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文圖/勒克兒

湖北。一座山,一座城。

因為武當山,這裡由解放之初的公社,逐漸演變成正縣級:全國唯一“旅遊經濟特區”。全區6萬人。實行封閉性管理。這裡的吃喝拉撒睡,一切都圍繞著一座山。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一角。

現代的這一切,都應歸功於古代一個人:明代永樂皇帝老兒朱棣的一個宏偉策劃。

顯然,他的策劃對後代具有深遠歷史影響。雖然,他的初衷根本不是要給子孫後代一個世界遺產級的旅遊景區,算是典型歪打正著。遺憾的是,對他這一宏偉策劃,史書的記載都是編年體,沒任何細節。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世界文化遺產——紫霄宮門前約2米高的鐵鑄香爐局部(鑄造於1416年)。

野史都是人寫的。我在想,就在600多年前隱俠張三丰預言“武當異日必大興“之後,受這預言帝啟發,也許是朱棣決定遷都北京4年後,一直對建文帝下落不明輾轉反側的一個不眠之夜,鬱悶起床抽了一杆紙菸後的突發奇想:都北建故宮了,何不南修武當?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世界文化遺產——紫霄宮門前約2米高的鐵鑄香爐局部(鑄造於1416年)。

歷史,可能就是在朱棣最鬱悶的那一刻,意外把一個恢宏鋪展、光華不朽的文明機遇給了武當。

但他的這一決定,並不是想到給後人留下一座用之不盡的金山,而是崇奉道教的他,想利用人們對神的膜拜,在道教玄妙的氛圍中,隆重凸顯他家的皇權至高無上。

於是,在他的策劃下,神權與皇權相互提攜,最終,他成功締造了中國版的梵蒂岡,抑或中國版麥加和耶路撒冷。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紫霄宮外的贔屓馱御碑局部。

武當山沿途宮觀,都是文物寶庫。紫霄宮外的贔屓馱御碑,碑很高,碑上刻有明代永樂皇帝御賜“紫霄福地”字樣。

據史料記載,600多年前的公元1402年,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地方藩王身份奪取帝位的皇帝明成祖朱棣,通過發動“靖難之役”,用4年時間,打下南京。之後,朱棣做出即位後的最重大決策:遷都北京。崇奉道教的明成祖在“北建故宮”的同時,計議“南修武當”。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紫禁城內中國古代神獸椒圖門扣。

距今607年的1412年7月11日,剛剛完成第一次親征漠北戰役、正在全力興建北京京城的朱棣,聽隆平侯張信上奏說武當大頂上出現“無色彩雲”,聰明絕頂的朱棣知道機會來了,故做大喜過望狀,發出一道特殊“皇榜”告諭天下說:武當是天下名山,是北極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顯化的去處,我將下令軍民去那裡創建宮觀,報答神惠云云。

“皇榜”之後,便是朱棣一道道精心策劃的聖旨。被朱棣親切稱為“恩張”的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等奉旨,督率近30萬軍民,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宗教建築工程。方圓八百里武當,群山從此沸騰,72峰、36巖、24澗,從此失去了往日的靜謐,這宏大工程一干就是12年。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古建築細節一瞥。

1424年7月19日,武當山舉行大規模齋蘸儀式,慶祝工程完工,可惜這一豪華大手筆的策劃大師朱棣,卻於當月18日死於內蒙古榆木川。

朱棣在黃泉之下萬萬想不到,他當初舉國之力的勞民傷財,卻意外在中華史上彪炳千秋:首開中國歷史先河,興建了一個宗教皇城——武當。要知道,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西方那種神權大於皇權的時代,中國人的神,自古都在“心”中,西方建築以宗教建築著稱,中國建築則以皇城稱雄。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金頂腳下的轉運殿建築群一瞥。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遊客在武當山祈福的長命鎖一角。

於是,朱棣,600多年前的一次心血來潮,竟在武當建立了中國版的梵蒂岡,形成了武當山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且遠超故宮一倍以上的宗教建築規模,奠定了武當山作為“治世玄嶽”的尊崇地位。

這不是傳奇。是真實。

我對道教本身無好感但也不厭惡。但作為宗教文化一個流派和世界文化遺產的符號,還是很心儀的。也許是小說電視劇看多了,對蜚聲海內外的武當功夫,還是津津樂道的。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遊覽武當金頂,除了尋“三寶”,從眾心理,從這往前走,到轉運殿轉轉運是每個遊客的必選動作。

轉運殿內置有古銅殿,鑄造於1307年,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銅鑄建築物。殿內也供奉著真武大帝,旁侍執旗,捧劍和關、趙、馬、溫四天君諸神。傳說,繞殿一週可消災賜福,轉身好運。不管你信不信,從眾心理,你也必須被裹挾進去轉轉。轉這小殿可有講究了——僅能側身反時針摸黑走,別揹包。胖紙去轉,估計進退維谷。 轉出來後,不管你是否面對真武大帝神像,反正殿內禁止拍照。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古建築細節一瞥。

對於旅遊景區的武當山,道教文化、皇家古建築群、自然狀況,娘度那裡不僅要有僅有,而且幾乎窮盡了漢字所有高級別形容詞描繪。

就我僅有的兩個半天時間,只能純粹挑點精華走馬觀花。

我以為,遊覽武當,南巖、金頂這兩處,即使時間再緊,你也必須要去。對於南巖,感興趣的盆友見遊記《 》。本文只是走到金頂,對此間的武當“三寶”,不管傳說如何,都應該留下一個印記。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紫禁城城牆一角。

武當第一寶

真武大帝神像前的供奉燈長明不滅。凡到武當金殿,遊人都會看到殿內一盞神燈亮著。關於這燈,導遊也好,各種資料也罷,都說這盞自明朝永樂十四年(1416年)點燃的神燈,即使殿外狂風大作,殿內仍火苗熊熊,不搖不擺,長明不滅,至今600多年,從未熄滅一次。此行倒是親眼目睹油燈亮著,但絕對不許拍照。

冒天下之大不韙弱弱地問一句:這燈真長明不滅麼?誰來證明?腫麼證明?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在武當山中上部的瓊臺,坐纜車上金頂。從纜車轎廂觀看武當金頂是很好的機會。

關於神燈的供油,查了一些資料,大致都這樣表述:在大殿的夾牆內有一儲油系統,倒一次油可容千餘斤,可供“長明燈”十餘年長燃不滅。

佛教四法印之諸行無常,意即萬物都在變化,油燈,即使是所謂神燈,會熄滅才正常,才符合佛祖之法理。道家佛家雖不同,但基本理念應殊途同歸噠?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在金頂想拍武當“萬峰朝拜”一角,但天空不通透,只拍成這副模樣。

“600年神燈不滅”,各種坊間傳說版本很多。越爭論,越質疑,越成謎。話說轉來,既然是謎,不探個究竟,來武當作甚?但是,即使你來了武當,對這燈有專人看守嚴禁拍照,你能做的,也只是隔著柵欄遠遠地看一眼燃著的燈,關於這燈的其他細節,比如,用的什麼燃料,燈芯是啥材料,供油是管道還是人工……任何遊人都一臉蒙圈,包括我在內。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進入太和宮旁邊的皇經堂,如果守堂的道長高興,他可以推開窗戶讓你拍到這個角度的美景。

通往金頂的太和宮旁的皇經堂裡面,景區規定也是不能拍照。我們同行的幾個兄弟偷拍了,結果被守堂的道長堵住,他挨個拿過相機,管你佳能尼康索尼什麼型號單反無反,三下五除二,把他認為必須刪除的圖片,一枚不剩,全部刪完。那嫻熟程度,直令我等玩相機的眾兄弟夥目瞪口呆。更神奇的是,他願意幫你在紫禁城合適的位置拍“到此一遊”,只見他,拿著相機,幾乎是凌空虛步站上城牆,幫你拍,而且是不同角度盲拍!那動作,簡直銷魂至極!我在後邊偷拍了他,結果,仍沒逃脫他耳朵和眼睛。他下來,拿過我相機,瞬間,秒刪……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不能拍金殿神像和那盞神燈,我長焦拍拍這兒,總可以吧。

之所以拍這金殿門楣,是想囉嗦幾句:看見金殿頂上的那些粗銅絲沒?那是避雷設備。

幾百年來,每每奔雷襲來,金殿四周便出現一個個盆大的火球在其旁來回滾動,任憑電閃雷鳴、震天裂地,但金殿卻絲毫未損。1958年政府在金頂上安裝了避雷針。想不到,此舉不僅雷擊次數增多,還損壞了後面的父母殿,而且金頂“雷火煉殿”奇觀消失。科學避雷卻遭雷擊,這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謎。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金頂上其他建築上的避雷設施一瞥。

為揭開500多年的金頂“雷火煉殿”奇觀和近70年屢遭雷擊之謎,科研的結果是:人家朱棣早先建的金頂上只有金殿別無他物,金殿與天柱峰合為一體,具備良好的放電通道,而且巧妙地運用殿脊與脊飾物(龍、鳳、馬、魚、獅),保證了出現煉殿奇觀而又不被雷擊。而後陸續在金頂增添的其他建築物破壞了金殿放電系統,而這些新增的建築物和設施又建立在易導電的地質裂隙上……

為了恢復金頂“雷火煉殿”奇觀和防雷電,丹江口市於1980年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再一次對金頂實施新的科學方案,安裝了避雷網、避雷針。這一次,防雷問題解決了,但金殿的輝煌和“雷火煉殿”奇觀再也沒有重現過。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金殿裡最不起眼的“存錢罐”,如今可是大發了!

金殿旁有一個壁龕類的物什,遊客丟進去很多硬幣。這些硬幣裡,日積月累,年復一年,肯定有不少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等"硬幣五大天王"!要知道,當下一枚1981年的五分硬幣的市場價值已經高達5000元錢一枚!當初扔"硬幣五大天王"到這裡的,估計要捶胸鈍足了!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從西天門下來,快接近紫金城圍牆時,有一高臺,可供遊客拍到此景。


武當第二寶

面朝金殿左邊的牆上,有一塊像金子一樣的方形物體。是不是24K純金,不得而知,因為木有看見任何科技鑑定報告,所有資訊都是資料和導遊所說:是純金,600年前建金殿時就故意鑲在那裡的。600多年沒被盜,就是一段傳奇。既然傳奇,還不大大吊起你的好奇心?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遊覽金殿,從南天門進入,逆時針,依次東天門、北天門,然後西天門盤旋下,途中,這角度也是蠻美的。

武當第三寶

這個不是傳說,是貨真價實——金殿基座。這基座幾百年來都認為是大理石。你知道五六億年前,地球的統治者是誰嗎?是蟲!學名叫三葉蟲,統治地球歷時一億年!如今,我們只能在古生代的沉積岩中,才能發現它那美麗的化石。問題是,單片的,體量小的三葉蟲化石常見,而武當金殿的基石,全部是體量很大的三葉蟲化石!當然,鑑定這基石全部是三葉蟲化石,也是科技發達到至今的結果。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金殿基座的石料,全部是三葉蟲化石。看看這雕工,簡直了!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這張三葉蟲化石清晰可見。貌似裸露凸出了,用啥材料做了防護?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金殿基座大型三葉蟲化石上的浮雕,600年前的工藝精湛如斯,我們的祖先們真厲害。

明代的設計者和工匠,當時他們也不知道這是價值連城的大型三葉蟲化石。也許,他們只是認為這石頭硬度超強耐磨,而且"花紋"超好看?

但有一個最大謎團:明代的人是從哪裡找到這寶貝的?

武當真正的寶貝

“雷火煉殿”已經被現代避雷技術“消滅” ,剩下的就是拼人品和時間方能一睹的自然奇觀“海馬吐霧”、實物現存的金殿建造技術等等謎團。

“海馬吐霧”我等只是網上見過,不便議論。現存的實物金殿倒是可以拿來一說——金殿四周在千仞危巖之上建造的雄偉紫金城,城牆高達數丈,周長三里,築牆的條石,每塊重達五百公斤以上,這些都還不算厲害的不得了,最厲害的是,從城牆內側看,牆體是向外傾的,從城牆外側看,牆體竟又向內側斜,很是玄妙……說來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座巍峨的紫禁城,石石相銜,沒有鋼筋沒有混凝土更沒有什麼框架結構,是什麼東西讓他們600多年堅固如斯?反觀我們現在,修路路垮,架橋橋塌,更別提什麼樓歪歪、樓脆脆……

簡直羞死先人!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武當山紫禁城城牆一角。

武當無峰不秀、無水不碧、無洞不奇、無巖不險,那峰、那水、那洞、那巖,無處不是謎。除了自然之謎,武當山有許多謎,需要人們去研究、去證實。這謎,不僅只是皇家建築或者鑄造工藝,還有那些雕刻技法、武當拳法等等。正是這撲朔迷離的世界,吸引著無數遊客和信男善女慕名而來如痴似狂……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最高處的建築是金頂金殿旁邊的建築,中間的就是紫金城圍牆一段。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紫金城圍牆一瞥。


不瞭解武當的前世今生 你在金殿磕再多的頭丟再多的錢也等於零

紫金城圍牆一瞥。

現在,有的謎已解,有的謎即將解開,還有一些謎正等著高人去解。只不過,解謎需要專業知識。對我等普通遊客而言,只看了南巖萬壽宮、龍頭香,看了金頂,沒領略那“萬山來朝”的奇觀,沒實際欣賞到“海馬吐霧”奇景,沒聽聽那“月敲山門”的聲音,沒去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轉轉,說實在的,如果朋友見面,真還不好意思說,我去過武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