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覆滅之後,那他遺留下來的皇族會有怎樣的遭遇?

弓長禺頁010


通常來說,如果一個王朝被推翻,其皇族後代會被認為是前朝餘孽,上位者很容易對其視為自己統治的一個威脅,於是通過各種手段百般刁難,以達到敲山震虎的效果,讓忠於前朝的那些人明白一個事實,成王敗寇。

不過,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新的上位者收拾前朝皇族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上位者考慮到各種因素會善待前朝皇族。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趙匡胤。



我們知道,趙匡胤是後周的重臣,在柴榮死後不久,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廢黜幼主,自己創建了宋朝,成為宋朝的開國君主。對對於前主柴氏,他也算得上是仁至義盡了,加以高爵厚祿,使得柴氏雖然沒有了皇族的光榮,但是至少不會覆滅於趙匡胤手下。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趙匡胤善待柴氏是有緣由的。一是自己已經掌握了軍隊,柴氏沒有翻盤的可能性。二是柴榮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可以說沒有柴榮就沒有趙匡胤的今天,所以從中國人歷來重視的知恩圖報來說,趙匡胤都應該善待柴榮的後代。三是趙匡胤這樣做還有政治目的,做給武將及臣民看的,所以後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頗為順利,就是武將們明白趙匡胤不會“飛鳥盡,良弓藏”。事實證明趙匡胤確實做到了仁至義盡。

當然,在歷史上像趙匡胤這樣的也屬於少數派,大多數的還是將前朝皇族視為眼中釘,不然什麼時候突然蹦躂出來一個前朝的說要恢復統治,那就麻煩大了(比如康熙時期“朱三太子”)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社會制度的變革,最好的例子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溥儀在退位後得到了袁世凱的保證,善待清室,並且每年都給予一定的撥款用於宮廷開銷,所以溥儀在袁世凱時期還是過的蠻好的。就算是在袁世凱死後,歷任的民國大總統都仍然恪守原則,直到馮玉祥將溥儀等人趕出紫禁城,但是至少沒有取其性命,給予中華民國公民身份。而再後來,溥儀被遣送回國,在經過改造之後,溥儀完全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並且多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照顧。

民主共和,人心所向,所以一些欲求復辟的自然會受到人民群眾的討伐,所以溥儀的皇族身份在新社會自然無法形成震懾性的影響力,所以對社會的正常發展不足為慮,自然能夠被得到善待。


妙齡老翁談歷史


王朝覆滅以後,如果是比較直系的皇族會受到新立王朝的“特別關照”,旁系或是遠支的皇族大多會改掉名字融入民間,變成普通的老百姓。


咱們先說說那些旁系的皇族血親。這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說起來也是皇族,但是在起兵之前,只能靠賣草鞋為生。還有就是清朝的皇族,在清朝滅亡以後,除了溥儀一家,大多數只能改姓,放棄愛新覺羅的姓氏,融入民間成為老百姓,畢竟有個前朝的皇族姓氏,在前朝可以作威作福,但是王朝一覆滅,就如同喪家之犬一樣,繼續留著那個皇族姓氏只能給自己找麻煩。

王朝覆滅以後,那些直系的皇族這個用處可就大了。如果是直系的皇族子孫,就有非常大的政治利用價值,比如宋朝趙匡胤為了顯示自己的知恩圖報,是迫不得已才黃袍加身,所以他選擇優待後周柴榮一家老小,給柴家一些政治特權,讓大家不能說他的閒話。


一般歷史上篡權的的王朝建立者都喜歡搞這套,用軟禁的方式把前朝的皇族供養起來,表明自己得位真不是野蠻搶奪,是順應天意被禪讓的。


前朝的直系皇族還有一個用處就是作為旗號,很多人為了反抗新王朝,都會找一個前王朝的皇族當旗號。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就多了,西楚霸王項羽在起兵前都找了一個楚王的後代當旗號,想用來團結楚國的舊勢力。還有所謂的明朝朱三太子,也是被作為旗號被一些人打了好多年。

覆滅王朝皇族的命運還有一個結局,就是看覆滅這個王朝的是亂世還是大一統朝代,如果是大一統朝代,一般不會太為難前朝的皇族,如果是直系皇族可能還會封了閒官養起來,表示自己的王朝實行的仁政。


如果是亂世的小國被滅,皇族的命運通常都不太好,被大規模屠殺是避免不了的,比如五胡亂華時期的小國皇族和五代十國時期的皇族,下場都不太好。


還有一種就是王朝被流寇覆滅,皇族的下場也不太好,因為流寇本來就是短期行為,他們沒有長期規劃,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所以他們出於掠奪的本性會對遺留皇族下狠手,搞大屠殺。著名的黃巢起義和李自成都對當時的皇族造成了不能估算的損失,尤其是大屠殺讓唐朝皇族和明朝的皇族人口驟降。

王朝滅亡以後,皇族命運最好的是清王朝,畢竟他們是主動退位,這是和民國政府談好的條件,皇族們可以保留自己的財產,皇帝本人還有優待。


畢竟歷史的潮流讓大家知道,皇族這個東西已經再也不會出現了。時代進步人人平等,就沒必要對滿清皇族大開殺戒了。


西山講歷史


一看到這個題目,心情很沉重,立即想起,“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些話語。歷史上各朝代之間的更替,大多數以血腥、暴力的方式取得政權,當取得政權後,為了鞏固、穩定來之不易的政權,往往把前朝遺留下來的大多數皇族斬草除根,免留後患,他們的命運大都是很慘的,有些人為保住自己的利益,拼死低抗,保家為國,許多皇族人死在戰場上,還有活下來的,他們的日子會更加難過,也有少數人結果還算不錯,現在講述幾個例子。


1.北宋亡國,1127年靖康之變後,金軍佔領汴京,將徽欽二宗為首的全體皇族人員押往北國,兩位皇帝受到百般汚辱,后妃公主們淪為奴隸和娼妓,也飽受屈辱和折磨,下場很慘。

2.金朝亡國,1234年蒙古大軍攻佔大都後,這個建國120年的王朝,終於滅亡,金朝皇族所有男性被統統殺害,一個不留,女性成為蒙古新貴們的玩物,下場比北宋皇族一樣慘。



3.明朝滅亡,1644年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攻佔北京後,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吊死煤山,明宣告滅亡,對所有皇族痛下殺手,見人就殺,除之而後快,不接受投降,但李自成沒坐穩幾天王位,清朝就入關了,清朝佔領北京後,同樣也不放過他們,那些漏網之魚的皇族,隱性埋名遠走高飛,過著提心掉膽的日子。

4.清朝亡國,1912年宣統皇帝宣佈《退位詔書》,清王朝宣告結束,袁世凱答應不屠殺皇族和善待皇族的條件,使他們的遭遇比歷史上任何一個亡國皇族都要好,這是他們不幸中的萬幸,新中國成立後末代皇帝傅儀被安排在北京植物園工作學習,後來調全國政協工作,這也算是不錯的結局。

以上講了幾個王朝覆滅之後,那他遺留下來的皇族會有怎樣的遭遇,使我們懂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命運使他們成為亡國皇族,成為一個不幸的群體,令人唏噓。


天天學xi


前朝可能為後朝影響打下基礎,

比如秦朝:秦朝不採取分封制度,而採取郡縣制,這種制度沿用至今,可想而知郡縣制是十分實用並且非常有效的一種統治手段。

比如隋朝:隋朝在隋煬帝時期留下了科舉進士科,到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時期)的科舉,甚至將進士科定為當時最重要的科目,到貞觀遺風(武則天統治時期)甚至出現了殿試製度,可想而知當時前朝對後朝的影響多大。

當然不一定所有前朝對後朝影響都是好的

比如西周:西周雖然沿用分封制,並且前期效果確實不錯,但是,當週王室後期衰敗的時候諸侯國的勢力大幅度增強,那時周王室很難再拉回局面,諸侯國不再臣服於周王室了,於是這樣就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種諸侯國混戰局面,最後像戰國混戰時代還是在周王室滅亡幾百年後才被秦朝平定的。我個人認為如果周朝採用郡縣制,而且農業 軍事 科技 文化……一直不斷進步,並保持一直以德治民,周朝很有可能不止延續八百多年,甚至比盛世唐朝還要盛世。

我已舉例說明兩個前朝對後朝的好方的面影響,和一個壞方面的影響。

像中國上下五千多年曆程中還有更多的例子,希望大家一一發掘。


落日鶩飛


王朝覆滅,所為覆巢之下,焉有安卵?

但是,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安卵還有有的,而且不少。

上古三朝,每個都歷經數百年,不好說,就從秦以下開始,歷史主線是秦-西漢-新-東漢-三國混戰-西晉-東晉和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之所以把路線短在南北朝是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稍後再說,在上述主線中,秦亡時,皇族已然大部分死於內鬥了,王莽篡漢,劉氏有被剝奪權利為民,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保有一定的權利,大肆屠殺並未出現,之後王莽被殺。而王莽的六子有三人或早死,或被王莽所殺,有記載僅僅六子王匡被義軍所殺。

東漢末年,很明顯,劉家人成了香餑餑,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奉天子而令不臣等等,都是十分高級的對外對內政策,曹丕篡漢,漢獻帝降為山陽公,最後壽終正寢,雖然是傀儡一生,但劉氏子孫未被繼任者屠殺,特別是漢獻帝活了五十四歲,而篡漢並統一北方的曹丕也不過僅僅四十就去世了。

而三國大家都懂,劉與孫的後人過得挺好,樂不思蜀嘛。

司馬炎篡位,作為最後一位魏帝,曹奐也是善終,以陳留王的身份活到了302年,而篡位的司馬炎早就死在了290年,而且陳留王的爵位一直到了東晉還保留。

接下來的十六國,各打各的,而且胡人政權居多,且不說滅國殺皇室子弟,即便是自己兒子殺起來也不含糊,譬如姓石的那一家神仙。

反觀南方東晉,期間有多名大臣行篡位之舉,有失敗有成功的,但即便是亂臣賊子,後人或者親人也未見多少被殺的,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世家的實力太大了,如王敦。

繼任者善待前朝皇族,也算是個傳統,譬如陳留王山陽公去世,那可都是收到了皇帝的待遇,直到東晉末年,出了一個叫劉裕的,老子天下第一,哪個不服?最終篡了司馬氏的皇帝位,建了劉宋,一年後,東晉末帝,零陵王司馬德文被殺,自此,首開惡例。

所謂自是以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

可笑的是劉宋末年,末帝劉準乞活,對方直接說你忘了你家怎麼取得司馬氏天下的了?

劉準大哭說了句經常被後世末帝常用的話,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王家!然後被殺。

劉宋開此惡例,之後的歲月,大部分的末代皇室就沒個好結局了。


方山中人


如果前朝皇族人丁興旺,那後來者王朝是一定要將之剪除的,無非是激烈程度不同。曹阿瞞取消控制區所有東漢封國,北齊文宣帝高洋對北魏元姓宗室肉體消滅,是這類剪除行動的典型代表,時間短見效快並且沒有掀起太大政治風波。

當然,遇到空前大亂世時,這種清洗就會變得非常無序,各種阿貓阿狗都來摻和一腳,弄得過程又漫長又血腥。在黑暗的唐末、明末,唐明兩朝宗室就不幸倒了大黴:

朱三太子七十多歲了還被康熙抓出來全族誅殺,唐末諸王則被各地軍閥殺雞宰羊一樣肆意屠戮。僅僅是出身忠武軍的叛將韓建,就在華州一次殺掉十一位李姓宗王,還把唐昭宗扣在自己地盤肆意侮辱,禮義廉恥之類全被他當了擦腳布。


zhxhrzs


這個前朝封建王朝的皇族就該殺光,滿清餘孽,就是因為當初,辛亥革命的軟弱和袁大頭的屁股,才有今天的滿清餘孽死飛虎王在網上胡說八道,生活中tmd搗亂。中國的亂象,和滿清餘孽很有關係,所以說對前朝的皇族,必須殺無赦!讓這些養尊處優的清朝八旗子弟活著就是對社會,對人民的犯罪必須把他們殺光斬光,對社會的安定團結才有利。!2019-3-10-23:30


cpcycc


這個有好有壞,主要看新王朝建立者的人格和政治需要了,有些王朝建立後為了斬草除根殺盡了能找到的所有皇族包括七大姑八大姨的,就是害怕沒建立穩又讓他們死灰復燃形成不利用新王朝安穩的因素,也有通過政治手段建立新王朝的,這種情況一般會圈進前朝皇帝,其他皇族只有不造反就儘量善待,以展現心皇帝的仁慈和穩固統治,不然很多忠於皇室者始終會造反使絆子的。


EM-迷失


我怎麼記得我回答過這個問題啊😅。

每個朝代不一樣。

有好的,宋朝對後周柴氏一家很好。

武周對李唐,李唐對武周。。。還行,比較特殊。

斬草除根的多。但是假模假式的厚葬前朝皇帝倒是挺多見的。


高大發的小絮叨


第一種情況:被接納。針對威脅不大和本身就有友好關係的人。

第二種情況:被清算。就不舉例了。

第三種情況:隱姓埋名淪為普通人。

第四種情況:最慘,被奴役,如北宋“靖康之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