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地名:一對姐妹街銅店街和鉛店街的碼頭繁華

瀘州的碼頭文化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水運就比較發達。歷史上,便有所謂的“金瀘州”之稱,而且還有“誰得到瀘州,誰就佔據西南天時、地利”之說。

瀘州地名:一對姐妹街銅店街和鉛店街的碼頭繁華

瀘州坐擁長江沱江兩處水運,它因水而立,因水而榮。千百年來,川南樂山、自貢的鹽,內江的糖、資中的糧食經沱江運往瀘州碼頭,又從瀘州轉口運往重慶、宜昌、武漢等地。

金沙江、岷江的木材、煤炭,滇東的礦產銅、鉛、茶葉、土特產,從永寧河運往納溪下瀘州中轉。歲歲年年,商賈雲集,市井繁榮,瀘州成為雲貴川交匯處的商業大口岸。

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碼頭文化和繁榮。其中瀘州南城、小市、藍田,都是重要的碼頭口岸。這些地方當年都是酒旗招展,商賈雲集。

瀘州地名:一對姐妹街銅店街和鉛店街的碼頭繁華

清朝四川籍大詩人張問陶曾經書寫過兩首瀘州的詩,非常能說明一切:

其一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

銜杯卻愛瀘洲好,十指寒香給客橙。

其二

旃檀風過一船香,處處樓臺架石樑。

小李將軍金碧畫,零星摹出古江陽。

今天要說的這兩天老街緊緊相依它們都是瀘州千年繁華碼頭曾經的見證者。

在瀘州江陽區市中心的南城,有兩條相鄰而平行的古老街道,稱曰:“銅店街”與“鉛店街”。

瀘州地名:一對姐妹街銅店街和鉛店街的碼頭繁華

據《瀘州市地名錄》載:銅店街“系此街經營銅器的商店多故名,東西長150米,南北寬6.1米”; 又載:鉛店街“很早以前此街鉛器商店多,故名,東西長165米,南北寬5米”。

這兩條街的西口均接中平遠路,東口都臨長江之濱,街貌大體相似,長短不差上下,各以銅鉛命名,可稱瀘州一雙姐妹街。

溯本探源,這兩條街早在兩百多年前,已很繁榮,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年),清延為了鑄錢制幣,打造軍火,急需西南區域的大量銅錠和鉛錠。

那時,由於瀘州是交通要道和長江上游水上門戶,所以滇黔銅錠,必須經瀘州轉口,借長江航運東下送京(北京)。僅雲南一處,就每年解運八起,計633.144萬斤。

瀘州地名:一對姐妹街銅店街和鉛店街的碼頭繁華

因而瀘州便成了銅、鉛集中待運的堆棧碼頭。當時稱日“京銅”,都鑄有產地、廠名,以竹篾簍裝運。先以人工挑抬,騾馬馱運,經川滇、川黔崎嶇山道,以出永寧(敘永),彙集到瀘州,然後僱船水運,下重慶、穿夔門、經宜昌,到漢口交卸;再輾轉至京滬杭大運河轉運北京。

沿途都有督員押運,目兵護送。長途運輸,路遙江險,費時費力,十分艱辛。但由於銅運的頻繁,對瀘州這個重要中轉站的繁榮和航運的興旺,卻起到了促進作用。

那時,銅店街和鉛店街這一帶,十分熱鬧,茶旅飲食行業,極盛一時。但後來由於交通的逐步開發而改道,以及重慶設置造幣及兵工各廠等原因,隨之銅鉛運輸逐漸衰落,但迄今街名依舊,給人們留下了對往昔的追思。

瀘州地名:一對姐妹街銅店街和鉛店街的碼頭繁華

現在得兩條街因為是去濱江路得必經之路,還不算落寞,銅店街幼兒園在這裡。很多瀘州夜市名小吃也在這裡,依然還是比較熱鬧得地方,只是沒有了當年得景象,今天記錄下來,不知道老一輩得人是不是還有印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