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别被表象迷惑,三招教你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马路边有个卖糖葫芦的,糖葫芦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尘土飞扬,人流不息,车辆不断。5岁的儿子偏要吃,我感觉卫生实在保障不了,就跟他解释了一下,没给买。

他也没有硬要,边走路边嘟着嘴,拒绝我牵手,还留给我一个倔强的小背影。

我嘴里嘀咕了一句,“要不是我亲生的,早把你扔了。”

他听到了,不服气的还嘴说,“你要不是我亲妈,我也把你扔了。”

我哑然失笑,“你想扔我,可惜你抱不动我。”

他也大笑,“妈妈你得继续减肥……”

我俩对视一笑,算是和解了。

这个小孩是个小戏精,曾经因为我拒绝他长时间看动画片,梨花带雨的哭诉,“我想我的爸爸了,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这段视频被同样为戏精的我录了下来,发给了他爸,把他爸感动的痛哭流涕。

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别被表象迷惑,三招教你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儿子的种种戏精表现,让我想起《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这本书中提到的,当人有负面情绪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反向原则:

忽视各种情绪,或将它们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糖葫芦”事件,是因为他有了“生气”的情绪,但他不懂得如何更好的接受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以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来表现——拒绝我牵手,拒绝我扶他,放狠话“报复”我。

如果我对他的破坏性行为信以为真,我可能还会生气,我是为你好,你还生气。这样就只能是火上浇油,让负面情绪进一步发酵,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面对孩子的破坏性表达方式,如果你能够保持冷静,不发火,你就已经超过80%的家长了。如果能够深入探究孩子情绪和破坏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原因,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受益无穷的。

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别被表象迷惑,三招教你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1 冷静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人类善于用各种方法来伪装自己。哭、闹、放狠话、攻击别人,都是人类伪装的利器。

当小戏精们演戏的时候,能够做到”冷眼旁观”,揣摩他的小小心思;在他们不能控制情绪开始放大招、放狠话甚至上手的时候,也能冷静的想像他的愤怒。即使内心愤怒的小火苗蹭蹭燃烧,也不要忘记提醒自己,孩子的破坏表现都是伪装,他只是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即使成年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记得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剧情完全不记得了,但里边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一个男孩,对着想报复坏人的弟弟声嘶力竭的大喊,“别去干傻事,狗吃屎你也吃啊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糙,但通俗易懂,跟“远离垃圾人”异曲同工。面对别人的负面情绪,如果你也同样回馈,那就太傻了。

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保持冷静,坦然面对,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别被表象迷惑,三招教你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2 找出破坏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一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

不要只听攻击性语言,听听字面背后的意思。

情绪是我们对一种境遇所做出的的智力反应的一部分。承认情绪,然后询问它背后隐藏了什么。承认已产生的情绪,然后把它们当做信号。

不关注破坏行为本身,不听攻击性语言本身,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你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说的话我都不在乎,我就权当你的发泄。

就像孩子在某个阶段就喜欢放狠话,说咒语,他生气的时候,前一秒刚说“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玩了”;后一秒就抱着你亲着你说爱你。

攻击性语言,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如果爱,就自动略过攻击性的语言。关系亲密的人,如果还想继续保持亲密关系,就学会运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中的原则。不纠结对方盛怒之下说出的语言,关注点放在对方盛怒的原因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别被表象迷惑,三招教你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3 解决问题,从背后的需求入手

我和戏精儿子经常会为了他玩游戏看电视发生冲突。他喜欢玩体感大战游戏,喜欢看奥特曼变形金刚等动画片,但我不想让他一直看电视屏幕。

看起来我们的行动方案是完全对立的,无法达成一致。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中,有一项解决冲突的原则是:区分行动、利益和需求。

我们太过依赖行动计划,以至于忽略其背后隐藏的需求和利益。最终,我们只会为各自的行动计划和立场争论不休,却无法扩大视野去寻找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有效途径。

可行的行动方案可能只有一种,但行动方案背后的利益和需求,则可能是共通的。

我儿子玩游戏、看电视的需求,大概是满满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想发泄自己无处安放的充沛体力。我的需求,是让他远离电子产品。

于是,我俩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发明了一款“真人对战”游戏,用游戏里和动画片上的武器招式对战,既能满足他玩游戏的需求,又符合我的期望,远离电子产品,还能健身,一举多得。

这种解决方式,也说明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非A即B那么简单,相信还有其他选择,对更多的选择保持好奇心,还有无限可能等待你去发掘。

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别被表象迷惑,三招教你透过表象看清本质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表象迷惑,就连对我们最爱的孩子,都无法静下心来探究他表现的初衷。就像,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看到被错放的拼图时,孩子在分离焦虑期看到妈妈离开时,他会哭闹,他会抱住妈妈不让走,他会大喊大叫发泄不被理解的情绪。

透过孩子歇斯底里哭闹的表象,看到孩子真正的需要,你会心疼看起来无比强悍的孩子,他的大闹一场,也许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想让你把手机放下专心陪他玩游戏,想让你抱抱他,他只想知道,你还爱不爱他。尽管我们为孩子规划了很多,想给他的也很多,但孩子真正想要的,简单到让人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