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軍事才能比李世民如何?

BjMr_T


劉備的軍事才能比李世民如何?

答:首先說劉備,劉備這個人性格比較烈,他是一個典型的武將人才。劉備早年就是一個“地頭蛇”,然後在黃巾之亂時藉機轉型,成為受官府認可的地方小勢力,在這之前關張是作為親信聽劉備指揮的,能在黃巾之亂裡打出名聲,也正好凸顯了劉備短兵交戰的水準是很優秀的。

比其他人不一樣,劉備起家純粹靠徒手廝殺,沒什麼家族資助或者先做大官再靠官職帶動軍隊轉型成為軍閥的。

劉備的個人武勇應該是三大君主裡最厲害的一個,

主要是因為劉備從基層廝殺開始起家,隊伍都很小,不可能做出上千人的大部隊靠指揮就保證軍事策略完美達成。

更多的時候,亂世打仗是靠小股部隊的優秀衝殺能力以及帶頭武將的勇猛,一口作氣的貫死敵人部隊,也就是主力部隊一次性決戰,這個手法在冷兵器時代很流行,對於有兵員優勢與將領優勢的部隊來說,這樣的做法很受歡迎,哪怕到後期諸葛亮北伐,都很樂意在對等的條件下跟曹魏主力單練,關羽跟龐德、徐晃,哪怕身為幾萬人和地區最高指揮官,也曾經非常近距離的廝殺過。

基於這一點,劉備就不可能跟曹操孫權那樣迴避極近距離的廝殺,曹操起家時落魄前提下也遇到過不少次,孫權就很少遇到,跟張遼那回就差點被抓,而這類事情對劉備來說是很常見的。

劉備的作戰打法很簡單,就是靠著個人武勇去衝鋒,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所以劉備前期打人少的戰役還能勝,到了中期劉備就感覺打仗很吃力了,所以就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了,有了諸葛亮以後,

劉備再去打仗就輕鬆多了,基本不用劉備費什麼腦子,諸葛亮就給辦的妥妥的了。而劉備直接指揮的大仗只有一戰,夷陵之戰。這一仗的結果卻是葬送了蜀漢全部精銳,喪失大批青年將領,直接導致蜀漢後期青黃不接,一仗慘敗,季漢再也沒有翻身之日,劉備不得已於白帝城託孤。從這一點來看,劉備的軍事才能不行,打一些小仗可以,打打仗不行。

我們再來說說李世民!李世民是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之一,皇帝中軍事能力數一數二,甚至在中國歷史,如果排全名將名單的話,李世民也是第一梯隊的。在整個中國軍事史中,李世民其實是中國騎兵進入成熟期的最早代表人物。

他作戰的特徵是:戰略戰役戰術目的把握準確,善於運用斥候尋找戰機,運用優勢精銳野戰軍團,按部就班,步步緊逼,運用壓縮對手軍事空間和打擊糧道等手段,強迫對手在李世民決定的地點和時間主動向李世民挑戰,然後以主欺客。同時,其臨場指揮能力極佳,他的攻防轉換迅速,能迅速擴大戰果。同時因為自己作為皇帝嫡子的身份,能做到一般武將做不到的事情,就是不盲目迷信武力,運用外交手段來打擊對手。

李世民軍事上的代表作是征討東都平雙雄和討伐劉黑闥。

討伐劉黑闥,李世民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但是李世民運用 他的軍事才能把不利於他的局面慢慢轉化為利於自己的局面,從而慢慢的把劉黑闥給擊敗了。從這一點來看李世民的戰略眼光是多麼長遠,更何況李世民還有一個“天策府”,這個“天策府”是李世民招攬來的文人武士,為李世民增添不少助力。

總的來說我認為李世民的軍事才能比劉備強的不止一個臺階。


小易生活家


首先:

  • 《三國志》中關於劉備軍事才華的敘述比較簡單,他自己指揮的勝利的戰事主要有(1)博望坡用計伏擊夏侯惇取勝。(2)華容道追擊曹操。(3)漢中戰勝曹操。(4)其它的一些小勝。總的來說劉備自己指揮的戰鬥是敗的比勝的稍多。

其次:

  • 李世民十六歲開始領兵參與營救隋煬帝的軍事行動。十七歲開始隨李淵征戰各地。十八歲晉陽起兵時為右軍統帥。唐朝建立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的絕大部分戰爭是李世民指揮的。
  • 李世民用兵常常出奇制勝。經常大膽的以小股部隊攻擊對方大軍,改變整個戰局。他指揮戰鬥常能以少勝多。
  • 偉大領袖曾說:自古將兵無出李世民右者,對他的軍事才華給與了很高的評價。

再者:

  • 劉備其個人應該是政治才能更突出一些,曹操曾雲: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時人也常說:劉備,世之梟雄也!

最後:

  • 所以綜合來看李世民的軍事才華要高於劉備。
  • 劉備的軍事才能在歷史中應該屬於中等。

南公懿


劉備軍事才能畢李世民差很遠。

劉備雖然戎馬一生,但其軍事才能卻是弱項,魏丞相掾趙戩曾評價劉備“拙於用兵,每戰必敗”。雖然也曾取得一系列勝利,但如果沒有人輔佐,往往短板就暴漏無疑,特別是在吳蜀夷陵之戰中,劉備連營七百里,即使遠在洛陽的曹丕聽到都嘲笑劉備“不曉兵”,斷言劉備必敗。在決定國運的大戰中,竟然犯了軍事上的常識錯誤,導致一敗塗地,也使蜀國再無佔領荊州可能,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雖然劉備在軍事才能上有所不足,但劉備“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再加上識人用人上眼光獨到,武有關張,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都是一時之傑,在他們輔佐下開創了蜀漢一方基業。

李世民在軍事上簡直就是開掛般的存在,在反隋統一戰爭中,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可以說不亞於歷史上任何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在“淺水塬大戰“中,李世民以少量兵力正面誘敵,親自率領主力直搗敵後,使薛仁杲西秦軍大敗。之後,乘勝追擊,一晝夜奔馳兩百餘里,包圍涇川城迫使薛仁杲投降。在搶佔龍門之地中,李世民踏兵過河,一日八戰,大敗宋金剛,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最能表現李世民軍事指揮藝術的就是”虎牢關之戰“,李世民大敗王世充後,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親自率領十萬大軍來援。這時,李世民圍點打援,包圍王世充的同時,帶領3500多名騎兵扼守虎牢關,佔據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敵方列陣已久、人困馬乏之機,下令全面反攻,親率精騎突入敵陣,擊潰夏軍,生擒竇建德,回師洛陽迫使王世充投降。


李世民不僅打仗出色,還有著深厚的軍事理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記載李世民與一代名將討論軍事理論。一代偉人毛澤東對李世民軍事指揮藝術推崇備至,認為”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如果拿劉備與李世民比軍事才能,只能用《三國演義》中徐庶與諸葛亮的自比,”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