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毕志飞最近有点红,也有点“背”。

3月31日,有着中国“金酸莓”之称的“金扫帚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被评近十年来“最令人失望华语电影”。而导演毕志飞成为继去年王宝强亲自到场领奖后,勇吃螃蟹的第二人,同样收获一片“勇气可嘉”的赞誉。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毕志飞第一次结缘“金扫帚”。去年,毕志飞领衔“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导演”两项殊荣,但在准备去领奖的3天前,他退缩了,只是“躲过了去年,没躲过今年!”

毕导的戛纳梦,是否依在?追逐金棕榈的路上,到底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毕志飞 手拿“金扫帚”的“著名”导演

领“金扫帚”不忘调侃王宝强

去年3月,毕志飞因豆瓣2.0分的《纯洁心灵》获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正处于情绪旋涡中心的他甩出一句“关于金扫帚奖不做评论,我在等待来自戛纳的消息”。一年过去了,属于《纯洁心灵》的金棕榈,还是没有消息,但金扫帚又来了。

今年,他没有退缩,只字未提戛纳,大方承认《纯洁心灵》的烂。表示之前自己太野心勃勃,电影的故事线太多,失败给了自己很大教训,会永远铭记这个事情。但“这个奖绝对不是一份荣誉,就是一种鞭策,来到现场我会把这个珍藏。也希望从金扫帚奖开始,开始我一系列的金字头历程,比如金熊、金马、金像等。”

毕志飞似乎言语诚恳,同时又戏谑表示,王宝强才是最令人失望的导演,“我不够有名,有点厚爱我了!”

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自谦”的毕志飞似乎没有意识到,以不光彩的“豆瓣最低分导演”、“碰瓷无赖”、“百度百科搬运工”成名,过去几年他在网络上掀起的话题声量,并不输给王宝强。

走红始于2016年,自筹资金2500万拍摄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被豆瓣评史上最低分,他发公开信痛诉“一个青年导演花十二年心血认认真真给中国拍电影,被豆瓣一天毁了!”;他给电影局写信控诉豆瓣“黑幕”,将后者归为境外黑暗势力,后被豆瓣反诉;撕完豆瓣,再撕业内媒体《中国电影报》《中国青年报》;他给影评人和网络黑手下“约战书”:在《纯洁心灵》上线优酷当日,毕志飞在该平台弹幕与应战的各路影评人“公开对决”……

在这部和他深度绑定的导演处女作电影里,毕志飞同时还担任了出品人、制片人、编剧、美术指导、剪辑指导、主演(之一),以及电影主题曲的词曲作者。2015年,《纯洁心灵》入围美国旧金山环球电影节,并作为唯一一部亚洲电影斩获美国加州帝王国际电影节剧情长片官方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大奖。对此两项国际大奖,观众只能表示:呵呵。

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对于《纯洁心灵》漫天的负评,毕志飞不服气,除了和网友打嘴仗,他将作品报名“金鸡”,参选“金棕榈”,毕志飞又多了一个“看不清自己能力的妄人”的标签。

一时间,人们喊他“毕导”,但并非出于敬意。作为一个话题源,《纯洁心灵》连同毕志飞一起经历讽刺,猜忌,厌倦,鄙弃,成为整个电影圈的笑话。

他指责豆瓣电影评分有黑幕,告“恶意评分”的豆瓣,告“和豆瓣勾结”的影评公号,绑架网络舆论,掀起风暴,循环往复。但在某种程度上,毕志飞无疑也是网络舆论的受害者,他就像一个中国式的“堂吉诃德”。

4月1日,毕志飞因《纯洁心灵》的诉争文章告中国青年报社败诉。与此同时,他仍未从状告豆瓣及“豆瓣系”影评公号,被豆瓣反诉等一系列官司中脱身。

“有我垫底,大家都可安心拍电影”

和风暴纠缠多时,去年开始,毕志飞将战场转向他那个不到8万粉丝的微博,再不说《纯洁心灵》。

他在微博上谈电影创作,与大家探讨电影市场的各种现象与观点,看完一部电影,总结背后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希望网友“在我的微博有所收获”,每次发表看法或抛出一个现象,说得最多的是“欢迎交流探讨”。

在这里,他还对各类热点事件发声,心态良好地接受板砖和负面,不时引导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告诉大家他的第二部电影《逐梦北上广》已经开始准备。

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他也会狡黠互动,使用一些“技巧”经营和网友的关系。在一些节日中,他会发出话题以带动网友,“今天感恩节,把你的感恩词语写下来吧”、“今天愚人节,有哪些善意、有趣的愚人和被愚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周末简答题:你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及理由是?(请认真,也不要提到我,谢谢啦)”、在微博抽奖、分享自己的个人歌唱视频。

笨拙,落后又有些低姿态的好笑,但一些回复可以说是“高情商”。面对网友说某部作品比他的电影还烂,毕志飞表示,“其实我觉得,抛开电影好坏不说,就让我的《纯洁心灵》一直保持最低分挺好的,有我垫底,让大家都安心、专注于拍电影。”

在一个关于《纯洁心灵》全国网友的微信群里,他“不求甚解”地把大家的调侃,嘲讽都当成称赞,并学着慢慢熟悉这些网络用语,如此语境下,他也会用“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表达委屈。

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不再愤怒、不再尖酸刻薄的毕志飞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认为对自己作品的影评不合理,他从去年7月开始写影评,微博上发的第一篇是《邪不压正》,随后写了《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等散开一些影响,最近一篇15000字的《流浪地球》影评文章阅读近500万。一些评论认为他的某些影评质量“很高”、“专业”,更开始有粉丝私信鼓励他:“毕导,加油。”

毕志飞身上,似乎渐渐有了“大片影评人”的人设。“大家在热评区嘲讽我获得了很多乐趣,那就好,不过我向大家保证我是挺执着的,定努力提高。”就像他的自我表述,网友带着各种“猎奇”、“讥诮”的心理围观过来,然后被说服,被收归,认为“他的影评还是很不错的”。

他坚韧、勤奋、影评的高产出率也被予以肯定。“一开始因为觉得好玩关注毕导微博,关注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人真的是很好的”、“拍不好电影,不代表导演就不是一个认真的人”。一些网友甚至觉得,毕志飞“做一名专业影评人,或许能做出一番事业。”

毕志飞是真傻,还是装傻?

毕志飞,这个电影市场飞速发展中一个略显滑稽的小人物好像“触底反弹”了,他还是那个莽撞的,智商、情商跌破天际,背景深厚又神秘的毕导吗?

“毕志飞是真傻还是装傻?”——这是在搜索网站上检索“毕志飞”三个字自动跳出的联想话题,接下来两个是“毕志飞 金扫帚奖”、“毕志飞 流浪地球”——他的近期举动,他的热点影评栏目,以及网友给他自发总结的标签,一览无遗。

当这几个标签和关键字,嫁接在北电表演系硕士、北大影视学博士毕志飞的身上,真傻还是装傻的发问尤其振聋发聩。这样的学历背景,怎么看都不像是对电影没有丝毫美学判断力的门外汉、愣头青,但《纯洁心灵》所呈现的故事性、画面质感、立意,又完全是习作以下的水准。

“我们再差,也不能是2.0,别的我不敢说,这部电影是饱含着用心创作的,它真的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差。”毕志飞曾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他的推理是,电影在优酷上线之前已经有了7万多条的评分评价,这是相当于院线几亿票房的电影才有的评分量,而《纯洁心灵》上映仅有票房200多万。

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豆瓣评分见涨

不仅电影本身,他对电影周边事物的把控也是定力极强。为了更好地投入《纯洁心灵》的后期制作和宣发,毕志飞辞去了北京联合大学表演系教师的职位。而从电影演职人员表上“毕志飞”三个字出现的频率来看,他的创作无疑是孤独的,理由似乎也无可辩驳:“觉得一个人干,既可以保证质量,还能省钱。”

在找钱上,毕志飞拉众筹到大年二十七的晚上;在营销上,他不惜赶最早班飞机去海南“贴”最大牌的明星求宣传资源,联系到黄渤、宁浩、蒋雯丽、顾长卫、孙楠帮电影录制宣传视频;请专家站台支持,选择性、艺术性地剪辑出模棱两可的“好评”素材。

此举又引大量网友不满,毕志飞后来删除了过度剪辑的专家研讨会视频,并写了长达6500字的文章出来澄清事实,表示对这种行为十分抱歉。而这已经是电影上映48天之后,对电影的影响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了。

因为没有宣传爆点,毕志飞一直在为《纯洁心灵》寻找商业上的思路,直到王蓉的《小鸡小鸡》火了,给了他灵感。对于那首花280万请当红偶像组合唱的电影主题曲,毕志飞表示这首歌“是首神曲,不是烂歌”。

毕志飞的戛纳梦,需要多少把“金扫帚”开路?

不可否认,洗脑的“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神曲、山寨风的手写版海报、与豆瓣打官司等一系列事件的发酵,让《纯洁心灵》获得了大量曝光。这些,就暂且理解为毕导是对自己作品的爱护心理吧,至于有没有营销成分,他究竟是天生乐观还是天分受限,只有自己清楚。

过去几年,“史上第一烂片导演”毕志飞,以如此戏剧又喜剧的方式红遍全网,不知道他的逐梦心路是否有所改变?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上映之时,毕志飞还写过一本长达35万字的《纯洁心灵:一个电影“疯子”的逐梦历程》,不仅讲述了电影制作的曲折,还涵盖了从他从出生到2017年6月电影发布的所有经历,而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赫然写着:坚持不懈,充满热情地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