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

——广安姓氏文化之10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王德完画像。

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但王姓又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朝周文王之后;有的出自妫姓,为战国时期齐王田和后代;也有他族改姓或少数民族改姓的。

前锋区王氏,多为琅琊王氏一族,即周文王之后,其得姓始祖为周灵王太子姬晋,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境内),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便以“王”为姓,称为王氏。

而前锋区王氏,最具代表的是观塘镇汗石湾王氏,因为这里曾出了一位名垂史册的人物,其官至户部左侍郎,逝后被明代帝王赠为户部尚书,至今仍被广安人引以为骄傲——这人便是王德完。这和其王氏受姓始祖一样,也有着因直谏而被贬为庶民的经历。

元末入川,明代为广安望族

汗石湾位于仙鹤村5组,与护安镇汗石村交界,交界处的标志很明显:一尊高约20多米、屹立亿万年而不倒的巨石。当地村民介绍,该石看上去像人的头部,每至炎热夏季,常有水滴滴下,像是被热得出汗一般,故名汗石脑。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汗石脑。

据史料记载,王德完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户部左侍郎,明天启元年(1621)卒于官,其子扶柩还乡,葬于其出生地的汗石脑,第二年,朝廷又赐葬于明月沱。

王德完尽管是距今已有400来年的历史人物,但一说起这一名字,当地王氏族人都知道,一位村民则直言:“这是我们的祖上,我们王家老谱还在,上面写得很清楚。”

翻阅汗石湾王氏老谱得知,该族源出自琅琊王氏,宋朝南渡后,王氏迁入浙江、湖广等地,元朝末年,王万嗣由湖北麻城入蜀,落业于广安汗石脑,成为汗石湾王氏入川一世先祖。入川后,汗石湾王氏所出官员甚多,成为广安望族。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王德完故居遗址处的王家院坝。

入川三世祖王宾,字利用,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浙江御史,逝后崇祀乡贤。

七世祖王梁,即王德完的父亲,字廷任,号志庵,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举人,授云南宜梁县令,赠户部侍郎都察御史,葬汗石脑,崇祀乡贤。

王德完共五弟兄,他为最小。四位兄长也较有出息:有两个是诸生(学历至少为秀才),一个是明经(即贡生,进入京师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秀才,毕业后学历相当于副举人),一个为举人,官至兵部主事(正六品官阶)。

王德完生五子,依次为王璟、王璲、王珣、王瑨、王瓘,仅王瓘未作官,其他四子均为明经,因父王德完对朝廷有功,便享受入官待遇,其中:王璟为河南项城县知县,王璲官至湖广上荆南兵偹道大参,王珣为贵州毕业副使,王瑨为云南顺宁知府。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汗石湾。

王璲长子王有师为明经进士,三子王有冯为清康熙壬子年(1672)举人,授江南虹县(今安徽泗县)知县。

王有师之子王镛,王有冯之子王镇岳,均为明经进士。

值得一提的是,自汉朝到清朝,广安乡贤祠供有乡贤21人,明代汗石湾王氏便有4人,分别为王宾、王梁、王德完、王珣。

明朝末年,民乱四起,四川先后遭遇李自成、张献忠和“姚黄”等民乱,横尸遍野,千里无庐,汗石湾王氏老谱也记载:“闯献破蜀,内有姚黄二贼,交讧屠城破邑,杀戮焚烧,人民之苟存者,千万中之孑遗。”“千万中之孑遗”,其意为:千万人中,能幸存下来的,仅一两人罢了。由此可知其惨状!而王氏家族为何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民乱中延续下来?

细读谱书才知,明末四川民乱时,王遂在江南作官,王珣在贵州作官,王瑨在云南作官,躲过这一浩劫。民乱平息后,已转为清朝官员的王璲告老还乡,回到广安,后来王珣的后人也回到了广安,使汗石湾王氏得以延续。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汗石湾王家老谱。

忠国为民,忠直门风震天下

作为汗石湾王氏历史代表人物,王德完忠诚耿介,一心为民,这可不仅是夸耀之词,而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评价。

王德完从翰林院庶吉士改任兵科给事中后,其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耿介直言的性格就开始突显了。给事中,其实就是朝廷的言官,其与御史互为补充,共同监察整个国家,主要职责是规劝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而兵科给事中,就是监察兵部的言官。

当时,西北边境失利,蒙古第三代顺义王撦力克领兵犯境,攻下多个边城。王德完向万历皇帝上疏说,每年边防军队耗费军饷数百万,但战力却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边防存在“三蠹”。蠹,即蛀虫的意思,王德完用“三蠹”来形容边防,这往往是容易惹怒守边的将军的,但为了国家大计,王德完根本不会考虑这些。而在他任兵科给事中后,仅半年时间,便上奏书数十道,谈的都是国家边防大事,也都是针对一些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想必得罪的人也不少。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广安城区涵园。

作为言官,得罪人不说,很多时候,你忠心耿耿地提出一些建议,皇上还未必会采纳。特别他升任户科都给事中后,很多建议切中时弊、措施得力,但大多都未被万历皇帝所接受。万历二十四年(1596),王德完深感认真做事的艰难,便以病为由,辞职回乡。

万历二十八年(1600),王德完回京,出任工科都给事中,他还是像先前一样,就国家大事上奏了一条又一条建议,尽管言词切切,但一条也未被万历皇帝采纳。按理,面对这样的境遇,王德完完全可以拿出“少管闲事”的态度,安心吃空响就可以了,但这哪里是他的性格?甚至,一些建议说出来会不会惹怒皇上进而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他似乎也没有去思量过。

大祸终于来了,万历二十八年十月,爱管闲事的王德完竟然管起了皇帝的家事。

万历皇后没有儿子,当时万历皇帝特别宠爱郑贵妃,郑贵妃还为他生了个儿子,但不是长子。皇长子朱常洛及母亲王恭妃被皇帝疏远,皇帝迟迟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且皇后多病,一些大臣便担心皇后逝后,万历皇帝可能让郑贵妃入主中宫,最终让郑贵妃的儿子接替自己的帝位。在古代中国,长期以来遵循的是立皇长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继承者,这是祖制,改不得。于是万历皇帝不立太子之举被大臣们私下议论起来,大臣们甚至担心,一旦万历皇帝突然发生什么意外,而太子未立,到时不知该由谁来主持大局。

议论之声传到王德完耳里,王德完可就坐不住了,他便连夜写就《恭请笃厚中宫疏》上奏皇上,委婉规劝皇上立朱常洛为太子。外臣议论皇家私事,历来被帝王反感,王德完此举惹得皇上大怒,立即下诏将王德完入狱拷问。好在众多大臣上疏力救,王德完才被免于死罪,被罚廷杖一百,除去官籍,永不录用。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广安城区涵虚园。

廷杖,是古代刑罚之一,即用大木棍打屁股。一般来说,打到七八十下,人就被打死了。一百廷杖是最高的惩罚数字,皇上用在王德完身上,意思很明显:定不了你的死罪,打也要打死你!没想到,王德完身体棒棒的,竟顽强地撑了下来,创造了明代挨廷杖最多而存活下来的纪录。

这以后,王德完被贬为庶民,回到了家乡广安。但此后,皇上怕朝野议论,竟也悄然采纳了王德完的建议,开始眷礼中宫了,并于后来立了朱常洛为太子。

说起被廷杖后归乡,不知王德完是不知祖上历史,还是汗石湾王氏本身就有直言不讳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反正王德完已是汗石湾王氏家族的第二个被廷杖归乡的官员了,而且前后仅隔6代。清雍正《广安州志》如此记载王宾(汗石湾王氏入川第三代,其弟王宣为王德完的直系先祖):“以御史言事,廷杖归,足不履城市,每适意於山水间。工书法,性最孝,居丧庐墓三年。崇祀乡贤。”

王德完廷杖归里后,也像其先祖王宾一样,常足不出户,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还写就了鉴古名篇300余卷(清雍正《广安州志》有载)。

这一晃就是20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万历皇帝驾崩,遗诏起用王德完为太常少卿,时已66岁的王德完再次入京为官。

尽管在民间沉寂20年,入朝后王德完依然是秉性未改,还是那样不辞辛劳、言词切切地上疏各种事宜,相继升任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左侍郎。

天啟元年(1621)十二月二十五日,王德完卒于任上,其子扶柩归乡,葬于汗石脑。第二年四月,光宗下旨,加赠王德完为户部尚书,封大司徒,赐以国丧,葬明月沱。其墓志铭则由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明无宰相之职)叶向高亲笔撰写。

对于王德完的直言秉性,《明史》赞曰:“德完直声震天下。”明光宗则赞其“有钢健中正之德,敢争人所不敢,能受人所不能,视生死可捐,安社稷以悦心,坚似铁,名重如山。”

汗石湾王氏的忠贞之风,在王德完后人身上也有所体现。其四子王瑨为云南顺宁知府,明朝末年的国难中,与儿子王有文誓死不降,最终自杀身亡。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图片中央的瓦屋民居处,原为明光宗所赐王德完祭墓遗址。

彰昭后世,今存王德完诸多遗迹

王德完一生有诸多遗迹遗物留存至今。

在今观塘镇仙鹤村汗石湾,当地王氏族人所称的王家老屋即王德完最早的故居,不过老屋早已被拆,但其老屋前由长方形青石板整齐铺成的半幅院坝仍在。据当地王氏族人说,听以前的老人讲,在民国初年折老屋时,人们发现屋顶上的二梁上写有王德完所题的字。

前些年,当地王氏族人还保存有王德完夏天睡觉的凉床,框架为木质结构,但床面却是一整块青石板,同时还配有一个凉枕。凉枕实际是一块天然鹅卵石,略呈椭圆形,面上略凹。后来,这一套被广安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买走收藏。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王德完手迹碑《蔺公生祠碑》拓片。

在汗石湾中部的石崖下,还有一个方圆五、六米的洞,王氏族人称之为翰林洞,说是王德完夏天避暑和看书的地方,不过现在只是一个荒洞,里面无任何字刻和其他遗物。

在王德完故居遗址正前方偏右,仍保留着一口古井,相传王德完时期就有了。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王德完故居遗址处老井。

今汗石湾王氏族人还保留有王家老谱一本,收录“王氏世系补引”4篇,“汉石脑王氏世系图”“总宪诰命”“少司徒诰命”“大司徒诰命”3篇,“恭请笃厚中宫疏”“附六科十三道公救疏”2篇,王德完传1篇,王母杨氏墓志铭1篇,明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希泉王公墓志铭1篇,王母古太夫人祭文1篇,这也为研究王氏家族提供了翔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74年,重庆市博物馆在广安县明月乡征集到明户部尚书王德完墓志铭、志盖及诰封太夫人古氏附葬墓志铭、志盖共4块。王德完墓志铭共四十行,每行38字,总计一千四百余字,颂扬了王德完一生业绩和阐述其一生遭遇,同时也补充了《明史》和《广安州志》对王德完记叙的遗漏。如《墓志》载“皇祖升遐遗诏起公太常少卿黟”,说明万历皇帝崩驾前已悟对王德完的处理不当,故遗诏起用。《墓志》补充了史料的不足,是研究王德完生生平业绩的实物佐证。

今广安区委院内的涵虚园,相传王德完被明神宗革职还乡,建造了这座占地90余亩的庭院并常居住于此。清康熙初年,王德完次子王璲辞官返乡,也曾在此居住。1931年,杨森驻防广安,涵虚园则成为私宅。如今,涵虚园里仅有涵虚洞、涵虚亭遗迹,各个时期的古建筑已不复存在。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王德完手迹碑《紫金桥碑》拓片。

今广安城北郊外岔路口邓家码头旁的杨森花园也曾是王德完的居所,其处有杨森所题子均洞、希泉洞,并统一旁注“此地为汉王平将军、殳明王德完尚书故园。将相所居,后先辉映,因以两公号名,沿曰子均、曰希泉。志弗谖也。”

前锋区王氏:忠直门风震天下——广安姓氏文化之10

杨森花园里的希泉洞。

今华蓥市华龙街道办廨院村相传也有王德完故宅,即廨院寺。廨院寺本为南宋帝王赐给安丙的宅第,到了明代,或许被解职还乡的王德完买了下来,故如今,当地百姓一直传为王尚书故宅,还把王德完作为了川东小吃夹沙肉的发明者,称其为尚书夹沙肉。

2015年7月20日,广安还发现两块王德完的手迹碑,一块为蔺公生祠碑,写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另一块为紫金桥碑,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王德完为紫金桥作序并题碑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