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抑鬱症的學生,該休學嗎?

糖很甜1999


我一個表妹18年暑假的時候去精神科確診了抑鬱症,當時醫生也建議她休學住院,她找了我聊聊,現在已經重新擁抱生活了。所以我想,患有抑鬱症的學生,該不該休學有3個點需要先做出區分。

1、真的“患有抑鬱症”嗎?現代社會網絡發達,網上有許多關於抑鬱症的訊息,有什麼表現,如何診斷,怎樣治療。所以首先“患有抑鬱症”是自己感覺的,還是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給出的診斷?如果是自己感覺的,你需要再進一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因為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不一樣的,這裡面需要一些專業的區分。而網絡上的資料不會告訴你其中真正的差別。如果是第二種,已經確診,那麼你的抑鬱症程度如何呢?輕度抑鬱症,一般不建議休學,中重度也要看情況給出建議。

2、“抑鬱症的學生”。確實,大學生是較容易患上抑鬱症的群體,來自家庭的支持變弱了,與寢室同學的人際關係也常令人焦慮,再加上世界的美與醜、好與壞全部展現在面前難以分辨,還有即將踏入社會生活的壓力……這些都是處於人生變化期的大學生要獨自面對的。大學生心理上還不是非常成熟,在處理這些壓力時,往往採取拒絕接受、逃避的方法,這又進一步對自己的心理造成了傷害。

3、休學究竟代表著什麼?它可不止在家待一年那麼簡單。當親朋好友來問,為什麼不繼續上學時,“患了抑鬱症”這個原因一定會帶來很多不理解。不止親朋好友,生活軌跡改變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它可能並不會對抑鬱症的緩解有幫助。


我表妹去年暑假抑鬱症的時候,非常想去住院。我只和她說了幾點,那是家裡人,說的是掏心窩的話,現在分享給大家。

現在都說抑鬱症那麼多,是真的“抑鬱症”嗎?很多人非常焦慮,覺得我做什麼都沒興趣,提不起精神,我抑鬱了。可那僅僅是抑鬱,最多算是抑鬱情緒,還算不上抑鬱症。構成抑鬱症,需要抑鬱情緒長達兩年。像我表妹,只有一個月不到,很顯然不能診斷抑鬱症。精神科醫生給她診斷中重度抑鬱症的原因,更多是商業考慮。就像到醫院看病,現在大家都知道,小病容易看成大病,因為醫生給你開藥、讓你開刀醫院才有收入。抑鬱症現在的診斷也是這樣。診斷為抑鬱症才能讓你再來,開藥、住院。

得了抑鬱症真的需要停止當下的生活嗎?我覺得不一定。大部分人確實是因為在目前的生活環境裡出現抑鬱,但這並不代表就是目前的生活環境導致了你的抑鬱。在學校抑鬱了,回家就不抑鬱了,這不一定,也許回家更抑鬱了呢。但是具體什麼原因導致抑鬱,要看自己,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性格氣質都不同。我更建議選擇心理諮詢師做短程諮詢(1-3次),來確定自己抑鬱的原因,而不是貿然自我做判斷。也許一次心理諮詢後,你就知道了自己的原因所在,並能與它和解。那還休學幹嘛呢?


如果你也是一枚抑鬱中的大學生,別灰心,我願意陪伴你跨過抑鬱。

可以留言更詳細地講一講你的具體情況,或許我能聽懂。


周遠山講心理


是不是抑鬱症當然需要規範診療,“診”和“療”,是先“診”後“療”。醫生對於抑鬱症的診斷絕對不會出於商業考慮,而是實事求是的過程,既要遵循生物學依據,也要遵循心理學和社會因素考慮。就以國內標準來說,抑鬱症四個標準,缺一不可。症狀學標準、病程的標準、嚴重性標準以及排除的標準,而不是想當然的診斷。大多數抑鬱症均達到中至重度標準,不是幾次心理諮詢就能解決的問題。還是需要從客觀出發,不是每個患者都可以短時或者幾次諮詢就可以緩解,個案也不能代替普遍。對於抑鬱症,一直有提及,是符合重度精神障礙的特質的,社會功能受損,具有複發性和復燃性的特徵等等。因此是不是抑鬱症,需要得到確診,特定年齡,特定應激所產生的抑鬱情緒或者短期抑鬱症狀也不一定是抑鬱症。

回到題目所提到的學生與抑鬱症的問題。同意有答者提到的,有缺乏家庭支持引起。也有經濟因素,父母關係不和,家庭溝通的不順暢,學習壓力過於巨大,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衝突因素等等社會心理因素均有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生。學生得了抑鬱症該怎麼辦?說過了,先診後療,說說關於“療”的問題。一直呼籲需要更為重視,但是許多患者或者家人更難以去接受藥物治療的模式,而往往很多時候這是不可忽略的階段。輕度抑鬱障礙可以通過單一心理治療緩解,也需要考慮多方因素,如治療週期、系統支持等方面。不管採取何種方式,均需要時間去支持,急性期治療期8至12周,鞏固治療期9個月,康復期2至3年。在急性期,鞏固期或者康復期的前階段,可以通過休學的方式進行治療的。就是說,疾病都已經這麼嚴重了,強行要求患者去學習,只會加重心理負擔,加重病情。因此,休學未免不是一種較好的方式,建議抑鬱症還是不要排除藥物治療,該藥物還是得藥物治療,而關於心理治療何時介入的問題,可以在治療開始的時候介入,也可以待急性期緩解後進行。康復期則可以通過各種系統的調節達到疾病的進一步恢復,這時學習,運動,勞動都是一種調節,建議降低學習期望值,不要一味追求成績而造成增加壓力,應該把學習當做一種康復調節。


一盞茶的恬靜


患有抑鬱症的學生,該休學嗎?

這些日子,有很多關於抑鬱症的信息,說明關注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也說明,患抑鬱症的學生和成年人也是越來越多,並且無論是病人本人還是家人,都很無奈,找不到真正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學生得了抑鬱症,如果已經確診,可以先請假,請假以後積極治療,等治好了再去上學,上學的過程積極調整,逐漸康復。這時不要覺得請假或休學耽誤學習,實際是學不進的,白白耽誤時間延誤病情。

如果是家長,要理解孩子,鼓勵孩子,萬萬不可嫌棄抱怨。

眾多的抑鬱症患者,是很多家庭蒙上陰影,需要正確的方法指導,儘快康復。


霍體清


回答你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看一位父親的看法。這是一例真實的案例,當他的兒子得了抑鬱症後,看看他是怎麼說的,當你看完之後,也許可以啟發你,得了抑鬱症後是否應該去休學。

“我大概認為,抑鬱症是由於缺乏家庭支持而引起的。你沒有可以談心的人,我知道這點,是因為我兒子患抑鬱症時,我感到無法向任何人談這件事。當然,我也不能找家庭以外的人去談。當我還是個孩子時,父母告訴說,家裡人的事情只能讓家裡人知道,不可外傳——你不願鄰居、朋友,知道你家中的這種事情。

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是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於是,我結婚後,家裡也是如此。如果你是在自己的問題自己處理這樣的教育中長大的,你就很善於戴上面具,隱藏自己的事情。你不想因為讓人們知道你的問題而損害自己的形象。你只是希望問題會自行解決。這就是我成長的背景,我就是這樣長大成人的。我想我也是以同樣方式對待我的孩子的。

我把孩子的抑鬱症歸咎於他的早年生活——一種不好的家庭生活。我的第一個妻子和我不進行思想交流。所以,我們不是好父母。我深感內疚的是,作為父親我沒有給予兒子應有的支持。我感到我沒有做好他的後盾。那時我一心想做的事是:保持家中一切安寧,當兒子患了病後我內疚,感到力不從心。

我想如今抑鬱症被看成一種疾病,而不是患者自身的問題,這都是因為有關抑鬱症知識在社會上的普及,使我們對它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認為儘快尋求專家指導是很重要的。我總是會首先採用傳統療法。如果所有其他方法經過嘗試都失敗的話,我才會考慮一些新的療法。我相信,如果人們把病情拖得太久,他們會給自己製造麻煩,這是因為病情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而不是越來越好……。”

當你讀完這位父親的話,我想你自己會作出決定的。



銀川—鳴心理


如果你是學生 抑鬱症中度就要休學了 因為學生壓力異常的大 休學後一定要系統的儘快調節自己的生活規律,休養生息。家長不理解的 讓他們看我的視頻 一定要讓他們明白抑鬱症到底是什麼。學生 心理性 生理性抑鬱症混合的很多。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 我們學校就有不少抑鬱症學生,當時只知道一些學生不上課回家了,現在回想才知道是抑鬱症。學習壓力是一大塊心理壓力,晚自習到很晚 早自習很早不夠休息又是一塊生理性的煎熬。所以一定要儘快調節 在還不嚴重的時候馬上調節好。這個病越拖越難治。

我視頻裡有治療的方法和步驟 希望能幫到您。也有相關抑鬱症解說 還會繼續更新下去 希望對您有幫助


精神食堂青蛙


我覺得最好諮詢專業心理醫生進行評估。是否需要休學,心理醫生會根據個人情況嚴重程度來決定的,千萬不要自己武斷決定。如果確診後是抑鬱症,治療是必須的。治療方式有多種,可以諮詢分析後選擇。輕度抑鬱症患者可以採取心理治療或中醫調理。中度及中度以上患者則需要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為好了。

作為學生,即便是輕度抑鬱,也是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因為學生在學校學習壓力大,家人兄弟姐妹又不在身邊,心理上遇到的問題很可能就憋在心裡,低落的情緒得不到適時疏導,難免會加重病情。所以建議及時諮詢心理醫生進行治療,不要怕耽誤學習而影響了治療。有健康的身心,學習才會事半功倍。要是嚴重抑鬱症患者更應該抓緊時間治療,現在因學生抑鬱症引起的悲劇並不少啊,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夕若兮


我父親重度抑鬱過,我是陪他一起走過來的,他有自殺傾向並有過預備行為。後來經過長時間堅持服藥,逐漸好轉直至完全康復,現在已經十多年了沒有復發且非常健康。嚴重的時候睡眠不好,封閉不與人溝通,煩躁,食慾不振稍微影響生活質量。你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是否休學。但是請相信一定會康復的。


流浪漢206712436


先休學再說。學生抑鬱很大可能是學業上和來自同齡人之間的壓力。

先暫時離開這個環境。

為什麼我那麼確信需要這樣。因為我曾經也是那個學生。

最後的結果是,身體烙下一身病,學習成績也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人生路很長,沒必要現在去爭取一年兩年!


解放自由人


一定要區分是抑鬱症狀,還是專業的醫院,經過系統檢查後下的確診的抑鬱症。抑鬱症狀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通過自身的調節可以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及治癒的可能。但已經確診的抑鬱症還是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配合治療更好,當然就需要休學了。放下面子,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


孔祥安說


學再多的知識也是需要載體的!這個載體就是身心都健康的人。你覺得一個身心都處於病患狀態的人還能夠把所學的東西運用自如嗎?做人做事要分得清本與末,做人不怕知識學的少。就怕不會取捨,不懂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