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後期,官場的真實情形是這樣的,不滅亡才怪呢

明朝後期,官場的真實情形是這樣的,不滅亡才怪呢

明朝是一個非常奇葩的朝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稱帝后,殺人如麻,成萬成萬地殺人;太監干政最嚴重;到了明朝中後期,官場浮誇風盛行,做實事的官人大都沒有好下場。這樣的朝代,怎麼能不滅亡呢?

明朝後期,官場的真實情形是這樣的,不滅亡才怪呢

當這個明末的頂樑柱也被皇帝殺掉以後,人民哀嘆“傳庭死,而明亡矣”。對,明朝最後的頂樑柱就是孫傳庭。

孫傳庭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最開始是知縣。因為踏實做事情,政績突出,於天啟年間升為吏部驗封主事,然後又再升至稽勳郎中。當時閹黨魏忠賢在朝中培養親信,打壓異己。孫傳庭明顯不是魏忠賢陣營的人,備受打壓,因不滿第一次辭職。

明朝後期,官場的真實情形是這樣的,不滅亡才怪呢

崇禎八年,魏忠賢被清除後,孫傳庭被再次起用。在鎮壓農民軍的戰鬥中表現突出,顯示了極高的軍事才能,經常大敗各地的農民武裝。崇禎九年,孫傳庭再次被委以重任,晉升陝西巡撫,奉命剿滅西北部的農民軍。

孫傳庭到任後,招募了幾萬新兵,日夜操練,讓軍隊的戰鬥力逐漸增強,這支軍隊人稱“秦軍”。此時闖王高迎祥領導的農民軍在陝西非常活躍,到處攻打城市,大肆搶奪,很快就要進攻西安。

明朝後期,官場的真實情形是這樣的,不滅亡才怪呢

孫傳庭率領秦軍守在漢中,決定在高迎祥進攻西安的路上進行截擊。秦軍事先在地形險要的地方設下埋伏,準備以逸待勞。當高迎祥的農民軍進入埋伏圈,秦軍全力出擊,一舉擊敗高迎祥部隊,連高迎祥都被俘虜了。

另一路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成為新一任的闖王。崇禎十年,明軍發動了對農民軍的大圍剿。孫傳庭率部配合各路明軍,以優勢兵力,給農民軍極大的衝擊,關中以南得以平定。

崇禎十一年,孫傳庭又在潼關南設重兵埋伏,使闖王李自成部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最後只獨自率18騎突圍。正準備追擊敵殘部的時候,突然傳來清軍攻入長城,直逼北京城。憂心如焚的崇禎帝只好急調孫傳庭部回京防禦,使得李自成有了喘息之機。

明朝後期,官場的真實情形是這樣的,不滅亡才怪呢

孫傳庭率援軍趕到,剛拉開陣勢,卻因為與主和派楊嗣昌、高起潛有矛盾而被誣陷。此二人在崇禎帝面前說了很多孫傳庭的壞話,讓崇禎對他產生了懷疑。崇禎下聖旨要調了孫傳庭創立的秦軍,給了孫傳庭一個虛職,不予重用。孫傳庭憤憤不得志,導致身體生病,於是要辭歸故里。接著楊嗣昌卻說孫傳庭稱病是假,實為推託責任。崇禎大怒,將孫傳庭抓下獄。

到了崇禎十三年,李自成再次發展出龐大的起義勢力,已經不是明朝軍隊可以抗衡了。這時的李自成開始不斷的動搖了明朝的統治。崇禎再次驚慌起來,想來想去,發現曾經大敗李自成的孫傳庭還在監獄中,於是將其從獄中提出來,命其征討農民軍。

明朝後期,官場的真實情形是這樣的,不滅亡才怪呢

在孫傳庭的帶領下,明軍雖然打了幾場小勝仗。無奈彼此力量懸殊,明軍又缺乏正規訓練,士氣不足,面對強大起義軍,人心惶惶。再加上朝廷的不信任,天天催促要和起義軍主力決戰。最終,在朝廷的多次催促下,孫傳庭無奈草率出征,戰死沙場,享年51歲。結果,崇禎還以作戰不力怪罪孫傳庭。

孫傳庭的一生是很有代表的實例,就是隻要做實事的忠臣一出來,有點功績後,馬上會受到壓制、排擠,最後落得不好的下場;而浮誇的奸臣,卻每每得到重用,官運亨通;明朝的皇帝也真是個個都是昏庸無比,盡聽信奸臣之言。這樣的朝代,怎麼能不被滅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