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罰站,家長鬧事,校長批評老師合理嗎?

簡樸韻


學生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罰站,為此,家長到學校鬧事。我特別注意到“鬧事"這二個字!

既然家長都到了“鬧事"這地步,我猜想,家長說出這樣的話也是不奇怪了:

“孩子是我的,又不是你的,他不想寫作業,不想學習,關你什麼鳥事?你老師憑什麼要罰我孩子的站?你這是在體罰我孩子,難道你這點法規意識都沒有?你還當什麼老師?"

或許,老師起初還會跟家長解釋:

“我罰你孩子站,雖然是體罰,但畢竟對你孩子的傷害也只有這麼大,還請你做家長的原諒老師!何況,我罰你孩子站,是因為你孩子不寫作業,我也是一番好意,對孩子負責,為孩子好呀。”

可是,我可憐的同志,面對如此家長,你說得再多、說得再好,有用嗎?

按照義務教育法對“體罰”的定義和解釋:


“罰站"就是體罰,體罰就是違法。現在家長在法律面前,維護自身利益,是法律賦予的合法權利。至於你當老師的,關愛學生,對學生負責,那是你職責範圍內的事,我家長管不著!

家長都如此懂法曉理了,校長再不批評你這老師罰站學生的錯誤行為,行得通、過得關嗎?

上文的措詞和語氣,或許各位認為“三味"在玩笑戲言。其實不然!

我們很多老師的責任心很強,這確實很可貴!而且也會得到大多數家長的支持!

但是,這僅僅是“大多數”,而不是“所有”家長!一個班五、六十名學生,就有100位家長。學生的情況各有不同,家長的要求和想法也各有不同。老師自認為是好心好事的行為,無法保證100多位家長都認可。

老師懷著一顆好心一種善意為學生負責而體罰學生的事,得到家長諒解的情況確實很多,但好心不得好報,最後落個處罰的案例,網上爆光的也不少啊。

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再不要頭腦發熱了,別再衝動了,應遇事冷靜,三思而行,最好別幹傻事!即使一翻批評教育也可能造成莫大悲劇和麻煩。

“三味"決不是宣揚老師不盡職盡責、不關愛學生,而是必須做到依法執教,學會保護自己。即使萬不得已要給學生一點小小懲戒,也得好好了解學生及其家長的接受力!

大家說,是不是?


三味聊教育


這個問題有三件事,需要捋一捋。

第一件事:學生沒完成作業被老師罰站。

試問,學生應不應該完成作業?到學校來讀書,要不要遵守學校的規矩?如果違反了規定,該不該受到處罰?假設不處罰,對於其他遵守規則的學生公不公平?從這幾問的回答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學生上學,做作業天經地義,不完成作業,受懲罰理所應當。否則,家長就別把孩子送到學校來,乾脆自個兒在家裡教算了。

問題出在罰站,因為題中沒有具體的描述,無法得知罰站的時間、地點、場合,無法判斷罰站是否對學生的身心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

舉例來說,把學生叫到辦公室,罰站十來分鐘,並不為過;但若是在班上,全體同學面前,站在講臺邊上或是教室後邊,一站就是幾節課,那就既傷自尊又傷身子,屬於體罰了。

第二件事,孩子被老師罰站,家長鬧事。

這要分兩種情況:一是家長護犢子護到蠻不講理,就像那個把罰他女兒站的老師抓走關禁閉的副所長,他們的孩子老師不能管不能碰,否則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二是教師確實把懲戒性質的罰站搞得過了界,演變成了體罰,對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傷害,家長憤怒之下來向老師討個說法。但既然使用了“鬧事”這個詞,想必家長的動靜也比較大了。

第三件事,家長鬧事,校長為了息事寧人批評教師。

也分兩種情況:一是對無理取鬧的家長膽怯讓步,遷怒於認真管教學生的老師,這種批評完全是置教師於不顧,不分青紅皂白,板子一頓亂打,迎合了家長,傷害了老師,破壞了教育生態,這種校長應該滾下臺!二是對有理的家長作出姿態,通過批評當事教師撫慰情緒激動的家長。這表面上是批評,實際上是保護,如果不是太過分,家長一般能夠平息怒火,不再追究教師的責任。

這事的起因在於學生沒有完成作業,也需要區分情況:是故意不完成還是難度太大沒能力完成、任務過重沒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或者因為生病之類的原因導致無法完成;是偶爾、初犯還是屢教不改?這些起因都應搞搞清楚。

這事的癥結在於要不要管以及怎樣管,家長配不配合教師的管教?校領導該怎麼維護教師,又該怎麼處理好與家長之間的關係?

一件事情,牽扯到四方,學生、老師、家長、校長,關係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許多熱點和難點問題,確實值得深思。


劍客談教育


在教育浸淫日久,相信事情並沒有所說的那麼簡單!

教育本身絕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儘管有時候我們表述非常簡單。

學生作業沒有寫完,老師罰站,罰站的形式多種多樣,罰到什麼程度?是站了一節課,還是站了一天?或者站了一週?是蹲馬步罰站?還使罰站的同時雙臂平舉,還是罰站的時候將書包舉或頭頂?都是罰站,形式各不相同,很不幸,這些形式我都親眼見過!



有一句話說的好,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想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懲戒孩子的老師,同樣也沒有無緣無故的鬧事的家長!

我們的表述往往掩蓋了很多的事實。我剛工作不久的時候,有一次我上課,我講“依偎”這個詞,我說“依偎,就是兩個人靠在一起。”,有一個很調皮的孩子,明顯早熟,他聽了以後,不懷好意地笑起來。這對我來說是一種侮辱,於是我過去使勁拍了他的肩膀。警告他,別胡思亂想!下午他爸爸就找到我,問,為什麼打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只不過是眼睛被太陽照的眯了一下眼睛!我不知道他怎麼想出這樣的理由,我告訴他,太陽根本就照不到他兒子坐的地方!

有一個孩子,因為腿疼,走不動路了,家長詢問原因,說是被老師體罰了,家長找到老師,老師說,他只不過讓孩子在操場上跑了兩圈,家長查看了監控,她是讓這個孩子在操場上轉了兩圈,但卻是以蛙跳的形式。這個孩子像青蛙一樣,一跳一跳的圍著操場跳了兩圈,這個強度,絕對能夠形成肌肉拉傷,不信,你可以試一下!

所以,我對於教育中的表述總是持一種保留的態度,因為之間的彈性太大,足可以使整個事件產生翻轉!

老師因為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讓孩子罰站,是正常的。家長鬧事,驚動了校長,並且出面批評,我想家長和校長都不是弱智吧,肯定有一定的合理性!



即使表述正確,確實僅僅是輕微的罰站。家長鬧事,一事看人,認識了這樣一位難纏的主,也是你的福氣,畢竟僅僅是罰站,還屬於正常範圍之內。如果那一天你一激動,動了他孩子一下,那還不得讓你丟飯碗!

至於校長,也需要從他的角度考慮,凡是家長找到學校,不管怎樣,都要給家長一個說法,聞者足戒!

從一件事情中汲取教訓,繼續前行,才是教育者最美姿態!


寐語小築


有一個詞語叫做“矛盾上交”,也就是說,你這一級出了問題,你應該第一時間進行妥善處理,最好在你的權責範圍內將事情處理得圓圓滿滿。在職場中,不論是行政事業單位、還是公私企業,都是這樣。你處理不了,將問題交到上一級,就是“矛盾上交”。你的上一級就會因為你工作的失誤付出時間和精力,你的失誤可能會給公司或者單位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這個時候,如果領導批評你幾句,你覺得不合理嗎?

罰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體罰也並沒有完全杜絕。但是有人常在冰上走,能夠不溼鞋,而你或許只是在冰上走了一次,就把鞋掉到了冰窟窿裡了。為什麼?不是別人比你的運氣好,而是人家有許多你不知道的套路。

學生作業沒有完成被罰站,是老師們經常用的一招。這也是老師們規避體罰的一種很無奈的形式。孩子們不寫作業,上課調皮搗蛋的,總不能聽之任之吧。打打耳光,現在法律上不允許,有些孩子也承受不了,只能罰站一會兒,讓他長長心了。那為什麼明明知道這樣是為了教育孩子,作為家長要來學校鬧事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罰站或許只是一個導火索

這位家長對老師的意見或許已經很深了,這次罰站不過是一根導火索,家長藉此來學校發洩對老師的不滿。老師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平時就缺乏良好的溝通,所以,一旦有事,家長就會撕破臉皮來給老師個下馬威,他就是想通過這件事讓這位老師不好過。

第二,罰站或許有點時間太長而且過於頻繁

有的老師對學生罰站時間太長,可能一個上午就讓學生站在樓道里,或者教室後面。或者頻繁得對部分孩子進行罰站。如果效果不是很好的話,就得想法設法調整工作思路,不要做無用功了。時間長了,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把學生給訓練成了“老油條”,以後的工作會更難做。

這類情況也極易引起家長的不滿情緒,也是造成校鬧的原因之一。

第三,家長學校工作不到位

辦好家長學校,給家長一個與學校溝通的渠道,及時排解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及時的傳達給每一位家長,老師與家長能夠經常的交流,這樣就可以將矛盾處理在萌芽狀態,不會出現如題主所說,家長直接到學校鬧事。

第四,冷臉是最容易出現此類問題的

不管是學校也好,醫院也罷,還是那些窗口單位。平時如果你很熱情、態度溫和,很少會出現工作對象與你翻臉的。否則,一副“冷臉”,說話戳倒南牆,就容易招來這些事情。我也當過很多年的班主任,有些家長,孩子都畢業十多年了或者二十多年了,見面後還是挺親熱的。這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歧視過任何一個孩子,也沒有小瞧過哪一位家長。以前也打過孩子們,但是真的是為了他們好,他們也能體會到,每次打完後,我就耐心的推心置腹的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他們能夠理解,我做的一切,全都是為了他們,所以,他們絕不會記恨我的。


愛河北人


校長的批評儘管可能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要明白的是,這是對教師的關心和愛護。試想,用一個不恰當比喻,小兩口打架,做父母應該批評哪一方?只要是一個明白道理的父輩,當然批評的是自己孩子,這叫內外有別。

校長批評教師,即使校長語言欠妥,還有解釋的餘地。如果校長批評學生家長,這事就沒完沒了。

一個學校的學生成千上萬,校長面對的學生家長可以翻番。任何事情,大家只要換位思考,相應矛盾也就會越來越少。(2019/04/06)


吉祥如意


關於題主的描述,信息不夠詳細。不能回答合理或者不合理。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先說學生作業沒完成這個問題。如果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根據教育部的規定,是沒有家庭作業的。如果老師違背了教育部的這條規定,校長批評老師肯定是合理的。如果又因為沒完成作業,而被老師罰站。校長更應該批評老師。


如果是其他年級的學生沒完成作業,而被老師罰站,這裡涉及兩個問題,老師是懲戒學生還是體罰學生?如果老師合理使用懲戒權,校長批評老師的行為是不合理的,因為懲戒權是老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果老師使用懲戒權不恰當,往往會變成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老師負有一定的責任,校長批評老師的行為是合理的。

關於懲戒和體罰,在法律上也沒有明確詳細的說明。通常認為,沒有讓學生身體和心靈受到傷害,這就是合理的懲戒權。如果傷害了學生身體或者心靈,這就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行為。如果老師因學生未完成作業,罰站學生一兩分鐘,以示警戒,這是合理使用懲戒權。如果老師罰站學生時間過長,對學生心靈造成了傷害,這是不合理的懲戒。



Lance課堂


我認為,校長批評老師完全合理,而且合情。

1.現在的教育氛圍怎樣,老師們還不明白

教師和學生、家長無怨無仇,為什麼要罰學生?還不是為了學生好;但這個理由家長不接受!家長認為送孩子到學校是來接受教育的,不是來接受你老師的懲罰的。

教育部門是禁止體罰的,社會輿論是站在家長一邊的;竟然老師還敢以罰代教,不鬧你一下,給你一點顏色瞧瞧,我這口氣怎能嚥下去?

——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校長批評教師教學方式方法不當,完全合理,教師應該接受批評。

2.不要認為校長為了自保而批評教師,校長的批評實質在保護教師

一個小小的罰站家長就要鬧事,大家設想一下,假如因為罰站,那個學生想不開,離家出走了,或者跳樓身亡了,那這個事情可鬧大了。學校一階段沒有安靜的日子了,涉事教師的下場估計大家都能想到,這樣慘痛的事例太多了。

現在沒有出現極端的事態,校長及時批評教師,就是給教師一個警醒,千萬不可佔這個“罰”字,否則沒人能救你。言下之意,在學生學習成績和自己的飯碗之間,要好好掂量。

——校長的批評無論從學校角度還是從教師角度看,都是合情的,教師不應有任何怨言。

3.教師要吸取慘痛的教訓

在許多起教學事故中,受處罰的始終是教師。許多網友都認為,這些教師都是有較強責任心的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

假如沒有責任心,哪會和學生髮生衝突?但教師的責任心在溺愛成性的家長那裡算個球!

一起起令教師傷心的處罰事件,足以使教師的責任心喪失殆盡。

請教師們牢記網絡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話:學生是別人家的,飯碗是自己的。


教育匠人


這護短也算是護到家了,沒完成作業都能那樣理直氣壯,孩子到學校幹嘛來了?不完成作業連發個站都不能了,教師還怎麼行使懲戒權?這個懲戒權還要不要歸還給教師?你作業沒完成,發你站有什麼不可以?如果連發站都不可以,那又該當如何處置呢?我們退一萬步來說,這個老師把這個鬧事的家長來當,你又該如何處置不完成作業的學生呢?連發個站都要鬧到學校,你孩子乾脆領回家算了,沒見過這樣護短的。

校長批評老師批評的對嗎?罰站應該說是最輕的一種懲戒,只要不是長時間的讓孩子罰站,應該不算為過。校長應該瞭解情況後,再做出教師對錯的判斷。如果說懲戒的度掌握的很確當,就不能聽由家長的一面之詞,幫著護短的家長去維護孩子的不當行為,這樣不利於教師威信的建立和班級管理。不能因為他鬧,純屬無理取鬧,就向他屈服。而應該先避免矛盾升級,答應家長會徹查此事,不應該輕率的做出事情對錯的判斷。是誰的錯就是誰的錯,是學生的錯不能因為你鬧,我就站在你這邊說話。如果確實是老師的錯,當批評還得批評,當教育還得教育。



奔奔起跑


領導都這樣,見到家長就抖,不分青紅皂白,沒有立場就怕丟了自己的烏紗帽。你不給老師撐腰,還指著老師支持你的工作嗎?學生不做作業都不讓管,還向老師要成績嗎?

家長那麼怕孩子受委屈,不應該讓孩子出來,應該在家裡供著。孩子不做作業不讓管,不想讓孩子成才了,長大了成廢人你好養著。

這是個缺心眼的老師。家長不讓管,領導不讓管,你哪根線短路了,腦袋讓門嚴了,你是大款啊!


高級教師一枚


如果我是校長,處理方法有1、告訴家長學生沒寫作業罰站是對的,老師沒有錯。學校是教育學生的地方,不做作業的錯誤的,代價就是罰站。再鬧就開辭學生,有這樣的家長學生也好不到那去。

2、讓他鬧大未必是件壞事,免費廣告,老師負責任,聰明的家長誰不喜歡。

3、讓老師、家長 當面溝通,看看老師願意教這個學生不?如果不願,再聽家長怎麼說……

批評老師息事寧人,只會挫傷老師的責任心,現在有責任心的老師真的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