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酉水河是漢江河上游東出漢中盆地進大巴山區接納的第一大支流,發源於秦嶺主脊南側。洋縣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舉全縣之力從其上上游茅坪地段引流出一個灌溉工程——洋縣引酉工程,據近幾年網絡評價,其規模以及修建時的艱鉅程度和工期,不亞於河北省林縣的紅旗渠,灌溉著漢中盆地東部平原和丘陵區域數十萬畝土地。剩下的水流在今被槐樹關鎮和金水鎮瓜分的原酉水鄉南區圍了一座山,山型如插在地裡的一顆蕎麥粒兒。人們依形取名,可能從未種植過蕎麥。

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主峰三稜形延展出三條山脊,被酉水河環繞。向西的那條稜脊和西部丘陵地連接,連接處凹陷,當地人稱埡口,面寬數丈,距河面垂直高度數十米,若順河流總體流向從其底部兩側的上下游洞穿,長不過百數十米。農業學大寨火熱年代,包括槐樹關鄉、金水鄉等數鄉在內的整個酉水行政區,花勞力無算幾個冬天,設計將其埡口切挖至河底讓河直流,環形舊河道變千畝良田。無奈當時缺乏大型機械,僅啃下小小的牙痕就終止了,若擱現在,大型挖掘機不肖多長時間就能願望達成。後又瘋傳國家欲在此建較大水電站,也不知何因不了了之。現在,私人老闆投資,利用這個圓環儲水,建起了一個近千千瓦的小型發電站。庫區水深數米,水色碧綠或幽藍。從其隔河相望的城山樑俯瞰,蕎麥之型更為明顯。

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據當地人傳說,至少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前,蕎麥山屢次扎駐土匪隊伍,主峰及三條稜脊都有住人遺痕,稱之為寨。他們被滅,無其他百姓居之。近河面之處尚有零星住戶。

距此東向三十里處有一近百戶村落韓莊,是我的祖籍,全是韓姓人家,其中一支人是我的遠祖收為養子的外省人後裔。他們的第一位祖先就是蕎麥山某年代一夥土匪遺留下的一個小孩,他逃難至村,不知父母與祖籍,被我遠祖收為養子,錫予韓姓,幫其成家立業。各代子孫參與韓氏家族活動,不能通婚,卻被我族人族外視之,被大家戲稱蕎麥山人。世代子孫在韓氏家族中話語權弱弱。我佩服遠祖的識見和策略,他們輩分極高,和我同齡的,按我們族規,都要叫人家高祖。他們憑此居高臨下,我們再怎麼不敬,稱呼卻不能不在其名字後綴以某輩爺,他們正襟領受,樂享應答。

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蕎麥山三面山腳都有不大也不小的近河灘塗,大概為河流泥沙淤積而成,既是寨上人與來犯者戰爭的緩衝區,也可以臨時屯田解不時之需。山腳之上山腰間坡面陡峭,灌木成林,使得寨上易守難攻。

環河對面各山雖略高於蕎麥山,但陡得厲害,背後村民無法耕種其上,徒長林木。許多地方和蕎麥山間距不大,據說剿匪時寨中所養土雞如鳥樣飛沒其中,被村民逮著。山後分佈眾多村落,是蕎麥山匪後勤供應基地,許多村莊都有被其劫掠的歷史。其中一村落叫尚家砭,蕎麥山東向河對面陡坡山後凹處,尚氏一族聚居,今有族人五百餘眾,乃為最後一劫一名倖存孕婦遺腹子發達而成,凡十代左右。

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傳說他們的祖上被屠村,只有一孕婦住孃家倖免。在孃家生產下遺腹子,被母舅們撫養。母姓龐,孃家所在村子叫龐家山,在蕎麥山以西,其村落現居族人千數。遺腹子稍近成年,母攜子返回尚家砭延續血脈。眼見各老屋中荊棘叢生,生長緩慢的狼牙刺灌木雙手難以合握,自生喬木如香椿樹都能作屋柱和檁條,泣淚至血。母子倆擦乾眼淚,白手起家,拓荒蓋屋,重振祖業。兒子偌大年紀討得媳婦,繁衍下來。現如今,數里長一道山樑擺滿他的子孫後代,還有移居外縣的,都記得這位祖先名曰尚日錄,含義為太陽記錄著尚氏家族的災難和自強不息。

現在的蕎麥山,三腳穩紮大地,林木蔥蘢,無嘈雜人聲喧囂,碧綠環繞的水電站庫區魚兒瘋長,是垂釣的好去處。環河各山鄉村公路通達,山背後的村民紛紛從山腳搬至沿山脊而修的公路邊,一幢幢白牆玻璃窗紅屋頂的兩三層鄉間別墅白日裡熠熠生輝,反照著蕎麥山,夜晚從城山樑俯瞰,明燈閃爍如天上繁星,蔚為壯觀。

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酉水河蕎麥山且聽韓師諞一諞


韓文科,洋縣中學高級教師,有文章見載於《教師報》、《漢中日報》、《佛坪文藝》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