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河南最難讀的地名

這個地方就是河南浚縣,它是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稱難讀,外地人往往會讀錯。

它是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河南最難讀的地名

一、河南名城有一席

河南有八個歷史文化名城,分別是: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商丘、南陽、濮陽和浚縣。其中鄭州、洛陽、開封和安陽名列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商丘、南陽 和濮陽也都做過都城,只有浚縣是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中原古都群中,浚縣能有一席之地,極為難得。從浚縣地理位置來看,浚縣位於中原古都群的中心,是古代的沿黃沿運古商埠。

它是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河南最難讀的地名

二、中國大佛之鼻祖

在浚縣有大伾山大佛,它是中國大佛的鼻祖,被稱為“北方最大,全國最早”。公元319—351年(東晉大興二年至永和七年),後趙君主石勒聽從印度僧人之言,敕準在大伾山東麓依崖開鑿大石佛一軀,高八丈,以鎮守黃河。古黃河從大伾山下流過,這裡水流湍急,為鎮守黃河,而修建大佛。公元477—499年(北魏太和年間),在大伾山東麓建天寧寺,建高閣以庇護大石佛身軀。公元681年(唐開耀元年),在浮丘山始開鑿石窟造像。此後,開耀等年間又有繼續開鑿,窟內雕有佛像近千餘尊,被後人稱為千佛洞。

它是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河南最難讀的地名

三、春節廟會為一絕

據《大伾山志》記載,浚縣春節古廟會萌芽於後趙石勒開鑿大伾山大佛時期,當時的人們來此燒香拜佛。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大伾山和浮丘山又修建了許多寺廟和道觀,廟會的規模逐漸擴大。2014年,浚縣春節古廟會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廟會從正月初一一直持續到二月初二,被稱為“華北第一大古廟會”。據說起源於後趙時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廟會期間有浚縣泥咕咕,浚縣民間社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出,極為熱鬧,堪稱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有餄餎面、子饃等民間小吃。

它是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河南最難讀的地名

四、儒商始祖——子貢故里

在浚縣名人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位列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的端木子貢,為春秋時期著名外交活動家和商業經營家。他還是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魯、衛兩國之相。其道德學問、知識功業對後世影響深遠,被封為黎候、黎公。目前,浚縣古城內保存著子貢祠、端木坑、翰林院等與子貢及端木家族相關的多處遺址遺蹟。

它是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稱為河南最難讀的地名

小結:浚縣是個民俗之城,從建大伾山大佛開始,這裡人氣不斷上升。春節古廟會、泥咕咕和民間社火等處處展現著中原的民風民俗,是中原民俗體驗地,能在中原眾多古都之中擁有一席之地是極為難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