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骑行17万公里 邮递员杨庆伟用爱心铺满乡村邮路

7年骑行17万公里 邮递员杨庆伟用爱心铺满乡村邮路

乡村投递员杨庆伟在分发当期报纸

7年骑行17万公里 邮递员杨庆伟用爱心铺满乡村邮路

杨庆伟上门为孤寡老人服务

中国搜索平顶山2月20日讯 服务社会是邮政行业的崇高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是邮政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走在“爱心邮路”上的杨庆伟,为党旗增辉、为群众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公民道德规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私地奉献,他7年如一日,默默地践行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把党的声音、邮政的真情、慷慨的爱心送到万家。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尽心尽力,忠于职守、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每日总会把报刊、杂志及时送到读者手中。他还利用送报送信的间隙,把外面的信息带进村里,让村民了解外面的世界,山里的村民渐渐做起了生意,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他用爱心洒满投递路,把邮政人优质的服务传送到千家万户。

承担责任 坚守使命服务为民

1979年出身农家的杨庆伟,从小受父辈的教育和影响,保持着种田人朴实和勤劳的本性,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2010年,进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叶县分公司,成为一名邮政人。他在函件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从事投递工作第一天起,他就虚心向同事学习,由于工作细心、认真负责,所以他负责着叶县辛店镇的19个行政村、近百个投递点的投递工作。他投递的报刊邮件达百万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每日都会把报刊、杂志及时投递到客户手中。他用爱心洒满投递路,把优质服务传送到千家万户。

去年6月份的一天,郭岗村的胡国恩老人,因为生病住院急需把新农保老人补助资金从邮储提出来,于是找到了杨庆伟。杨庆伟二话没说接过提款存折,当天返回邮局,提现后立即折回来。当他把钱递给老人时,老人感动的几乎要给他下跪,一个劲儿的说:小伙子啊,你真是个好人啊,你可帮我大忙了!”

去年7月份,学生们都盼着杨庆伟送来高考、中考的录取通知书。由于录取通知书有着特殊时限和要求,因此有一次为了送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杨庆伟顶着炎炎烈日足足跑了4天,最终在一个山上找到帮父母干农活的考生。看着考生喜极而泣的模样,他4天来的疲劳、孤独、寂寞,瞬间烟消云散了。

7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还是 “送药、捎带化肥,代充话费”等,只要群众有需求他都会认真服务。他从没有延误过。每天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纸的分类和投递,满足客户的需求。

路途颠簸 7年骑坏了5辆车

乡村邮政投递员与城市投递员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所走的路,一个是以颠簸不平的土路为主,一个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居多。杨庆伟的投递路不仅是土路,而且还是半山区,这种道路受天气影响较大。由于辖区面积大、覆盖范围广,要想一天送完所有的信件、报纸,杨庆伟只有前一天晚上加班把第二天的信件、报纸分类完成,才能节约下第二天的时间。早上8点从邮所出发后,几乎要不间断地投送8小时,当天的工作才能完成。他急村民之所急,农户只要有别的要求, 包括“取款、送药、捎种子、带化肥、充话费”等,他都会主动帮助办理。有的农户住处偏远,摩托车上不去,他就徒步上山,最远的山路有几公里。他负责的区域有19个行政村,涵盖近百个投递点的投递工作。他每日需投递上百件信件、包裹。他日均投递里程70多公里,投递报纸、杂志等200多斤。7年来,他跑了17万多公里的乡村邮路,骑坏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

汗撒邮路 为给儿子做个榜样

杨庆伟的爱人王焕谈起这个总是不着家的丈夫是又敬佩又心疼。王焕说:“自从他在邮政上班以来,从没有空闲时间帮助我把家里拾掇一下。他出门时,我和孩子还在睡梦中,回家后,孩子们都睡下了。忙的时候,一天下来,他与家里人见面、交流的时间几乎没有。家里的事情和孩子他几乎没时间管,心里装的只有客户。”

当记者问及他干投递工作累不累时,杨庆伟面带笑容地说:“我热爱这份工作,利用这个平台,我认识了很多客户和朋友。作为一名邮政人,我要用心擦亮邮政品牌。”每当看到客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的心里总是感到暖暖的,因为只要有客户的理解,工作苦点儿累点儿,他都感到非常充实和欣慰。

杨庆伟笑谈道自己是受了榜样的鼓舞。“我喜欢读报纸,特别是《生命时报》和《中国邮政报》,每期一到我就必定先读。通过学习《生命时报》,我掌握了很多的健康科普知识。我每到一处都宣传《生命时报》的健康药方小知识。有一次我有一个客户长期患有便秘疾病,还是通过我给他找《生命时报》上的偏方,才治好了他长期便秘的痛苦,自此他非常感激我。另外通过学习《中国邮政报》我了解到有‘尼玛拉姆’‘溜索姑娘’‘马班邮路’、王顺友,‘中国好人’郑爱军等,这些榜样们身处艰苦的环境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将邮政的大爱传递给人民群众。同样都是投递员,我要将他们的精神传承开来。同时我也这样教育我的儿子,用我的实际行动去为他树立标杆。”

由于杨庆伟对投递工作认真负责,他所投递的道段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而且私费订阅户持续上涨,每年都超额完成报刊征订任务。他用实际行动在邮路上传递着邮政情,展现了新一代邮政人的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