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快充發展史:從5W到44W,你都經歷過了嗎?

目前,要想提高手機的待機續航能力大致有三種方式:一是使用製程工藝更為先進的處理器,通過製程的紅利來減小手機的功耗發熱,進而達到省電的功效;二是在軟件層面對手機的系統進行省電優化,同樣也能夠提高手機的續航能力;而這第三,則是最為簡單粗暴的增加手機的電池容量。

手機快充發展史:從5W到44W,你都經歷過了嗎?

但是以目前的形勢來看,電池技術暫時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手機的電池目前也還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主,雖然可以通過增加電池容量的方式來提高手機的續航能力,但容量的增加勢必會導致手機重量的疊加,而這與手機追求便攜輕薄的先天屬性相違背。而這個時候,一個“曲線救國”的新思路出現了,那就是手機的快充技術。

手機快充發展史:從5W到44W,你都經歷過了嗎?

在幾年以前,快充技術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所有人都用著祖傳的“五福一安”,在當時手機電池容量普遍只有2000mAh左右的年代,充滿電池往往都要花費2-3個小時,不過好在當時的手機也都大多采用能夠更換電池的分離式設計,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手機的續航能力。但是隨著手機不斷往輕薄化發展,一體性設計逐漸成為了趨勢,充電最終還是成為了手機最為薄弱的環節。

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手機快充技術誕生了,5V/2A 10W快充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手機的充電效率,讓手機的充電時間成功縮短至兩個鍾以內,可以想象在10W都能稱之為“快充”的年代,這項技術對於用戶體驗的提升有多麼巨大。

手機快充發展史:從5W到44W,你都經歷過了嗎?

而隨後,快充技術便步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用“一路狂奔”來形容也不為過。從18W、22.5W到最近剛剛發佈的小米9的27W快充和iQOO所搭載的44W超快閃充,快充技術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與最初的5W快充相比,呈現出幾何倍數的增長,那麼使用這兩個快充技術進行充電會是一個什麼體驗呢?

手機快充發展史:從5W到44W,你都經歷過了嗎?

我們直接找來了同為6+128GB版本的iQOO和小米9這兩款手機,看看在充電體驗上兩者的表現有何不同。

將兩部手機的電量都消耗到自動關機狀態,然後同時通電進行充電測試。從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iQOO的充電曲線從頭至尾都處於小米9的上方,這意味著iQOO的整體充電速度快於小米9。

手機快充發展史:從5W到44W,你都經歷過了嗎?

而從具體的數據來看,在15分鐘的時候,iQOO和小米的電量分別為48%和29%,而在半小時的時候,兩者的電量分別為83%和59%,完整充滿電量的時間分別為46分鐘和63分鐘。要知道iQOO的電池容量是4000mAh而小米9的電池容量僅為3300mAh,在這種情況下卻依舊實現了更快的充電速度,看來iQOO的44W超快閃充確實有兩把刷子。

當然,科技在不斷髮展,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更加先進的石墨烯電池或者是功率更大的快充方案,都將會變成習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或許直至有一天,我們不用電池了說不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