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開始讀書奮鬥,想改變自己的人生,算不算晚?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管多大歲數,只要有改變自己人生的意願,肯下功夫讀書奮就不晚,但重要的是行動起來,而不是上悟空問答來提問。

就算有一千個人說你三十歲讀書奮鬥不晚,但你自己前怕狼後怕虎,拿起書就頭痛,你最後還是會一事無成。

所以只要有決心有恆心,不怕困難的行動起來,就算六十歲讀書奮鬥都不晚,大器晚成的例子太多了。

若你自己信心不足,老是想問問別人,讓別人來給你當個參謀,我看你三十歲讀書奮鬥確實是有點晚了。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算晚,況且你才只有30歲,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期。

給你說說我閨蜜的經歷吧,閨蜜初中畢業後就走向了社會,做過很多工作。後來她實在想改變自己,就利用業餘時間考了個技校文憑。又過了好幾年,在閨蜜38歲的時候,她想改行的財務,就去報了週末班的財務類培訓學校考了個會計證,如願以償的從事了會計工作。後來閨蜜又覺得自己文憑太低,又去電大學校報了名繼續深造,在閨蜜41歲的時候拿到了大專文憑,而且還很榮幸的拿到了國家獎學金。

人的一都是不斷的在學習,上進的人,想改變自己的人什麼時候學習都不算晚,為了自己,什麼都不要想,儘快的投入學習吧。


嫻雅文苑自媒體


30歲開始讀書奮鬥,改變人生一點也不晚。由於你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經歷和知識的積累。你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比以前的強很多。隨著年齡的增加,你對自控能力也增強了。在學習中你會發現,在以前感覺很難的問題,現在都很容易解決。感到學習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困難。

如果你看了我對經歷,你就更自信了。我是1951年出生的,長身體時遇到三年自然災害,就差沒有餓死。讀書時趕上文化大革命,革了文化的命。要工作時,遇到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上山下鄉運動。去了蘇北農村插隊落戶。當時去的時候就是初中二年級的文化水平。到1977年回城,當了一名糧食保管員。我把糧食保管的相關知識學好以後。一邊工作一邊上夜校,補上文化課程。最後,考上了上海財經大學的函授班。取得了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專業的大專文憑。當時畢業時我已經四十歲了。後來我從會計員一直考到註冊會計師。從一個糧食保管員到成為國家公務員。到現在退休已八年多了,過上了幸福的晚年。認真學習,大器晚成。現在你應該有信心了吧。祝你成功!


陳海興


學問不分先後。 有志者事竟成

先舉幾個例子。 小學課本有個 半夜雞叫的故事 後來還改編為電影。 就是文盲髙玉寶寫的。 他小很窮。後來參軍。 在部隊邊打仗 邊學文化 他想把他小時候經歷寫成書 邊學邊用畫畫 代替 難寫的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 終於在三十歲左右出版了長篇小說髙玉寶 而受全國讀者歡迎

還有更奇的事 前年。 報紙報道 東北 有個六十歲老太太 因為經歷豐富 想寫出來 就開始學文化 也是邊學邊寫 七十歲那年 出版了長篇小說 現正在寫第二部小說 我記得報上 還有她寫的字照片。 字跡 歪歪扭扭的

有個成語。 老了學吹笛 學會了 氣也斷了線。 要改寫了 更何況三十歲的人 正如另一句成語說的 大器晚成


雄哥14505


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幾千年來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名句。這還需要問為什麼嗎!

二、縱觀我國和世界頂級的科學家、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少年打基礎,中年出成績,老年寫總結啊!再看一看我們的運動健兒,哪一個是到了30歲以後,才學踢腿和下腰的?哪一個文學巨匠從30歲以後才開始讀書的呀?就拿大衣哥朱之文來說吧,他也是從小喜歡唱歌,一直沒有放棄,經過三十多年不停的訓煉,到四十多歲才出名的嗎!

三、過去民間有句俗話:“人過30才學藝,過了四十不踢腿,”請問你相信這些騙人的鬼話嗎?那都是文化人忽悠懶人,半生沒有做出成績的說詞,免得有些人下不了臺罷了。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人的一生非常短暫,會活的屈指可算也只有29000多天,(按80歲計算)等到你30歲再開始讀書奮鬥,那真的是:“正月十五貼門神年,晚了半個月!”“六月六燒香,晚了半年了!”



天老大11


首先說我是看完了大家的回答後再來發表自己的看法的。

對於學習,我是持肯定態度的。

且不論古今的大器晚成的例子有多少,大家已經說的很多了。以當下的年齡劃分,三十年才是青年時期,小有經歷,對社會對當下都有了一定的閱歷,不再浮躁不安,精力尚旺,對於學習領悟度增強,有一定的經濟來源用以支撐學習費用了。況且當下的知識結構的變化很快,不說每年多少小更新,三年一個大更新是必然的。如果大家關注時事動態,就會發現今年各個高校淘汰了一批落伍的專業,又發佈了13個新的職業,也就是說,職業是不停變化的,而學習也必然與時俱進。

改變命運的前提就是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有備,才能順勢而起。

有個關鍵你需要搞清楚,就是要有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這個可以根據社會需求以及自身優勢去選,然後就是循序漸進的學習,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我有個女性文友,初中文化,當年也是家庭條件不好輟學了。工作後從喜歡的英語開始自學,到去年拿到寧波大學的工商管理學碩士,嫁個老公學歷也非常高。典型的靠學習改變了命運。

時代不同了,但學習能夠改變人生、改變個人眼界、格局亙古不變。30歲多好呀,正當時,此時學習就是最好的時機,或者說,只要你願意拿起書,任何時候都不晚。






沈浣月


然而你30歲開始創業,當然是不晚,而且三十而立應是正當時,根據自己所學或掌握的知識去做擅長的事情轉化成創業會更好,趁年輕去嘗試,去鑽研,也許會人生輝煌。可不去試怎麼能可能忒動妮?但需要你去調查去體驗他到底如何。不票掩耳竊玲去辦笨事,然後給自己鼓足勇氣,勇往之前,即是坎坷,也要查原因,不要輕言放棄。

在人生的道路上,到處佈滿了止荊氣,創過了一道堅難阻,險,方能有/好的開端。

祝你在人生路上越戰越勇,勇往之前。前方有好運常伴.











一安全


有人30歲下定決定開始學習游泳,也有人50歲了才開始學習外語,之所以想要去學習,是因為想要掌控更多技能特長愛好,對自我有要求。所以說想要去讀書奮鬥,30歲根本不是問題。


其次想要改變人生,如果指的是收入飛躍方面,悶著頭去讀書就足夠了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麼古代有“窮秀才”呢,秀才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考取到吧,那麼有學問怎麼還是那麼”窮“。還有現在報道出來的一些高校院士,對國家個層面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他們收入也沒有高到哪裡去。


改變自己的人生,也可以是改變一種心境,轉換一種思想。讀書可以促使我們不斷地去思考,不斷地去調整,最後達到自己對自己的內在滿意,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滿意。

有夢,有衝動,就拿出行動吧。有時候做某件事,不是因為做某件事情可以帶給我們利益,而是因為如果我們不做這件事會心存遺憾。


有些人才20歲,就已經活的像老人。

有些人已60歲,仍然活的像年輕人。


少兒趣味英語


古人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四十不惑之年才能做到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

三十而立之年,能放下大千世界的精彩,拾起書本,閱人文,歷史 ,科技。可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追求。學生時代需要的是成績,工作階段需要的是能力,成家之後需要的是對家庭的責任感,對兒女教育的能力,對父母親的贍養能力 。

每個人的存在對這個世界而言就是滄海一粟。我們不僅要和別人比 ,也要和自己比。這種情況下不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又有什麼資格成為讓自己認可的人!


縱觀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他們也是在不斷從書中汲取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1988—1995年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

1995—1997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佈平臺“中國黃頁”

1997—1999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

再到後來2018短短雙十一一天就斬獲2135億元銷售額的天貓!

有人說馬雲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大環境的趨勢。真的是這樣麼? 13億人的中國憑什麼成功的是馬雲? 不僅是區區一個大環境因素在裡面,難得可貴的是他膽子大,冒險精神強。又有非同尋常的國際視野。再加上高超的宣傳技巧和持之以恆的決心才能夠支撐他完成今天所擁有得宏圖偉業!

在回頭看馬雲大大的人生簡歷1964年出生的他30歲在在美國學習到互聯網知識後開辦“中國黃頁”,40歲在推出為消費者服務的“淘寶網”……奮鬥在一線的馬雲年齡可能比大多數畢業的學生大了一倍。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都在不斷學習 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讓時間匆匆流逝?


不求名揚四海,也不求錦衣玉食。但求30歲的你後知後覺後,還能夠拾起書本,把自己的人生重新來過!


長流丶


30歲開始讀書奮鬥,想改變自己的人生,晚嗎?肯定的說:不晚。對

一個執著於改變命運的人來說,什麼時候都不為晚。

身邊的朋友,在人生的40多年前因家庭出身,一直不得志,但從未放棄過讀書。

改革開放恰當時,大學招生他是班裡的叔叔輩,而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源於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學,沒有放棄對未來機會的渴望。

大學畢業時,搶他的單位太多,一是因為學識,二是因為有了社會歷練,用人單位自然更歡迎這種上崗即能獨擋一面的人才。

讀書奮鬥改變人生的事例在身邊不乏其人,只有讀書才能讓人的眼界更開闊,豐富的知識集聚,無論是幹農業或其它行業,都不可或缺。

有條件的可選擇進修,沒條件可根據自己的目標選擇自學。

不要因為年齡而放棄,何況30歲剛而立之年,離老者還有幾十年,為何不拼!

想想原紅塔集團的褚時健,七十多歲的高齡開始創業,我們沒有理由退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