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泥河湾(作者:宁静致远)

远去的泥河湾(作者:宁静致远)

呼兰河有一条支流,也是呼兰河的一级支流,叫泥河,古称濠河。发源于庆安县老爷岭,流经巴彦,绥化,兰西,最后在呼兰孟家乡张家围子汇入呼兰河。泥河流到绥化,兰西,呼兰三市县交界处自然形成了一个湖泊,就是现在的泥河水库。一九五八开始修建水坝,到一九七五年竣工。水库面积扩大到四十平方公里。这在当年可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总投资1800多万,就连当年时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钱正英都来视察过。

小时候的泥河湾,虽然没有现在大,可那纯美的,自然的,没有污染的渔米之乡,却是现代文明无法取代的,永远的记忆!

远去的泥河湾(作者:宁静致远)

姥姥家就住在泥河边的民主村,那个时候叫白毛井。小时候常去姥姥家,不是因为有好吃的,姥姥家也不富裕,因为是地主成份,所以处处受限制。可姥爷姥姥勤劳节俭,日子过的还行,好吃好喝自然就留着给外孙子了。最主要的姥姥家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每到五月节的时候,姥爷都领着去北甸子抓鱼,刚没过小腿的小河沟里到处都是鱼,用手摸马蹄坑,那里就有小鲫瓜子,每摸到一条鱼都高兴的不得了,这时姥爷就一定说,别吵吵…

最好玩的还要数采野鸭蛋,也是每年五月节前后,泥河湾的草甸子上就会长出很多塔头墩子,野鸭子就在这些塔头墩子里坐窝生蛋,找野鸭蛋也不是容易事,野鸭子也很聪明,它们都把窝坐在塔头墩子的最中间,出入口都很隐蔽,不知道的很难发现。也许就是因为不好找,所以真找到的时候,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特别的有意思。后来读初中的时候,写了一篇作文《采野鸭蛋》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还获得了黑龙江省赛区二等奖。

每到深秋,泥河湾就变成了芦花的海洋,一眼望去,白芒芒的一片,秋风吹过,芦花飞雪。就如江南的香雪海。

远去的泥河湾(作者:宁静致远)

这样美的秋景,在当年却好像很少有人欣赏,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人们都太忙,生产队天天有活,虽然挣不了几个工分,却都忙的要命,累的要命。就连上学的孩子也经常放农忙假去生产队干活,十多岁的孩子不会干农活,去了也是随大帮,扒苞米从来都扒不干净,薅谷子也分不清哪颗是草,哪颗是苗。等到了地头歇气,不是去抓蝈蝈儿,就是去撵沙虫!

每到上老冻的时候,泥河湾的冰上能进大车了,生产队就开始打苇子了,然后送到造纸厂卖钱,据说泥河苇子是上好的造纸原料,每到这个时候,各生产队,大队都会因为分界不清,分配不均而打仗。大人们打苇子,小孩子就都到芦苇荡里藏猫猫,听到大人们打仗了,就躲在一边看热闹。那个叫芦花的,胆最小时女孩就拽着你,躲在身后看,还经常拿家里新炒的瓜子给你吃。

远去的泥河湾(作者:宁静致远)

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刚好高中毕业,考到外地的师范学校读书,这在当年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可以不在农村干农活了,毕业有工作,吃硬本子粮。可也是从那个秋天,那个芦花飞雪的季节,离开了那个生养自己的故乡。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每有空闲,总想着回泥河湾看看,只是原来的湿地,草甸子,塔头墩子,野鸭子,还有那飞雪的芦花都永远的消失了。姥爷姥姥也早都去逝了,当年那个天真胆小的芦花也变成了老太婆,而且是那么的苍老,和茫然。只是还能清楚的记得姥爷姥姥那句说的最多的话,好好念书!好好念书!

远去的泥河湾(作者:宁静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