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天蚨園會議室

嵩山天蚨園位於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佔地60餘畝,黛瓦白牆,茂林修竹,古樸秀麗,環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適合研學旅行、企業培訓、旅遊接待、團體聚會、禪修辟穀、書畫寫生、丹道修真、道醫養生等活動。歷史上 、 、 、 、 等均在此隱居耕讀,號稱天蚨園五友。天蚨園是嵩山的“隆中”,座標對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壇、戰國鬼谷子道場、隋唐文中子龍門等。蚨子學堂是以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稷下學宮”概念建立的一個國學講堂,追慕春秋古風,學習吸收春秋戰國“士”的精神,蚨子學堂所教乃大人之學,定位為實學。追求真才實學,修煉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談心性,也不沉迷逐物異化。憑盛德立命,以大業安身。

今天講講晉國魏氏被埋沒近六十年,因為新君回國徹底改變,一門三人成晉卿,最終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魏絳(?-前522):姬姓,魏氏,名絳,諡號為莊,故史稱魏莊子,春秋時晉國卿。 其先祖為庶人,與周同姓,因伐紂有功被周武王封於畢,於是以畢為姓。到畢萬時,事晉獻公,伐霍、耿,魏等國有功,封於魏,遂又以魏為姓。魏絳最後被封為文候,其家住在今山西省新絳縣橫橋鄉文候村,文候村因此而得其名。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公元前573年,晉悼公被大臣們接回晉國,擁立為國君。正式坐上國君之位後,晉悼公對晉國官員來了次大調整。在這次人事調整結束後,人們才驚奇的發現,魏氏家族居然成為最大的贏家:魏錡之子魏相,被任命為下軍主將;魏顆之子魏頡,被任命為下軍佐;兩人的叔叔魏絳,則被任命為中軍司馬。魏犨後代中,兩人成為晉卿,一人成為軍中司馬,令眾人豔羨不已。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魏犨是跟隨晉文公流亡海外的“五賢士”之一,但魏氏家族卻長期在晉國被邊緣化。跟隨晉文公一塊流亡的其他大夫,如狐偃、趙衰、胥臣等等家族,其本人或者其後代為晉卿者比比皆是,可魏氏家族成員卻長期得不到提拔重用。

這一切,都源於魏犨捅出的一個大簍子。

公元前632年1月,晉文公正式組建三軍,決定出兵討伐衛國和曹國,以解宋國之圍。3月,晉軍就攻克了曹國,俘獲了曹共公。然而,攻破曹國後,晉文公卻下令,任何人都不得侵犯曹國大夫僖負羈家中的一草一木。當年流亡到曹國時,曹國上下都對晉文公一行人粗暴無禮,唯獨僖負羈卻對他們恭恭敬敬,所以晉文公這次是想報恩。

可他沒想到,魏犨與顛頡二人卻極不服氣:“我們從亡功勞這麼大都沒有什麼報答,僖負羈又憑什麼?”於是,二人一氣之下,就將僖負羈家給燒了!

不過,放火之時,魏犨卻不小心,傷到了胸口。

晉文公聽說此事後,大怒,要殺了兩人。但魏犨以勇猛聞名天下,晉文公也有些惜才,便讓人來先看魏犨的傷勢。魏犨情知不妙,便強忍劇痛向上跳了三百下,向前跳了三百下,以顯示自己強壯的身體。見魏犨還可用,晉文公便放過了他,而將顛頡殺了示眾!

魏犨雖然逃過了死刑,但卻因此而失去了晉升機會。


因為魏犨容易闖禍的名聲,到了下一代,魏氏被邊緣化的命運依然沒有改觀。

公元前597年,晉國與楚國開始了二次爭霸大戰。出征前,晉國三軍六位主將、六位軍中大夫,沒有一位魏氏家族成員。魏犨之子魏錡,因為求公族大夫官位未得,氣憤不已,居然開始搗亂:先是請求向楚軍發起單挑,沒得到允許;後來,又請求作使者,卻違令到楚軍陣營中請戰而還!

雖然魏錡純心搗亂,但他的膽識和能力卻不可質疑。在得知荀首想重返戰場救兒子時,魏錡不顧個人安危,主動當起了荀首車伕,並與荀首一起抓回了楚國公子谷臣和連尹襄老!

以魏錡的能力和膽識,他原本能在晉國坐到更高的位置。然而,趙盾專政時期任人唯親的格局,使得魏氏家族成員都沒能得到重用。後來,在晉、楚第三次爭霸大戰鄢陵之戰中,魏錡射瞎了楚共王一隻眼,卻不幸被楚國名將養由基給射殺了!

公元前594年,晉國按照計劃前往攻打潞氏國。不想背後的秦國卻突然派軍入侵晉國,駐紮在輔氏(陝西大荔縣東),試圖殺晉人一個措手不及。此時,晉國派出魏犨嫡子魏顆前往抵禦秦軍。結果,魏顆一舉擒獲了秦國猛將杜回,成功地把秦軍趕出了晉國領土。

雖然魏顆取得大勝,可在滅潞氏國後,晉景公只賞了伐潞氏國的功臣荀林父,卻將魏顆忘得一乾二淨!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這一次,十四歲的晉悼公回國,一舉而啟用了三位魏氏家族成員,也算是為魏氏家族近六十年來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平反了!

晉悼公提拔魏氏家族成員,目的固然是為了培養能忠於自己的親信。可對於魏絳而言,難免有些尷尬:兩個侄兒先後被提拔成晉卿,自己卻還只是箇中軍司馬,地位上實在是相差太遠!不過,魏絳兩個哥哥對晉國都有功勞,而魏絳卻始終未能為晉國建功立業,這也怪不了晉悼公。


當上中軍司馬才三年,魏絳就作出一件出格之事,惹惱了晉悼公。

公元前569年,楚國加大了對陳國壓迫,陳國因此而投靠了晉國。這年秋,因為陳國的臨時投誠,晉悼公在雞澤(河北邯鄲東北)盟會上通告了各諸侯國。於是,又讓陳國使者與諸侯國的大夫們結盟。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就在晉悼公意氣風發、與天下諸侯國們指點江山之際,突然間親弟弟楊幹跑來,哭訴自己被人羞辱了:楊幹在曲粱(雞澤東北)駕車遊玩之時,魏絳突然攔住了他的車馬,還將他的車伕給殺了!

晉悼公才十七歲,他的弟弟當然就更加年輕。晉悼公本來還有個哥哥,卻是先天性智障。父母早逝後,弟弟也許是這世上唯一還能與他說幾句知心話的人了,因此晉悼公對楊幹極為寵愛。當著諸侯面,親弟弟遭受如此大的屈辱,頓時讓晉悼公臉上無光——諸侯們都暗暗懷疑,晉悼公在晉國說話還算數嗎?

所以,晉悼公大怒,對著中軍尉佐羊舌赤就說:“召集諸侯盟會原本是榮耀之事,楊幹當眾被人羞辱,這不是丟人嗎?一定要殺了魏絳,不得有誤!”

魏相前兩年去世,晉悼公將趙武替補提拔為卿士;現在魏絳又要被殺,看來魏氏家族剛剛紅火沒幾天,又要倒黴了!

面對憤怒的晉悼公,羊舌赤卻答道:“臣聽說魏絳為人遇事不避危難,有罪不避刑罰,他應該會投案自首的。”話剛落聲,魏絳就到了。聽聞晉悼公想殺他,魏絳把信轉交給僕人,就準備自殺,但被士魴和張老阻止了。

晉悼公讀到魏絳的信:“我懲罰楊幹,自知死罪。當前國君缺乏使喚之人,卻讓我當上了中軍司馬。我聽說軍隊服從命令才是勇武,寧死不犯軍法才是敬肅。國君會盟諸侯之日,臣卻行不敬之事,特來請死。”

讀完魏絳的信後,晉悼公生怕魏絳自殺,赤著腳就跑了出來,對魏絳說:“寡人之言,是兄弟親情;您執行軍法,是軍旅事務。請您不要加重寡人罪行!”

這件事之後,晉悼公深感魏絳人才難得,便又提拔魏絳為新軍佐,正式成為晉國卿士!侮辱了國君親弟,卻反倒被提拔為卿,魏絳這是因禍得福了!


一年後,晉國又迎來另一件大事:無終國國君嘉父派使者來到晉國,請求結盟。無終國是戎人之國,最初活動在山西太原市東一帶。後來,被晉人所逼,遷徙到了河北淶源;之後,又流竄到天津薊州區一帶;最後,由於中原諸侯國勢力龐大,又被迫逃至張家口以北的長城之外。但此時,無終國還在山西。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見過戎人使者之後,晉悼公卻對和戎不太樂意:“戎狄不講親情又貪婪成性,還不如討伐他們。”

魏氏采邑中就有霍邑(山西霍州市),霍邑又是太原盆地與臨汾盆地二者接口,魏絳對於戎人事務較為熟悉。這次戎人請求結盟,也是經由魏絳而轉達。

一聽晉悼公想伐戎,魏絳就表示反對:“晉國剛剛才會盟了諸侯,陳國又是新近投奔。天下諸侯肯定都在觀察我們:晉國有德則跟隨我們,否則就將三心二意。晉國勞師遠征去討伐戎人,楚人就會趁機伐陳,我國首尾不能相救,就相當於拋棄了陳國。如此,天下諸侯必然背叛晉國。戎人不過是禽獸,得到戎地卻失去了華夏,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晉悼公還是心存疑慮:“難道就沒有比和戎更好的辦法?”

魏絳耐心地勸說道:“和戎有五利:戎狄逐水草而居,看重財貨而輕視土地,他們的土地可以買賣,此其一;和戎之後,邊境可以無憂,百姓可安心種地,農作物可常獲豐收,此其二;戎狄投靠晉國,四鄰為之震動,諸侯也將因晉國強大而威服,此其三;以德行來感化戎人,不用勞師動眾,此其四;以德服人,能使遠方歸附而近鄰安心,此其五。請國君好好想想!”魏絳對戎人習俗瞭解得極為深刻,才能分析得如此頭頭是道。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晉悼公聽了後,深覺有理,便讓魏絳負責主導和戎相關事宜。

不過此時,誰都沒覺得和戎一事對晉國有多麼重要。


公元前562年,經過長達十一年的反覆多次爭奪,晉國終於徹底臣服了鄭國。為求得晉國諒解,鄭人送給晉悼公三位樂師,攻車、守車各十五輛,盔甲武器齊備;兵車一百乘;歌鐘兩架,以及與之配套的鎛、磬等樂器;女樂兩列,共十六人。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鄭國臣服於晉,意味著自鄢陵之敗後,楚國維繫霸業的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這對於晉國,當然是一場大勝利!這十一年來,雖然晉、楚之間沒有爆發大戰,但雙方卻圍繞著鄭國和陳國不斷地明爭暗鬥:晉國一邊組織諸侯頻繁南下抗楚,一邊扶持吳國與楚對抗;楚國則多次出動攻打陳、鄭二國,還唆使秦國在背後不停地騷擾晉國。

如果不是魏絳提出和戎,晉國在北方又將憑空多出一位敵人——晉國再強大,又怎能同時應付這麼多敵人?

所以,在鄭人徹底臣服於晉後,晉悼公沒有大賞那些為晉國征戰中原、屢屢建功立業的荀罃、荀偃等人,卻把鄭人所獻之樂一半賜給了魏絳:“您教寡人和戎,以協同諸夏。八年之中,晉國九合諸侯,與諸侯相處如同音樂一般和諧,沒有不協調的音調。因此,現在請您一起來享用它們!”

魏絳這些年,確實沒有什麼武功。一聽此話,他大為吃驚,趕緊推辭道:“和戎,是國家之福;八年之中九合諸侯,諸侯沒有背叛是國君之靈、諸位大臣的努力,臣有何功勞可言?”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晉悼公堅持道:“如果不是您,寡人就無法渡河而戰。賞賜,是國之大典,它保存在盟府中,是不能廢除的。您還是接受它吧!”

從此,魏絳一族才有了金石音樂。這意味著,魏絳的功勞,在七年後,終於得到了晉國公室的正式承認!


魏氏一族的長期不受重用,很大程度上是受魏犨牽連。魏犨雖然跟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卻因不識時務而犯錯,最終被晉文公而打入了冷宮。

然而,魏氏一族被埋沒近六十年後,因為晉悼公的回國,命運徹底改變了:魏犨的三位兒子魏顆、魏錡和魏絳,卻憑藉自身的能力和忠心重新贏得了晉國公室信任,先後成為晉國卿士。特別是魏絳,為了執行軍法,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而侵犯了國君之弟——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擔當。

幸運的是,魏絳碰上了晉悼公這樣的明君。

因此,雖然差點因侮辱國君之弟而被殺,但在七年後,魏絳反倒是因為忠勇和才幹逆襲成為了國君的新寵!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魏絳在晉國曆史上的重要貢獻,是他提出並實施的和戎之策。晉悼公4年(前569年),魏絳向悼公提出一項重大主張,即和戎。與晉國相鄰的北方少數民族,時常與晉發生戰爭,數為邊患。以前從無和戎之說,只是討伐,故很難理解和戎的積極意義。當時悼公即說:"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

魏絳懇切地向他陳述了和戎的"五利":第一,"戎狄荐居,貫貨易土,土可賈焉",可以利用遊牧民族輕視土地,重視財貨的習俗,發展對戎狄的貿易;第二,"邊鄙不聳,民押其野,穡人成功",沒有戰爭,人民安居樂業,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第三,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爭霸中有威攝作用;第四,"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維持和平局面,軍隊得到休息,軍備物資不須消耗,可以保存晉國的實力;第五,"鑑於后羿,而用德度,遠至邇安";借鑑歷史的經驗,只有採用以德服人的辦法,才能保持長久的安寧和睦局面。經過他詳細地解釋和戎的益處,終於說服了晉悼公,悼公使魏絳和戎。

魏絳從國家大局出發,衝破傳統偏見的束縛,積極主張和戎,開創了我國曆史上漢族爭取團結少數民族的先例。

和戎政策實施後大見成效,到晉悼公12年(前562年),僅短短的8年時間內,便取得了晉國與戎狄和睦相處的局面。悼公非常高興,將鄭國贈送的樂師、樂器,女樂的一半賜給魏絳,說:"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8年之中,9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魏絳謝絕所賜之樂,對悼公說:"和戎狄,國之福也,君之靈也,二三子之勞也,臣何力之有焉?"辭謝再三,方才接受。

魏絳不但在執法上嚴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是一位善於領兵作戰的將領。據襄公9年(前564年),魏絳與趙武率師斬行稟。10年(前563年),與士魴戍梧及制。13年(前560年),佐欒魘將下軍救寺。18年(前555年),與欒盈以下軍克寺。《左傳》襄公九年記及率軍作戰時即有"魏絳多功"之語,可見他在多年率軍作戰中,戰功頗多。可惜因史料闕佚,不能知其指揮軍隊的詳細情形。

魏絳居功不傲,不但8年之中9合諸侯不居功,且帶兵打仗多有戰功,仍甘為趙武之佐。他曾請悼公賑濟貧民,以安軍心,解民困。所有這些,都是難得的品德和識見。

魏絳因功改封在安邑(今屬山西運城市)。卒後諡為昭子。

天蚨園之魏莊子——開創了和戎的先例,奠定戰國魏氏的基業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