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親媽,卻把自己逼成了“後媽”,媽媽們長點心吧!

週末,鄰居家的朗朗來找我家兒子玩。兩人各扛一把大槍,滿屋子追著玩CS槍戰。結果,碰到了鞋櫃上的花瓶,水灑瓶碎。

朗朗帶著哭腔道歉,我很客氣地安慰他:“沒事,沒傷到你就好。”

當兒子也道歉時,我卻一百八十度大反轉,毫不客氣地訓斥:“誰讓你在屋裡瘋跑的?就不能少給我惹麻煩……”

兒子倍感委屈的說:“為什麼朗朗給你道歉你就原諒了他,而我跟你說對不起,你還要批評我?你到底是我親媽還是他親媽啊?難道你是我的後媽嗎?”

兒子的話讓我哭笑不得!可是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也許是我對兒子的要求太苛刻了,不容許他犯一點錯。仗著是他的親媽就毫不客氣地對待他,簡直就成了傳說中的“親生後母”。

明明是親媽,卻把自己逼成了“後媽”,媽媽們長點心吧!

《當代生活報》曾推出“請別再控制你的孩子”主題活動。

其中有位林媽媽,從兒子五歲就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報班依據不是孩子的喜好,而是她認為有必要。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以為,儘管孩子壓根就不感興趣。甚至,為了陪兒子上好興趣班,林媽媽還辭職專業陪讀。

結果,幾年之後,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厭學情緒,上課開小差,不交作業,成績一落千丈……

通過心理諮詢師把脈,林媽媽終於意識到自己教育方法的不當。她深刻自省,開誠佈公地跟兒子溝通,聽從孩子內心的想法,尊重孩子的真正喜好,這才不至於鑄成大錯。

因為愛之深,我們時常打著“為你好”的口號,替孩子做過多打算和選擇。卻沒問問孩子真正喜歡什麼。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到孩子身上,控制孩子。初衷是為孩子好,結果卻遭孩子煩,成了孩子眼中不受待見的“親生後母”。

明明是親媽,卻把自己逼成了“後媽”,媽媽們長點心吧!

有位豆瓣網友吐槽自己的媽媽是“親生後母”。在媽媽眼裡,分數永遠比她重要。考試成績不理想了,從來不會鼓勵安慰她,而是冷臉相待。有一次她數學考了60分,媽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還說她的低分丟她臉。以至於每次考試她都極度緊張。

媽媽眼裡永遠有個“別人家的孩子”。別的孩子什麼都比她好,媽媽總是抓著她的缺點不放。這讓她覺得,不管多努力,自己永遠不夠好。媽媽還特別專制,大小事都得聽她的。就連高考報志願,她想報喜歡的播音主持,媽媽卻威逼她選擇了無感的化學專業。媽媽還總是嘮叨當媽多不容易,供她上學花了多少錢……這種道德綁架,令她充滿負罪感。

原來,我們自認為對孩子的種種付出,並沒有讓他們感受到愛的溫度。因為,我們並沒有愛到孩子的心裡去。孩子沒考好,期望得到安慰和鼓勵,我們卻用嚴厲批評當作激勵;孩子想報考自己喜歡的專業,我們卻糾結孩子的就業……

明明是親媽,卻把自己逼成了“後媽”,媽媽們長點心吧!

我們的愛,和孩子想要的愛,不在同一頻道上。也就是為什麼在孩子心中明明是親媽,卻變成了“後媽”。

愛孩子,應該做孩子貼心的朋友,心靈的太陽,給他帶去光芒和希望。

與孩子的心同在的同時,更要懂得向孩子的思想靠攏。

想孩子所想,愛孩子所愛,與孩子的思想同步。這才是一個親媽應該做的事情。

紀伯倫在他的散文詩《孩子》中寫道——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護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護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明明是親媽,卻把自己逼成了“後媽”,媽媽們長點心吧!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體,我們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存在,不以愛之名操縱。孩子是我們親生的,卻是屬於他自己的。

我們肩負著教育職責,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仗著是親生的就過度苛責,讓孩子覺得雖是親生,卻似後母。

長點心吧,明明是親媽卻讓自己變成後媽的家長們,時代在變,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只有父母不放棄自我成長,才能以更人性化、人情味的家教觀,托起孩子更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