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泥河灣(作者:寧靜致遠)

遠去的泥河灣(作者:寧靜致遠)

呼蘭河有一條支流,也是呼蘭河的一級支流,叫泥河,古稱濠河。發源於慶安縣老爺嶺,流經巴彥,綏化,蘭西,最後在呼蘭孟家鄉張家圍子匯入呼蘭河。泥河流到綏化,蘭西,呼蘭三市縣交界處自然形成了一個湖泊,就是現在的泥河水庫。一九五八開始修建水壩,到一九七五年竣工。水庫面積擴大到四十平方公里。這在當年可是一個很大的工程,總投資1800多萬,就連當年時任國家水利部部長的錢正英都來視察過。

小時候的泥河灣,雖然沒有現在大,可那純美的,自然的,沒有汙染的漁米之鄉,卻是現代文明無法取代的,永遠的記憶!

遠去的泥河灣(作者:寧靜致遠)

姥姥家就住在泥河邊的民主村,那個時候叫白毛井。小時候常去姥姥家,不是因為有好吃的,姥姥家也不富裕,因為是地主成份,所以處處受限制。可姥爺姥姥勤勞節儉,日子過的還行,好吃好喝自然就留著給外孫子了。最主要的姥姥家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每到五月節的時候,姥爺都領著去北甸子抓魚,剛沒過小腿的小河溝裡到處都是魚,用手摸馬蹄坑,那裡就有小鯽瓜子,每摸到一條魚都高興的不得了,這時姥爺就一定說,別吵吵…

最好玩的還要數採野鴨蛋,也是每年五月節前後,泥河灣的草甸子上就會長出很多塔頭墩子,野鴨子就在這些塔頭墩子裡坐窩生蛋,找野鴨蛋也不是容易事,野鴨子也很聰明,它們都把窩坐在塔頭墩子的最中間,出入口都很隱蔽,不知道的很難發現。也許就是因為不好找,所以真找到的時候,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特別的有意思。後來讀初中的時候,寫了一篇作文《採野鴨蛋》參加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還獲得了黑龍江省賽區二等獎。

每到深秋,泥河灣就變成了蘆花的海洋,一眼望去,白芒芒的一片,秋風吹過,蘆花飛雪。就如江南的香雪海。

遠去的泥河灣(作者:寧靜致遠)

這樣美的秋景,在當年卻好像很少有人欣賞,可能是因為那個年代人們都太忙,生產隊天天有活,雖然掙不了幾個工分,卻都忙的要命,累的要命。就連上學的孩子也經常放農忙假去生產隊幹活,十多歲的孩子不會幹農活,去了也是隨大幫,扒苞米從來都扒不乾淨,薅穀子也分不清哪顆是草,哪顆是苗。等到了地頭歇氣,不是去抓蟈蟈兒,就是去攆沙蟲!

每到上老凍的時候,泥河灣的冰上能進大車了,生產隊就開始打葦子了,然後送到造紙廠賣錢,據說泥河葦子是上好的造紙原料,每到這個時候,各生產隊,大隊都會因為分界不清,分配不均而打仗。大人們打葦子,小孩子就都到蘆葦蕩裡藏貓貓,聽到大人們打仗了,就躲在一邊看熱鬧。那個叫蘆花的,膽最小時女孩就拽著你,躲在身後看,還經常拿家裡新炒的瓜子給你吃。

遠去的泥河灣(作者:寧靜致遠)

一九七七年國家恢復高考,剛好高中畢業,考到外地的師範學校讀書,這在當年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可以不在農村幹農活了,畢業有工作,吃硬本子糧。可也是從那個秋天,那個蘆花飛雪的季節,離開了那個生養自己的故鄉。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每有空閒,總想著回泥河灣看看,只是原來的溼地,草甸子,塔頭墩子,野鴨子,還有那飛雪的蘆花都永遠的消失了。姥爺姥姥也早都去逝了,當年那個天真膽小的蘆花也變成了老太婆,而且是那麼的蒼老,和茫然。只是還能清楚的記得姥爺姥姥那句說的最多的話,好好唸書!好好唸書!

遠去的泥河灣(作者:寧靜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