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威海可以"任性"地延長供暖時間?

清明前後,本是停暖的時間。奈何天氣忽冷忽熱,真要驟然停暖,還真有些遭罪。

但對於威海市民來說,這個擔心是沒有的。因為供暖時間又又又……延長了。看一下媒體的報道。


為什麼威海可以


關於這個,很多人由衷點贊。比如我的一位老朋友:


為什麼威海可以


也有人在偷著樂的同時感到疑惑。比如我姐們:


為什麼威海可以


那麼,究竟為什麼威海可以如此"任性"地延長供供暖時間呢?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對"神化"企業所謂責任感。而是要了解供暖的原理。對此,筆者略知一二,也就僅說一二。

威海與煙臺供暖,有什麼區別?

威海有自己的熱電廠,無論一熱電、二熱電還是區市的供熱企業,都是威海本土企業。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可以根據主管部門要求延長供暖和的。但是,任何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一天供暖的燃煤量是可以計算的,企業究竟"賠錢"多少,也是可以計算的。如果一味虧損,企業是可以說"不"的。

這就說到問題的本質了。延長供暖,並不等於企業虧損。

一年供暖的4個多月,我們感覺到熱電企業的重要性。但其他的8個月,熱電企業幹什麼去了呢?你有沒有想過?

其實另外的8個月裡,熱電企業並沒有閒著,仍然要生產,要燃媒,要發電賣給電力企業。

這樣就明白了吧?熱電企業總是要燃煤的。既燃煤,就是要燒水的。非供熱時期,水就白白流失或者挪做他用了,但供熱時期,水進入管網,進行供熱。

如此算來,供熱時期,除了管網維護費、人力費等費用之外,燃煤費用並沒有增加,或者說沒有增加多少。

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熱電企業可以如此"暖心"了吧?

既然如此,為何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延長供暖時間呢?

那就要看各城市的供熱體系。

以我們的鄰居煙臺市為例。據筆者瞭解,煙臺市主城區供暖,用的是並不是自己的熱電企業(不確定目前還沒有有本土熱電企業),而是來自國內的大型熱電企業,煙臺市向從該企業購買熱氣,然後面向市民出售。該市有熱力公司,主要職責一是收取供暖費,二是對供熱管網進行必要的維護。

那麼問題就明顯了,煙臺市沒有一方熱氣是來自本土,每用一點熱,都需要該市向該企業購買。非本土的企業,當然不會像本土企業一樣"聽話",供熱便不可能有任何"彈性"。

沿著這一點仔細思索,還有許多問題,比如供熱價格。不再一一延伸。

供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我的理解可能只是皮毛。請原諒。

總之一句話,很高興我們的城市溫暖。但仍然清醒地看待民生工程和商業運維的關係。

就像我們平時總是提倡心懷感恩。但要清楚自己感恩的究竟是什麼。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