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渤海灣盛產“網絡神獸”記者親歷春季渤海灣捕撈皮皮蝦作業


3月22日凌晨4點,天津北塘漁民老鄭早早地便趕到了北塘碼頭。在向船工仔細叮囑了有關注意事項後,老鄭便熟練地駕駛著陪伴了他多年的“津塘漁03576”號漁船,向著渤海灣駛去。

多年的打漁經驗告訴老鄭,前一天的大風過後,渤海灣的皮皮蝦也將陸續結束冬眠“起床”了。對於漁民來說,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消息,因為從這一天起,一年當中的第一個皮皮蝦旺季將正式到來。為了迎接這一時刻,漁民們已經期盼了好幾個月。

老鄭也不例外。一路上,老鄭的心裡滿懷期待。他一邊熟練地駕駛著自己的漁船,一邊隨時關注著對講機。船工們則趁著這會兒功夫熟練地準備起了早飯。一碗稀飯、一個饅頭、一盤小菜就是他們簡單的早餐。在寒冷的早晨,熱騰騰的稀飯和饅頭,讓船工們身上的所有細胞都活躍了起來。老鄭剛喝完一小碗稀飯,對講機內就傳來了好消息。一位漁民通過對講機告訴老鄭,蔡家堡附近的海域當天已經捕撈到了皮皮蝦。這個消息讓老鄭和船工們的心情也更


此時,遠處的海平面上已看到了少許晨光。在溫暖的橘色晨光的映照下,海面上的風景甚是迷人。但是對於老鄭和船工們來說,每天看慣了海上日出的他們早已無心欣賞這美麗的海景和日出,心裡記掛的滿滿的,都是今天的收穫。早晨6點左右,在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航行後,老鄭駕駛的船隻終於到達了漁區。此時,太陽剛剛躍出水面,海面上依舊寒冷刺骨,但是船工們卻已準備就緒,等待開工。隨著老鄭一聲令下,三個船工分工明確、通力合作,一起

而伴隨著一張張漁網被拉出水面,皮皮蝦和少量的海鯰魚也陸續躍出了海面,在微弱的晨光下熠熠發光。船工們快速地將皮皮蝦和海鯰魚從漁網上弄下來並扔進甲板上的塑料筐中。漁民老鄭這會兒也是格外地全神貫注,他一邊操作漁船,一邊還要踮著腳隨時關注捕撈的情況,並時不時地發出指令。

“出一趟船成本很高,我們還要趕在中午2點之前回到碼頭,所以必須要爭分奪秒,提高產量。”老鄭說,起網的時候也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因為耽誤了時間,就意味著耽誤了收成。就這樣,船工們不停地起網、收網、再下網,不一會兒,塑料筐就盛滿了皮皮蝦。為了保鮮、確保皮皮蝦到岸後還是活奔亂跳的,船工們還要將皮皮蝦倒進通了氧氣的水盆中。等結束上午的捕撈工作後,船工們還要在回去的途中對皮皮蝦按照個頭大小進行分揀,以滿足食


一上午的勞作後,老鄭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整個上午打撈上來的皮皮蝦有100多斤。這樣的收穫雖然不是令老鄭特別滿意,但是相比於去年,還是要好很多。去年的倒春寒,導致這個季節的時候皮皮蝦還沒“起床”,影響了漁民一年的收成。“今年天氣暖和一些,但是這陣子氣溫還是有點偏低,皮皮蝦還沒全部起來,一網只能捕個八九斤左右。”老鄭告訴記者,等旺季到來的時候,多的時候一網能網個三四十斤,整整裝滿兩大筐。下午1點,等老鄭

船工們開始收網捉掛在漁網上的皮皮蝦

圖為船工收網,漁網上掛著一個有一個的皮皮蝦,它被千絲萬縷的漁網緊緊的掛住。

認識老鄭的人老遠就跟他打起了招呼,而滿載而歸的老鄭也樂呵呵地和每一位熟識的人熱情招手。這樣的情景老鄭已經歷了將近四十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老鄭全名鄭樹明,是一名老北塘人。15歲初中還沒畢業,他就跟隨父輩的腳步,成為了一名漁民。小時候的成長經歷,讓他從小就有一個當船長的夢想。

後來這個夢想不僅實現了,他還因為眼光獨到、技術過硬,成為了北塘漁業隊下面一個船隊的隊長。93年北塘漁業隊解散後,他曾去工廠流水線做過工人。但是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出海打漁,就購買了漁船幹起了老本行。




晨輝映射在船工李志軍的臉上,李志軍臉上露出愉悅的笑容。

晨輝映射在船工李志軍的臉上,李志軍臉上露出愉悅的笑容。

海上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濱海的大片漁船駛向大海,已經開始了春季捕撈作業

老鄭的作業漁船周圍大片的漁船在生產作業。

天矇矇亮,作業漁船遠眺可見天津濱海新區地標建築。

圖為船工收網,漁網上掛著一個有一個的皮皮蝦,它被千絲萬縷的漁網緊緊的掛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