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跟适应能力如此强的福寿螺,到底是被什么灭掉的?

住在南方的农村,特别是两广人,对福寿螺应该都不会陌生。小时候,我们被告知说福寿螺是不能吃的,只能拿来喂鸭子吃,可后来发现,

福寿螺不能吃的原因不过是其口感差,寄生虫多而已。

福寿螺由于其具有体型大、繁殖快、适应性强的特点而在1981年作为经济养殖品种从阿根廷引进广东的。可最终却由于肉质的问题而造成福寿螺销路不好,养殖经济效益差,从而被大量流放到田间。福寿螺借助其繁殖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它们在野外田间几乎没有天敌的情况下迅速导致,在短短的几年间,福寿螺几乎遍布了两广乃至福建海南的水域之中。

繁殖跟适应能力如此强的福寿螺,到底是被什么灭掉的?

福寿螺产卵

福寿螺以嫩绿的植茎叶为食,而水稻的幼苗根茎也是它们的主食之一,所以福寿螺在农田的存在给两广的水稻种植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十几年前,在很多农田没有被丢荒的时候,那是遍地的水稻遍地的福寿螺,可是现在,感觉丢荒的农田多了,而福寿螺却少了,而且少到了几乎绝迹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福寿螺大大的减少了呢?

繁殖跟适应能力如此强的福寿螺,到底是被什么灭掉的?

福寿螺

农药

在很早以前,听祖辈们讲述,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农田里面那几乎就是一抓一大把的鱼。那时候的鱼多,就跟零零年代那样的福寿螺那样,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可是后来农药用得多了,水田里的鱼也就慢慢的消失了。而福寿螺也是一种生物,没有什么生物是可以轻易地逃脱农药的灭杀的,特别是早些年出现的大量针对福寿螺而推出的农药,所以现在的福寿螺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农药干掉的。且福寿螺本身对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它们适应不了也是正常的。

农业副产经济

现在依靠简单的种植模式是很难创造出较好的种植效益的。有很多人会在一些田间放养一些小龙虾,螃蟹甚至是鸭子等,而这些副产经济物种的放养,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福寿螺的生存空间,尤其是鸭子,吃福寿螺可是它们的最爱。

水域干旱

水源较少了,而福寿螺是一种水生生物,在一些干旱的季节,由于长期缺水,且温度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福寿螺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繁殖跟适应能力如此强的福寿螺,到底是被什么灭掉的?

福寿螺卵

繁殖空间的缩小

通过人为的捕捉,还有翻土晒田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福寿螺可稳定繁殖的生存空间,防止了福寿螺产卵,从源头上扼制了福寿螺快速繁殖的可能。

福寿螺的防治

福寿螺可使用茶麸粉经捣碎成粉末状后撒至福寿螺生存的水田区域内,这可对福寿螺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亩施10斤)。当然使用一些四聚乙醛或者阿维菌素等,对福寿螺的防治,甚至是灭杀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