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为村干部精准“画像”

2019-04-04 09:53 | 柯桥日报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沈潇

“领头雁”“狮子”“老黄牛”“鱼儿”……这些是兰亭街道最近选拔基层村干部时对一位位村干部的形象比喻。近段时间,该街道在选拔基层村干部时,运用软件大数据建模为村干部精准“画像”,成为我区村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新鲜事,也成为大家的热议事。

用软件科学快速

挑选村后备干部

工作推开,试点先行。2017年底兰亭街道在紫洪山村进行了大数据选拔基层村干部试点,并对全村党员进行数据建模评价,王荣安等12人脱颖而出,入选村级后备干部。

据介绍,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利用SPSS软件在村党员范围内,按照年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先锋指数、笔试等五个维度进行赋分和数据建模评价分析,从而快速、科学地筛选出一批村级后备干部。

按照工作表现和性格特点,将村级后备干部划分成4种类型:能带头、定纷止争的领头雁型,敢担当、敢打敢拼的狮子型,肯做事、勤恳踏实的老黄牛型,会交际、人际和谐的鱼儿型。这些很形象的比喻,每个干部大致是什么类型让人一目了然。

“经过前期准备,我们去年1月份开始利用SPSS软件选拔村干部及后备人选这一工作。”兰亭街道党政办的吴华军说,截至目前,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已经对紫洪山村、兰渚山村、联合村、里木栅村、新陈村5个村用SPSS软件进行了后备村干部的选拔。这5个村的村干部年龄偏大,面临着新老交替,急需选出能力强、敢于担当的后备干部人选。

据兰亭街道组织委员陶政炜介绍,他们从5个村220名党员中共摸排出40名后备干部人选,其中40岁以下的占7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60%,且已有2名村级后备干部被推荐上岗,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有力推进了村级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此举有效破解农村干部‘选人难’痛点,解决村干部队伍思想固化、不作为懒作为、队伍不团结等问题。”陶政炜说,接下来还将在街道其他村推开。

选拔出的村干部没有让大家失望

在吴华军的办公室里,记者看他打开SPSS软件,输入“紫洪山村”,40多位该村党员的评分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根据评分选出了12名后备干部。其中王荣安的评分最高,他就是利用SPSS软件进行大数据评价后选出的村干部,现在担任紫洪山村党总支书记。

去年3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点化培养后,领头雁型的王荣安开始担任紫洪山村党总支书记。在一年的时间里,在王荣安以身作则的带领下,紫洪山村村容面貌焕然一新,各类信访投诉大幅下降。村里还进行了老台门修复、古村落配套工程建设、环境卫生治理等一系列实事,村民满意度测评从2017年的62.5%增长到2018年的87%,并顺利通过“五星达标村”市级验收。

大数据背后是年轻干部的智慧付出

利用SPSS软件进行大数据评价后选出村后备干部,给人以科学、合理的可视化呈现,这看似是软件的厉害之处,实则背后是兰亭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的智慧和辛勤付出。与吴华军一起进行这项工作的还有姚伟方、陶政炜、韩杨宇、徐秋佳、俞羽童。其中吴华军和俞羽童是“90后”,年轻人脑子活、肯干事,平时他们就很关注一些大数据统计的分析类软件。

从前期的体系构架、分哪些维度去考量,具体权重多少、怎么分类等,到后期去村里收集每位党员的各项材料并输入软件,吴华军等人都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徐秋佳、俞羽童、吴华军三人常常加班讨论,光前期构思就花了一个星期。

有了构架就要往里面填内容,需要到村里收集每一名党员年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先锋指数的情况作为评分依据。其中先锋指数包括出勤率、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情况。工作经历包括在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企业的工作经历、农村工作经历等。这些具体数据收集由徐秋佳来完成,数据收集要落实到每一位党员头上,工作细致而繁琐,她下村常常是一大早出门,回来已是日落时分。

“小年轻”们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现在他们的这项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成为选拔农村干部的一项创新之举。“接下来,我们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数据,比如群众口碑等,让软件分析更加完善。”吴华军说。

“小年轻”们正在研究SPSS软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