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帝王之争向来就是残酷的,贤如大禹也需时刻小心翼翼

小说:帝王之争向来就是残酷的,贤如大禹也需时刻小心翼翼

河图洛书的传说已经尽人皆知,但凡涉及到帝王之争,哪怕是无意涉足,也要时时刻刻小心翼翼。

舜帝常言有禅让之意,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假意为之,谁也没有能力把握住他的心思。

当年虞舜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两位绝美娇妻,受尧帝禅让称帝。

也有说虞舜之所以能受尧帝禅让称帝,是借助了八元八恺的力量。

八元是指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而八恺是指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世得其利,谓之曰“八恺”。

当年虞舜参政,有意笼络八元八恺,使“八元”管理土地,“八恺”管理教化,一切权利则皆归附于己身。

又将与尧帝亲近的四族兽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流放到边远的荒蛮之地,称其为四大凶兽。

由于尧帝年纪老迈,故而德虽为天子,但是权力已经逐步过渡到虞舜手中。

之后,虞舜则顺理成章受尧帝禅让而称帝。

也有人说虞舜将尧帝囚于平阳,然后取之帝位。而后稷则放尧帝之子丹朱于丹水,使之不复与尧帝相见。从此舜帝之位才得以巩固。

尧帝在位之时,夏禹的父亲鲧,受尧帝之命,以淹堵之法治水,治理洪水长达九年。虽然未能驱退洪水,但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也算是劳苦功高。至少并无犯过多大的过错,毕竟面对天灾地变,谁也没有多少对抗的能力。

最终,鲧没于羽郊。也有说因鲧与尧帝之子丹朱、虞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帝流放至羽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尧帝令人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鲧究竟是因为争夺帝位遭舜帝迫害而亡,还是治水不力被尧帝处死,连大禹也无法分辨其中的缘由。

帝王之争,向来就是残酷的。胜固然能名震千古,败亦随时能人死族灭,鲜有失败者能得到善终的。

炎帝的遭遇算是个例外。当年轩辕黄帝从姬水东迁,与炎帝在阪泉大战三场,炎帝落败后两个部落合并结盟。轩辕黄帝从此主宰华夏大地,炎帝则率领少数族人迁往南蛮,算是个不坏的结局。

人族与妖族之间的关系,一向难以言表。人族对妖族既充满敬畏,又有所忌惮。毕竟所处族群不同,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年大禹迎娶涂山氏九尾狐女娇,便遭到了族中长辈们无情的反对,一些人甚至誓死抵制。心怀好意的是担忧人族与妖族互通之后难以共处。而身怀歹意的则是惧怕大禹拥有了涂山氏的力量之后,便有了争夺帝位的可能。十数年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不无这方面的顾忌。

所以治水大军,以人族开山挖河为主,由此打造一支属于人族自己的,来之能战的治水大军。妖族中人则辅以行水、狩猎、垂钓、果腹、采桑、伐木等各项事宜。

相较于尧帝,大禹与舜帝的关系更为亲密。也许当初虞舜是想借助自己的力量,来对抗尧帝,但无论如何,大禹都很感激舜帝。

虽然在大禹眼中,并无人族与妖族之分,但伯益与后稷则有所不同。

伯益曾经在舜帝手下担任虞官,掌管山泽,繁育鸟兽。兼之他擅长凿井之术,舜帝一方面命他协助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使得百姓不必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

另一方面,则有监督警示的意味,谨防大禹与其父鲧一样,有争夺帝位的狼子野心。

后稷,曾为尧帝手下的相官。年少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年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

虞舜命后稷相助大禹治水,一方面彰显治水是尧帝的旨意,功成之后尧帝居功至伟。

另一方面则采取怀柔政策,要将尧帝手下的相官召为己用,让大禹、伯益、后稷三方相互制衡,相互监督。

这些复杂的三角关系,齐天都是听白虎所说。白虎讲解的十分透彻,齐天听起来心有余悸。不过既然白虎已经深明其理,大禹自然也能明白其中的窍要。只是对于这些大禹毫不在意,治水才是他的任务与职责。

齐天走下山顶,一路上遇到无邪与无祭两兄弟。

无邪笑道:“齐天兄弟深得司空大人赏识,以后将会成为华夏大地举足轻重的人物,到时候别忘了我们这些犯难与共的兄弟。”

齐天与之相似一笑,从笑容中竟然觉察到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无祭手搭着一位古铜肤色的女子,在一旁附和道:“龙门山虽比不过大禹城,不过齐天兄弟若有喜欢的女人,可以直接将她抱入屋舍。像你这样的人才,不知有多少女人愿意为你抛来橄榄枝。若是齐天兄弟有些许难为情,就让兄弟们为你择几个绝色尤物,让她们为你留门便是。”

一旁的女子娇笑着抛来魅惑的眼神。

齐天无奈笑道:“呃,不必了,我还是比较喜欢花果山的猴子。”

无邪与无祭互使一个眼色,面露尴尬之色,心想果然是物以类聚,猴子喜欢的当然是母猴了。

“既然齐天兄弟无此雅兴,那就请自便了。”

说完便抱着一位古铜肤色的女子进了洞穴。

大禹之所以能称王称帝,与他统帅的治水大军是脱不开干系的。笔者尽量将这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写的隐晦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