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春事深——那些关于柳的情愫

柳暗花明春事深——那些关于柳的情愫

柳暗花明春事深——那些关于柳的情愫

什么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春天到来了呢?大概是从风中摆动的柳条开始的。二月的柳比所有的树木都更早的传递了春意。虽然没有一丝绿意,但是茎条中仿佛憋着一股力气,和那要破茧的蝶一样,随时准备冲出束缚。若你曾在北方初春的黄昏驻足过,你一定听到过风掠过柳条的声音,那和冬天的枯涩、夏天的温凉、秋天的萧条都不一样,它在风中舞蹈起来,是孩童般的活泼,自带一种欣欣向荣的朝气。

柳是最平常也最让人能感受到春意的树木了。它对春的意义,从古唱到了今,至今我们每逢看到柳树上毛茸茸的柳花时,不由自主地就会从心间浮起那首儿童开蒙之时吟诵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周作人《北平的春天》中曾引过他早年游春归来的一段日记:

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二百丈,皆植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

可见在春的季节里,柳是一个避不开的字眼。大自然赋予柳春的冠冕,它也就这样在中国的文化中氤氲开来了。

陶渊明给自己写了传,把自己称作五柳先生,因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柳也是一种不慕名利的植物,它向来生命力极强,不用花费人们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图珍木的名号,默默地长遍了这片古老而广博的大地。人们拿它与娇贵美艳的花儿作对比,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诙谐打趣中剥开了柳的内心。是啊,柳太普通了,既不能在宴会上与佳友共赏,又算不上什么少见的稀罕物,一般在难得的欢聚时刻,人们很少想起它。但在离别的时刻,柳又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了。

柳暗花明春事深——那些关于柳的情愫

十里长亭,漫漫古道,一别经年不知何时再逢,这样的惆怅在离别时萦绕在人们的心间,言语已不能表达其万一。长亭边种植着亭亭如盖的垂柳,柔柔的柳枝随风摇摆,似能体会送别之人的不舍,也伸出自己的枝条来挽留行人。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你既然已经决定了离去,我也就只能像王维一样,压下心中“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的期盼,只宽心的说一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罢了。只是希望这支垂柳能伴你一程,祝你在异地也能像它一样尽早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不用再奔走颠簸了。

柳暗花明春事深——那些关于柳的情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