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苗期猝倒病的發生原因與對照圖譜——2019幼苗期


洋蔥苗期猝倒病的發生原因與對照圖譜——2019幼苗期

洋蔥出苗後的苗床提前著手,早觀察早預防,是培育無病壯苗的關鍵時期。早中期育苗結束的苗子已經出苗,在眼前大家有必要提前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思路著手。

根據自己育苗時間隨時觀察處苗情況,出苗後長勢。育苗後即買定離手的賭場一樣,多抽時間關注苗期變化。

猝倒病的苗床症狀,處苗後不久局部出現苗子長勢弱,隨後發病根部出現水漬狀病斑,部分會有葉片失綠,隨後根莖發病部位縊縮呈線狀,引發猝倒;棚內溼度大時病部會伴生白色絮狀物。

洋蔥苗期猝倒病的發生原因與對照圖譜——2019幼苗期

洋蔥苗期猝倒病的發生原因與對照圖譜——2019幼苗期

發病規律:猝倒病主要發生在2片真葉前的幼苗期,當幼苗生長到3~4片真葉後,秧苗莖稈的木栓化程度提高,此時抗病性較強。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能借助灌溉水傳播蔓延,一般從莖基部侵人幼苗。該病菌喜高溫後晝夜溫差大時易發病,苗期遇到降溫、降雪、連陰天氣,低溫、寡照、通風不良時,病菌易侵染、流行。

此外還應多注意一下幾點

冬季大棚遇連陰下雪天,棚內低溫多溼、通風差的條件下易於發病。

棚膜蓋反後造成的大量積水、透光率降低。

洋蔥苗期猝倒病的發生原因與對照圖譜——2019幼苗期

棚膜滴水造成的小水坑,滴水嚴重的地方猝倒病發生率較高。

洋蔥苗期猝倒病的發生原因與對照圖譜——2019幼苗期

防治提示:

施藥時應根據育苗大棚的面積大小相應增減藥劑劑量,建議每200平方米大棚噴淋1噴霧器藥液,同時結合具體天氣、棚溫,科學放風,降低棚內溼度,否則病情會反覆發作,影響治療效果,耽誤幼苗健壯生長。在病症自我無法對症處理時可以邀請具有質保資質的植保人員前往苗床親自確證。以避免讓蔥苗耽誤了最佳治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