣們就從他的兄弟興獻王朱祐杬那裡把朱厚熜過繼過來了 這就是小宗並大宗 既然是過繼 那就是說朱祐樘就是朱厚熜的父親 而朱祐杬只能是叔父 (雖然有點不人道 但過繼的規矩就是那樣) 朱厚熜為了孝道(其實個人更覺得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 跟外廷爭話語權) 就要把興獻王追封為興獻帝 朝臣們當然炸了鍋 一方面為了維護綱常 另一方面為了壓制皇權 雙方就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大禮議”其核心就是朱祐杬能不能追封為帝 朱厚熜同學認為我都是皇帝 憑什麼我爹不能是皇帝 群臣就說 你是皇帝沒錯 你爹(朱祐樘)也是皇帝啊 興獻王是你叔啊(你丫是過繼給孝宗皇帝了) 雙方你來我往 不亦樂乎


酒罷問君三語


提出這個問題,肯定是聯想到嘉靖大禮儀事件的。至於為什麼沒有人反對朱允文給朱標上廟號,對比一下朱允文和嘉靖的情況就知道了。

1、身份問題:朱標生前為太子,朱允文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而嘉靖的老爸是興獻王。

2、古代宗法:古代出繼後就跟原來父母關係斷了,必須以新過繼父母為尊,族譜宗廟也奉繼父母一支。平常人家如此,何況明朝皇家呢?

3、個人威望:朱標生前做太子多年,寬厚仁愛,在大臣中廣有威望,尊廟號深孚眾望。

綜合來說,朱允文給朱標上廟號名正言順,嘉靖是不合當時禮法,無據可依。所以朱允文沒有反對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