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10個蘇聯戰俘開著德軍轟炸機,成功逃回國後,為何全部被處死?

花花心心


兵器知識譜其實最怕寫這類闢謠型的文章了,要查閱大量有關資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我不知道提問者是從哪裡看到的這一段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真實故事,能做出這種壯舉的人必定會受到超級英雄般的對待,又怎麼會被自己人槍決呢?



閒篇到此,開始闢謠!

這是一個真是故事,主人公叫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是蘇軍戰鬥機飛行員。德維塔耶夫在紅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裡表現並不出眾,三年的作戰時間裡只擊落過德軍9架戰機,戰績平平。



1944年7月13日,德維塔耶夫在空戰中座駕被擊傷,跳傘後被俘。在德國最北端的烏瑟多姆島佩內明德基地服役期間,他一直尋找機會逃跑,這座基地是德國V-2導彈的生產基地,常有德軍轟炸機在此基地配合導彈研製,抓住機會的德維塔耶夫帶領九名志同道合的戰俘偷了德軍一架Heinkel He 111中型轟炸機逃離了德軍魔爪。



在進入祖國領空時,他所駕駛的飛機被地面高炮打中,迫降後被自己同志抓住,當得知他們一行十人的經歷後,大家都非常敬佩,德維塔耶夫還把有關V-2導彈基地的情報報告了上級。



在隨後的甄別程序中,其他七名戰俘身份得到了確認,恢復了軍籍回到了原部隊繼續參加對德戰鬥,而德維塔耶夫和另外兩名軍官的審查時間略長,一直到戰爭結束,三人的名譽得到了恢復。



這十個人當中有五人犧牲在戰場上,其餘的五人都活了下來,直到戰爭結束,並沒有任何人被所謂的“自己人槍決”。



再來看一組統計數據:衛國戰爭期間被俘軍人1539745人,回國後被審查人數為226127人,其中148079人被判流放,到1952年為止,這些被流放的人中有93446人因刑期滿被釋放.在紅軍全部77名被俘將軍中(包括6名中將,71名少將,74人來自陸軍,2人來自空軍,1人來自海軍),除了26人死於德國戰俘營,3人失蹤外,其餘48人有28個,包括盧金,波塔波夫,穆濟琴科等人,恢復了軍職,其餘20人(包括費拉索夫)則被指控犯有叛國罪而被處決,但其中有幾人後來因所控不實而恢復了名譽,包括 東線2 中提到的波涅傑林少將,由於錯誤的報告,他被當成叛徒被處死(1956年平反)。



可見,德維塔耶夫及其難友是這群被審查軍人當中比較幸運的人了,至少比波涅傑林少將幸運。




蘇德戰爭期間,如果沒有美英大力援助,蘇聯差點亡國,在這種至暗時刻採用嚴厲的審查手段也是情非得已。而藉此炒作“英雄被槍決”的人,無非是想借機渲染斯大林的血腥而已,廣大讀者千萬莫誤入歧途,所謂欲亂其政,先亂其史,說說笑笑無傷大雅,但是大家不要信以為真,上當始作俑者的當。


兵器知識譜


古人崇尚“士可殺不可辱”,這裡尤其是文人,寧願一死了之,也不願意國家被自己的身軀玷汙。而武將似乎更甚,封建王朝的武將只要是一朝為臣,那便是一世。在武將的觀念裡,戰場的死亡就是最後的榮譽,馬革裹屍是武將最高的象徵,而戰俘苟且偷生則是恥辱。

所以即使是在國家危亡,處於風雨飄零之時,仍然是傾盡全力守護國門,直至最後一刻以身殉國。但是這其中也有不少人是歸降敵方,或者是被俘虜。歸降敵方再見便是敵人,可若是淪為俘虜呢,他們的命運是如何的呢?

蘇聯有過一則案例,蘇軍戰鬥機飛行員——德維塔耶夫,在一次作戰之時飛機被射落,而自己連同身邊的親信跳傘時皆被俘虜,最終被送往臭名昭著的納粹集中營。但是德維塔耶夫並未認命,時時刻刻策劃著逃跑,而終於有一天被他尋找到契機,開著德軍的轟炸機成功逃回蘇聯。



但是回到蘇聯的情況並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般友好,單憑著他們的一己之詞,蘇聯根本無法相信,若是沒有德軍的裡應外合,他們哪能的機會可以開著轟炸機一路順暢的逃回國內。因此接下來的歲月等待他們的是漫長的審訊,同年因為前方戰事吃緊,其中幸運逃回國內的七名戰俘被動的上了戰場,最終有人沒能活著回來。而德維塔耶夫一直處於被關押審訊的日子,直至戰爭的結束,這才被平反了罪名。

所以說,這幾名罪犯並不是被處死,也沒有全部死亡,雖然其中有的人的死亡是因為戰爭,但是蘇聯面對戰俘還是保留了一定的理智。但若不是最後戰爭的勝利,使得德維塔耶夫成功平反,那麼最後的結局也不好說。



蘇德戰爭前期,在德國裝甲軍團的閃擊之下,蘇聯人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就被打懵了,成建制蘇軍成為德國人的俘虜。在這樣的情況下,斯大林為了穩定軍心,說出這麼一句話:蘇聯沒有俘虜,他們都是叛徒。


在這樣情況下,蘇聯對於已方被俘人員並不是那麼友好。

戰俘的成功回國本來就有著太多的疑問,何況是以如此高大上的方式回到的國內?在那個消息還是閉塞的年代,戰俘回到國內,身上究竟帶著多少秘密都是不為人知的,究竟有沒有與敵人裡應外合竊取國家機密,或者他本身又帶著多少的野心,這都是不得而知的!若是這樣輕易相信一個人,那麼就對正義方埋下了不可估計的禍根。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任何能夠威脅到勝利的人,不管是戰俘還是和敵方沾邊的人,都應該嚴格看管。

而這一點與中國的歷史是不謀而合,蘇武牧羊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蘇武作為俘虜長期生活在匈奴之地,一晃就是幾十年,可是偏偏回到中原之後沒享受幾年就撒手人寰。這就是其中的原因,即使被外人稱道,可是落在皇家眼裡,仍然是一個不定時炸彈,他是否與匈奴串通,是否有另外的野心,這都是不得而知的。所以國家的長久才是根本,屠殺一個不定時炸彈,不僅使得皇權安定,也也免了日後的朝野動盪。

這就是為何戰俘會去世的原因,即使逃回國又怎麼樣,只要對國家穩定構成一定的威脅,都該消無聲息的死去。


小鎮月明


若是說起懸疑,真實的歷史遠比電影精彩的多。二戰時期的德國戰俘營裡,曾住著一個當時毫不起眼,卻可以創造歷史的蘇聯人。他名叫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他曾在隊友的幫助之下,劫持了德軍轟炸機,最終成功逃回了蘇聯。而且因為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戰俘的經歷,使得他接觸了德軍的核心軍事機密,對於當時戰局焦灼的蘇軍來說,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的行動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但即便是這樣一個英雄人物,也難逃一死,回國後,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很快被自己人殘害,可謂是很憋屈了。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生於農村,身材健碩,懷著對祖國的熱愛,他參了軍。最後被分到空軍序列,成了一名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戰爭期間,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表現突出,因為高超的駕駛技術,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先後共擊毀十多架德軍戰機。是蘇軍內部出了名的王牌飛行員。


1944年,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在執行一次野外偵查任務時,不幸被敵軍發現擊中,致使他落入了德軍手中。位於首都柏林近郊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正是關押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的地方,這個地方曾作為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與二十幾萬德軍戰俘和猶太人被關在那裡,擁有多年戰鬥經驗的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深知,如果德軍知道自己的戰鬥機飛行員身份之後,一定不會放過他,所以從一開始,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就謊稱自己的普通士兵,才得以免過了詢問。



在一次德軍尋找勞動力的時候,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被抓了壯丁,之後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等人被送到了烏瑟多姆島,這座島嶼二戰期間作為德軍導彈火箭等秘密武器的研發基地。一年多以後,隨著對地形等因素的熟悉,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開始有了逃跑的想法,在與獄友聯繫商量之後,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準備越獄。但此時的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和同伴在一座島嶼上,就算僥倖逃出了戰俘營,也難以跨過島嶼。除非有一架飛機可以用,而那時候剛好有一架德軍轟炸機。



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逃跑的這架轟炸機,可搭載11人。在幾個月的觀察之後,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和同夥在一個凌晨,打暈了守衛,劫機而逃。期間還被一顆導彈擊中了機身,落了下來。而擊中他們的士兵恰好是蘇軍士兵,但接下來他們就被蘇軍抓了起來,原因很簡單,蘇軍認為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一定是敵國奸細。而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宣稱自己帶著德軍核心軍事機密,被單獨審訊,後來還是被殺了,儘管蘇軍根據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提供的秘密,製造了相關的武器裝備。但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卻難逃一死。


木劍溫不勝


蘇軍不承認戰俘,如果大家都可以用投降來逃生,那誰去抵抗到底,誰去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如何擋住優勢的敵人,如何為轉敗為勝爭取到時間、積蓄起力量呢?對於那些戰鬥至死的人,公平嗎?成為戰俘的原因是什麼?貪生怕死、受傷被俘、彈盡糧絕?是真的成功逃回,還是己被策反的內奸?先抓起來,瞭解清楚再說,否則,會不會造成更大損失,讓更多的人白白犧牲呢?!人天性是怕死的,有堅定意志的人不多,很多人只能強迫他。要講人道、公正嗎?敵人要殺死你,你還要講道理、找理由叫敵人不殺死你嗎?!戰爭的殘酷就在於此,為了生存,沒道理可講,愛兵如子,棄之如草芥,就算對個人來說,是錯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取得戰爭的勝利,保證民族、國家的生存,就是正確的,不得不取捨,否則就是徹底滅亡。要和平嗎?總有人不要,你單方面要,那滅亡就屬於你。


沉140769451


納粹、死亡集中營、孤島、V2飛彈、火箭基地、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奪機逃亡、平反......這些元素全部疊加到了一起,組成了一個異常精彩的故事,而這件被歷史埋沒的險象環生的故事,在今天如果被改編成電影,那絕對是集戰爭、動作、劇情、懸疑為一身,完全不亞於《拯救大兵瑞恩》、《肖申克的救贖》、《間諜橋》、《荒島餘生》、《辛德勒的名單》、《虎口脫險》、《漫長的婚約》、《大逃殺》等任何一部大片,而它,竟然是真實的。

我們從蘇聯飛行員米哈伊爾·德維塔耶夫墜落的那一刻說起。

作為1941年最早的一批蘇聯飛行員,德維塔耶夫擁有擊落多架敵機的戰績,是為蘇軍的優秀飛行員,然而在44年德軍瘋狂的攻勢中,於7月13日這一天,不幸被擊落,從此就開始了他曲折坎坷的回家之路。

德維塔耶夫最早被關押在波蘭的羅茲集中營,一般來說被俘飛行員的待遇是不錯的,因為用飛行員可以交換到高價值的戰俘,所以德軍也不會隨便怠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處死他,然而德維塔耶夫不甘被俘,試圖越獄,於是,被轉到了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是名副其實的地獄,對待猶太人,蘇聯人極其殘忍,而德維塔耶夫用了一個死去的烏克蘭人的名字矇混過關,沒有被當做蘇聯飛行員處理,就這樣活了下來。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之後,被轉移到了烏瑟多姆島佩內明德基地。基地在德國以北,波羅的海以南的半島。

這座基地是德國V2火箭的誕生地,也是大量先進火箭發動機的試驗場。

戰後被美國俘獲的天才設計師,把人類送上太空的火箭專家馮·布勞恩當時便在此主持德國的火箭研發項目。

勞工和苦力除了要修建發射場,還要加工火箭零件,非常疲勞,而德國人並沒有打算給這些勞工活路,即便不是 被重體力勞動累死,也會因為涉密,在工程完成後活下來的人也會被處決,這裡才是真正的令人絕望的地獄。

本性勇敢,思索著逃跑的德維塔耶夫又開始盤算著逃跑,接下來的劇情就堪稱電影了。

首先,找隊友,他找了八個夥伴。大家開始計劃,商議,總結德國守衛的換崗時間。

其次,尋找逃跑方法和工具。

基地和陸地之間只有一條路相連,重兵把守,而且位於德國本土,正常人插翅難逃,然而,老天真的就給他們插了翅。

基地內有一座機場,有一架亨克爾111中型轟炸機定期往返,運送專家,物資,裝備。

但是德國飛機蘇聯人不會開呀!

學。

德維塔耶夫開始通過當吃瓜群眾透過柵欄觀察,默默學習德國飛行員的操作,德國飛行員覺得柵欄外這個彎彎再怎麼也不可能看會開飛機的技巧,還很得意地將操作動作示範給他看。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甚至撿到一塊廢棄的儀表盤,用來仔細研究和背記。

1945年2月8日,在被俘一年多,無數次逃跑失敗過後,德維塔耶夫開始了他最後,也是最大膽的一次行動。

首先,刺殺了一名守衛,換上他的服裝,把兄弟們接上了飛機。這聽起來是不是像遊戲《盟軍敢死隊》一樣?

接下來,機艙門是鎖著的,於是通過鑽孔,才好不容易打開。

最後,飛機沒電,於是又偷來電瓶車充電。

最後準備就緒,大家匆匆開始起飛。

起飛的同時,就被停機坪上的德軍發現了,開始追擊,然而,德維塔耶夫不知道有一個開關在哪裡,老是拉不起來,地面上的德軍開始窮追不捨。後來終於拉起來,逃脫了追擊,但是又遇到一個新問題——沒有航圖。

於是只有憑感覺朝東飛,在飛行了400公立以後,終於在蘇聯前線被防控炮兵擊傷迫降。而飛機還帶著德軍的機密武器上的零件——飛彈導航系統。

看到飛機上下來一群衣衫襤褸的戰俘,蘇聯士兵都驚呆了,面對他們的故事,蘇聯指揮官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甚至認為他們就是德國人派過來的間諜——

手無寸鐵,在戒備森嚴的火箭基地偷飛機來開,帶著8個戰友和機密情報......你當我伏特加喝多了吧。

這些人被神經兮兮的蘇聯內務委員會審判,其中五名戰士被送上了比死囚營害慘的地方——懲戒營,也就是作為敢死隊炮灰被送回前線,全部陣亡,而德維塔耶夫和另外兩名軍官一直被監禁。



隨著戰勢的推移,蘇軍根據9勇士的情報,轟炸了佩內明德基地,而後來當攻入這裡的時候,獲得了大量的火箭資料,儘管如此,也不相信德維塔耶夫,戰後他戴著“罪犯”的帽子在鐵路部門做苦力。

命運就是這麼的有意思,1957年,在蘇聯太空籌劃主席謝爾蓋·科羅廖夫的親自過問和努力爭取下,德維塔耶夫被平反。

其實說來也巧,科羅廖夫本人就是在1938年大清洗期間遭受迫害,做了6年牢的科學精英,所以他對斯大林內任務委員會那一套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做法深惡痛絕,他理解和同情德維塔耶夫,並且認為他和其它8位勇士帶來的情報對蘇聯太空計劃發揮了作用。在冷戰背景下,在大科學家的幫助下,受盡磨難的英雄才被平反,被追認為蘇聯英雄。


2002年,德維塔耶夫去世,享年85歲,他在晚年留下了一本自傳《逃出地獄》,講述了自己令人驚訝的奪機逃亡經歷。

為了回到祖國的懷抱,英雄創造了奇蹟。


HannibalLecter


十個蘇聯戰俘能夠駕駛德軍戰機逃回蘇聯卻被自己的國家處死,恕我無知,不敢就此事件置喙一詞。但是,無知並不妨礙我就相關的內容也來言說幾句。

曾有史說,二戰中斯大林得知自己的長子被德軍俘獲,立馬下令逮捕了自己這個兒媳。這個,該是史實吧?歷史也容不得如此胡編。

那麼,斯大林何以如此?作為一個國家領袖,尤其是正當抵抗侵略的非常時期,無視自己兒子被俘表現出鐵血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何以逮捕自己的兒媳?揣度偉人心態,該是懷疑兒媳,會做出有損家長也就是領袖乃至國家顏面的醜事來。偉人如此處置兒媳,而不是如正常人那般安慰自己剛遭受失偶之痛亟需關懷的晚輩,可見偉人的心理已經失常。聯想到二戰爆發之前的三十年代,斯大林清洗蘇聯軍隊高層,有相當數量的高級軍官死於非命,偉人的心態也該是懷疑這些軍官對自己不忠會妨礙自己的領袖地位所以痛下殺手。因為是偉人,所以會做出一些非常的事情來?

本來,參與戰爭,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被俘以及戰死都是常態。即使在戰場上殺得你死我活,一旦淪為俘虜便應該獲得人道對待,彼此對等。所以在一戰之後就出現了《日內瓦公約》,這是人類對於戰爭的理性認知。

如同上世紀三十年代蘇聯的軍隊清洗,影響到中國的便是紅軍肅反,同樣有一些紅軍軍官冤魂不散。延續到朝鮮戰爭,被俘的志願軍在終戰協議中有權選擇自己的去向,包括去臺灣。執意選擇回到祖國懷抱的,除了祖國有自己期盼的親人,更有對祖國的一腔熱血。事實很冷酷。這些戰俘回到自己祖國的懷抱,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溫暖。

回顧過去,是為了正視曾經犯下的錯誤。惟有正視過去,才可能獲得進步。


破罐子284


斯大林在227號領中已經明確表達了蘇聯政府對待,撤退人員,叛逃人員,被俘人員的態度,就是隻要你擅自撤退,逃跑和被服都會以叛國罪論處。假如真有這種情況發生那他們一定是死在227號領之下了,戰爭時期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自己的兒子都忍痛殺了,更別說這十個逃兵了。





清濁御史


不管這事是不是準確,但所有的集權制都視人命如草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如是我聞75793496


思維方式不一樣蘇聯通知的時候它以暴力綁架清洗開展政治活動它不是以人的生命為第一位的你只要當了俘虜就是可恥的打仗打不贏就必須以死亡來結束跟世界主流社會的三觀不一樣所以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都被西方和美國視為邪惡國家用經濟來制裁它


心繫煜瑋


這種沒有確鑿的時間、地點、番號、人物和標註清楚的史料出處的東西,只能稱之為“謠言”,不值一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