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中的哏的種類有哪些?例如倫理哏,都是什麼意思?

in圈兒大果子


倫理哏是相聲裡抓包袱的一種形式,主要指的是以對方父母妻兒為對象為佔便宜的方式;與之相對應的還有打哏、文哏等等;顧名思義,打哏主要用打人這種方式逗樂觀眾,文哏則偏重於故事敘述和對文學作品的解讀,知識性較強,說起來也比較文雅。

倫理哏看起來是一種比較初級的搞笑方式,很多人都認為互相叫爸爸兒子有什麼好笑的,其實這只是膚淺的理解。一般人對著別人說一句“我是你爸爸”可能不僅不會逗笑別人,還得挨一頓打;相聲舞臺上的倫理哏,也是需要鋪平墊穩的,需要表情、神態和語言的配合,只有各方面配合到位,包袱才抖得響。


相聲演員在學徒階段,首先學的都是倫理哏作品,比如《反七口》和《翻四輩》,是最為基礎的兩個開蒙作品;其中涉及的語言技巧是所有相聲演員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如果連這兩個作品都掌握不好,很可能就會被師父放棄,認為你根本吃不了這碗飯。


倫理哏也是有很多表現手法的,像《反七口》這種是大明大白的佔便宜,所以屬於基礎,是比較低級的方式;另外還有像《託妻獻子》,是比較高級的佔便宜方式,主要是逗哏演員要佔捧哏演員妻子的便宜,但是在整段相聲裡展現的都是兄弟情深,很考驗演員的人物塑造能力,只有最後的底出來了,才知道這原來是一個倫理哏作品。更高級一點的倫理哏作品是《五行詩》,通過文字遊戲的方式,在詩文中設置陷阱,來佔捧哏演員的便宜,沒有一點文學素養的人是玩不了這個遊戲的。


另外,互相佔便宜也不是誰都可以的,這涉及到鬥智鬥勇的過程,也很考驗演員的臨場反應能力。

打哏的代表作就是《口吐蓮花》了,相信大部分觀眾都欣賞過;逗哏演員將捧哏演員的腦袋當作銅鑼,用扇子來打,騙他要請神接仙,最終把一口水吐在他頭上。這個作品曾經也是飽受爭議的,侯寶林大師曾旗幟鮮明的反對這個作品,但是後來侯耀文先生卻將《口吐蓮花》演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也蠻好玩的。


其實相聲演員打人的扇子是經過特殊處理的,郭德綱在臺上曾經解釋過多次。首先扇子的骨架是經過火烤的,打人不疼,但是很響;在扇子沒有打開的情況下,逗哏演員會將自己的手指放在扇骨之間,可以減輕被打者的疼痛,同時打人者的手指就會很疼;還有一種方式就把扇子打開,用扇面打,那基本不疼,只有聲音。


相聲演員都是正常人,又不傻,不可能為了一段相聲去玩命的,作為觀眾也沒有必要為他們鳴不平,更不要在臺下喊“輕點”,人家逗哏演員是專業學過的,知道輕重。


至於文哏就更好理解了,蘇文茂先生被稱為文哏大師,代表作》批三國,後人形容他“文而不溫,含蓄雋永,文雅俊逸,文采飛揚,書卷氣濃郁。”


但是,說實在的,文哏相聲的受眾很少,現在的觀眾更喜歡火爆一點的風格,所以在德雲社來說,說文哏的演員基本都不怎麼火,高峰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了。文哏類的作品倒是有不少,德雲社演的也多,但是都被賦予了更為豐富的內容,早就不是純粹的文哏相聲了。

比如文哏相聲的代表作《對春聯》,在德雲社就已經演變成了大群口,觀眾都可以一起喊“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霧濛濛。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開世大吉。萬事橫通。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橫批:仄仄平”。


現在的相聲的表演方式多種多樣,已經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了;作為觀眾來說,開心快樂最重要,至於理論方面的東西就交給專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