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畢志飛最近有點紅,也有點“背”。

3月31日,有著中國“金酸莓”之稱的“金掃帚獎”在北京舉行頒獎典禮,《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被評近十年來“最令人失望華語電影”。而導演畢志飛成為繼去年王寶強親自到場領獎後,勇吃螃蟹的第二人,同樣收穫一片“勇氣可嘉”的讚譽。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畢志飛第一次結緣“金掃帚”。去年,畢志飛領銜“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兩項殊榮,但在準備去領獎的3天前,他退縮了,只是“躲過了去年,沒躲過今年!”

畢導的戛納夢,是否依在?追逐金棕櫚的路上,到底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畢志飛 手拿“金掃帚”的“著名”導演

領“金掃帚”不忘調侃王寶強

去年3月,畢志飛因豆瓣2.0分的《純潔心靈》獲金掃帚最令人失望導演獎,正處於情緒旋渦中心的他甩出一句“關於金掃帚獎不做評論,我在等待來自戛納的消息”。一年過去了,屬於《純潔心靈》的金棕櫚,還是沒有消息,但金掃帚又來了。

今年,他沒有退縮,隻字未提戛納,大方承認《純潔心靈》的爛。表示之前自己太野心勃勃,電影的故事線太多,失敗給了自己很大教訓,會永遠銘記這個事情。但“這個獎絕對不是一份榮譽,就是一種鞭策,來到現場我會把這個珍藏。也希望從金掃帚獎開始,開始我一系列的金字頭歷程,比如金熊、金馬、金像等。”

畢志飛似乎言語誠懇,同時又戲謔表示,王寶強才是最令人失望的導演,“我不夠有名,有點厚愛我了!”

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自謙”的畢志飛似乎沒有意識到,以不光彩的“豆瓣最低分導演”、“碰瓷無賴”、“百度百科搬運工”成名,過去幾年他在網絡上掀起的話題聲量,並不輸給王寶強。

走紅始於2016年,自籌資金2500萬拍攝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被豆瓣評史上最低分,他發公開信痛訴“一個青年導演花十二年心血認認真真給中國拍電影,被豆瓣一天毀了!”;他給電影局寫信控訴豆瓣“黑幕”,將後者歸為境外黑暗勢力,後被豆瓣反訴;撕完豆瓣,再撕業內媒體《中國電影報》《中國青年報》;他給影評人和網絡黑手下“約戰書”:在《純潔心靈》上線優酷當日,畢志飛在該平臺彈幕與應戰的各路影評人“公開對決”……

在這部和他深度綁定的導演處女作電影裡,畢志飛同時還擔任了出品人、製片人、編劇、美術指導、剪輯指導、主演(之一),以及電影主題曲的詞曲作者。2015年,《純潔心靈》入圍美國舊金山環球電影節,並作為唯一一部亞洲電影斬獲美國加州帝王國際電影節劇情長片官方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大獎。對此兩項國際大獎,觀眾只能表示:呵呵。

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對於《純潔心靈》漫天的負評,畢志飛不服氣,除了和網友打嘴仗,他將作品報名“金雞”,參選“金棕櫚”,畢志飛又多了一個“看不清自己能力的妄人”的標籤。

一時間,人們喊他“畢導”,但並非出於敬意。作為一個話題源,《純潔心靈》連同畢志飛一起經歷諷刺,猜忌,厭倦,鄙棄,成為整個電影圈的笑話。

他指責豆瓣電影評分有黑幕,告“惡意評分”的豆瓣,告“和豆瓣勾結”的影評公號,綁架網絡輿論,掀起風暴,循環往復。但在某種程度上,畢志飛無疑也是網絡輿論的受害者,他就像一箇中國式的“堂吉訶德”。

4月1日,畢志飛因《純潔心靈》的訴爭文章告中國青年報社敗訴。與此同時,他仍未從狀告豆瓣及“豆瓣系”影評公號,被豆瓣反訴等一系列官司中脫身。

“有我墊底,大家都可安心拍電影”

和風暴糾纏多時,去年開始,畢志飛將戰場轉向他那個不到8萬粉絲的微博,再不說《純潔心靈》。

他在微博上談電影創作,與大家探討電影市場的各種現象與觀點,看完一部電影,總結背後的成功和失敗之處,希望網友“在我的微博有所收穫”,每次發表看法或拋出一個現象,說得最多的是“歡迎交流探討”。

在這裡,他還對各類熱點事件發聲,心態良好地接受板磚和負面,不時引導傳遞著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告訴大家他的第二部電影《逐夢北上廣》已經開始準備。

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他也會狡黠互動,使用一些“技巧”經營和網友的關係。在一些節日中,他會發出話題以帶動網友,“今天感恩節,把你的感恩詞語寫下來吧”、“今天愚人節,有哪些善意、有趣的愚人和被愚經歷可以分享一下?”、“週末簡答題:你最喜歡的電影導演及理由是?(請認真,也不要提到我,謝謝啦)”、在微博抽獎、分享自己的個人歌唱視頻。

笨拙,落後又有些低姿態的好笑,但一些回覆可以說是“高情商”。面對網友說某部作品比他的電影還爛,畢志飛表示,“其實我覺得,拋開電影好壞不說,就讓我的《純潔心靈》一直保持最低分挺好的,有我墊底,讓大家都安心、專注於拍電影。”

在一個關於《純潔心靈》全國網友的微信群裡,他“不求甚解”地把大家的調侃,嘲諷都當成稱讚,並學著慢慢熟悉這些網絡用語,如此語境下,他也會用“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表達委屈。

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不再憤怒、不再尖酸刻薄的畢志飛開始有了自己的粉絲。認為對自己作品的影評不合理,他從去年7月開始寫影評,微博上發的第一篇是《邪不壓正》,隨後寫了《影》《地球最後的夜晚》等散開一些影響,最近一篇15000字的《流浪地球》影評文章閱讀近500萬。一些評論認為他的某些影評質量“很高”、“專業”,更開始有粉絲私信鼓勵他:“畢導,加油。”

畢志飛身上,似乎漸漸有了“大片影評人”的人設。“大家在熱評區嘲諷我獲得了很多樂趣,那就好,不過我向大家保證我是挺執著的,定努力提高。”就像他的自我表述,網友帶著各種“獵奇”、“譏誚”的心理圍觀過來,然後被說服,被收歸,認為“他的影評還是很不錯的”。

他堅韌、勤奮、影評的高產出率也被予以肯定。“一開始因為覺得好玩關注畢導微博,關注了一段時間,發現他人真的是很好的”、“拍不好電影,不代表導演就不是一個認真的人”。一些網友甚至覺得,畢志飛“做一名專業影評人,或許能做出一番事業。”

畢志飛是真傻,還是裝傻?

畢志飛,這個電影市場飛速發展中一個略顯滑稽的小人物好像“觸底反彈”了,他還是那個莽撞的,智商、情商跌破天際,背景深厚又神秘的畢導嗎?

“畢志飛是真傻還是裝傻?”——這是在搜索網站上檢索“畢志飛”三個字自動跳出的聯想話題,接下來兩個是“畢志飛 金掃帚獎”、“畢志飛 流浪地球”——他的近期舉動,他的熱點影評欄目,以及網友給他自發總結的標籤,一覽無遺。

當這幾個標籤和關鍵字,嫁接在北電錶演系碩士、北大影視學博士畢志飛的身上,真傻還是裝傻的發問尤其振聾發聵。這樣的學歷背景,怎麼看都不像是對電影沒有絲毫美學判斷力的門外漢、愣頭青,但《純潔心靈》所呈現的故事性、畫面質感、立意,又完全是習作以下的水準。

“我們再差,也不能是2.0,別的我不敢說,這部電影是飽含著用心創作的,它真的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差。”畢志飛曾在多個場合不斷強調,他的推理是,電影在優酷上線之前已經有了7萬多條的評分評價,這是相當於院線幾億票房的電影才有的評分量,而《純潔心靈》上映僅有票房200多萬。

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豆瓣評分見漲

不僅電影本身,他對電影周邊事物的把控也是定力極強。為了更好地投入《純潔心靈》的後期製作和宣發,畢志飛辭去了北京聯合大學表演系教師的職位。而從電影演職人員表上“畢志飛”三個字出現的頻率來看,他的創作無疑是孤獨的,理由似乎也無可辯駁:“覺得一個人幹,既可以保證質量,還能省錢。”

在找錢上,畢志飛拉眾籌到大年二十七的晚上;在營銷上,他不惜趕最早班飛機去海南“貼”最大牌的明星求宣傳資源,聯繫到黃渤、甯浩、蔣雯麗、顧長衛、孫楠幫電影錄製宣傳視頻;請專家站臺支持,選擇性、藝術性地剪輯出模稜兩可的“好評”素材。

此舉又引大量網友不滿,畢志飛後來刪除了過度剪輯的專家研討會視頻,並寫了長達6500字的文章出來澄清事實,表示對這種行為十分抱歉。而這已經是電影上映48天之後,對電影的影響幾乎為零的情況下了。

因為沒有宣傳爆點,畢志飛一直在為《純潔心靈》尋找商業上的思路,直到王蓉的《小雞小雞》火了,給了他靈感。對於那首花280萬請當紅偶像組合唱的電影主題曲,畢志飛表示這首歌“是首神曲,不是爛歌”。

畢志飛的戛納夢,需要多少把“金掃帚”開路?

不可否認,洗腦的“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圈”神曲、山寨風的手寫版海報、與豆瓣打官司等一系列事件的發酵,讓《純潔心靈》獲得了大量曝光。這些,就暫且理解為畢導是對自己作品的愛護心理吧,至於有沒有營銷成分,他究竟是天生樂觀還是天分受限,只有自己清楚。

過去幾年,“史上第一爛片導演”畢志飛,以如此戲劇又喜劇的方式紅遍全網,不知道他的逐夢心路是否有所改變?

《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上映之時,畢志飛還寫過一本長達35萬字的《純潔心靈:一個電影“瘋子”的逐夢歷程》,不僅講述了電影製作的曲折,還涵蓋了從他從出生到2017年6月電影發佈的所有經歷,而這本書的最後一章,赫然寫著:堅持不懈,充滿熱情地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